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红花栽培技术

2018-09-27 10:36:47 百科
红花栽培技术

红花栽培技术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红花
  • 拉丁学名:Carthamus tinctorius L.
  • 别称:草红花,菊红花,云红花,理红花,刺红花,红兰花
  • :植物界
  • :菊科
  • :红花属
  • 分布区域:河南、浙江、四川、河北、新疆、安徽等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 药用部分:花,种子

简要介绍

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别名云红花、理红花、刺红花、草红花、红兰花、菊红花,为菊科红花属一年生或2年生(秋播)草本植物,花、种子供药用,栽培历史悠久,是着名的药用植物,有活血通经,去瘀止痛之功效。主治痛经闭经,子宫瘀血,跌打损伤等症。红花除药用外,还是一种天然色素和染料。种子中含有20%~30%的红花油,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及保健用油。
加过过的红花加过过的红花
红花油适应于各类型的动脉粥样硬化、血胆固醇过多、高血压、中风、心肌梗塞、心绞痛、心力衰竭等症。因此,红花在国内外的消费量剧增。然而,在红花栽培过程中,由于一些生产因素被忽略,导致红花产量偏低。

形态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全林光滑无毛。茎直立,上部有分枝。叶互生,几乎无桶,抱茎,长椭圆形或卵状极针形,长4~9厘米,宽1~3.5厘米,先端尖,基部渐窄,边缘不规则的锐锯齿,齿端有刺;上部叶渐小,成苞片状,围绕头状花序。夏季开花,头状花序顶生,直径3~4厘米;总苞近球形,总苞片多列,外侧2~3列按外形,上部边缘有不等长锐刺;内侧数列卵形,边缘为白色透明膜质,无刺;最内列为条形,鳞片状透明薄膜质,有香气,先端5深裂,裂片条形,初开放时为黄色,渐变淡红色,成熟时变成深红色;雄蕊5,合生成管状,位于花冠上;子房下位,花柱细长,丝状,柱头2裂,裂片舌状。瘦果类白色,卵形,无冠毛。
红花红花

地理分布

红花主产于河南、浙江、四川、河北、新疆、安徽等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生长特性

红花喜温暖和稍乾燥的气候,耐寒,耐旱,适应性强,怕高温,怕涝。红花为长日照植物,生长后期如有较长的日照,能促进开花结果,可获高产。红花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排水良好、肥沃的砂壤土为好。
一般从播种至成熟需≥5℃的积温2 274~2 474℃,平均为2 375℃。红花种子在地温4~6℃时即可发芽,10~20℃时6~7d可出苗。幼苗能耐-l~-2℃的低温。红花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有利于其营养生长,长日照有利于生殖生长。
红花栽培技术红花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一)选地。
红花适应性较强,在海拔2100米以下均可种植,喜温暖乾燥、阳光充足的气候,耐旱、耐寒,忌高温高湿,以肥力中等,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为宜。不宜在低洼积水的粘土上种植。
红花栽培技术红花栽培技术
(二)整地。
前茬作物以玉米、棉花、黄豆、花生、烤菸、水稻为好。作物收后马上翻地18~25厘米深,随时耙碎,清除枯枝杂草,做到土碎地平即可;施底肥每公顷22500~3000千克,隔数日后再犁耙一次,播种前又把一次,使土壤细碎疏鬆。做畦,便于排水。水稻田可採取免耕种植的方式。

繁殖方法

一、採种选种
栽培红花,应当建立留种地。收穫前,将生长正常,株高适中,分枝多,花朵大,花色橘红,早熟及无病害的植株选为种株。待种于完全成熟后即可採收。播种之前,须用筛子精选种子,选出大粒,饱满,色白的种子播种。
二、播种
北方以春播为主。3~4月份,当土地开化后,开始播种。行距40厘米,株距25厘米挖穴,穴探2-4厘米,然后每穴放2~3粒种子,踩实,搂平浇水。亩用种量3-4千克。
南方以秋播为主,在寒露至立冬之间,以霜降前后较好。一般採用点播。行距33~40厘米,株距24~27厘米,塘深6~9厘米,行与行间,塘的位置要错开,呈三角形。打塘后,每塘播种子5~6粒,亩用种约3-4千克,播后盖土3厘米左右。 

田间管理

一 、间苗补苗
红花播后7-10天出苗,当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间苗,去掉弱苗,第二次间苗即定苗,每穴留1~2株,缺苗处选择阴雨天补苗。
二、中耕除草
一般进行三次,第一、二次与间苗同时进行,除松表土,深3~6厘米,第三次在植株郁闭之前进行,结合培土。
三、追肥 
追三次肥,在两次间苗后进行,每公顷施人畜粪水6000~11250千克,第二次追肥每公顷应加入硫酸铵150千克,第三次在植株郁闭、现蕾前进行,每公顷增施过磷酸钙225千克。
四、摘心
第三次中耕追肥后,可以适当摘心,促使多分枝,蕾多花大。
五、排水灌溉
红花耐旱怕涝,一般不需浇水,幼苗期和现蕾期如遇乾旱天气,要注意浇水,可使花蕾增多,花序增大,产量提高。雨季必须及时排水。

病虫害防治

一、根腐病
5月初,开花前后,如遇阴雨天气,发生尤其严重。先是侧根变黑色,逐渐扩展到主根,主根发病后,根部腐烂,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烧掉,防止传染给周围植株,在病株穴中撒一些生石灰或快喃丹,杀死根际线虫,用50%的托布津1000倍液浇灌病株。
二、钻心虫
对花序危害极大,一旦有虫钻进花序中,花朵死亡,严重影响产量。
防治方法:在现蕾期套用甲胺磷叶面喷雾2-3次,把钻心虫杀死。
在蚜虫发生期,可用乐果1000倍喷雾2~3次,可杀死蚜虫。
三、鏽病? 
高湿有利于鏽病的发生,孢子随风传播,以冬孢子及冬孢子堆在病残体上越冬,在春末夏初当低温或中等温度而湿度较高时侵染叶面,引起叶片枯死。防治方法:种子处理,用15%粉锈宁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0.2%~0.4%;清洁田园,集中烧毁病残体,实行2~3 年以上的轮作;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施杀菌剂,7~10 天喷1次,连续2~3次,可用20%粉锈宁乳油0.1%溶液,波美0.3°的石硫合剂等药剂交替喷施。? 
四、枯萎病? 
枯萎病也称根腐病,病菌主要危害根部,初发病期,根茎部呈现褐色斑点,茎基表面呈现粉红色的粘质物,最终导致基部皮层及鬚根腐烂,引起植株死亡。发病轻者损失1~2成,发病重者可全田毁灭。防治方法:要严格做到轮作不重茬,保持土壤排水份良好;及时拔除病株烧毁,病穴用石灰消毒;清除田间枯枝落叶及杂草,消灭越冬病原;用50%多菌灵,50%敌克松0.17%~0.20%的溶液等灌根。

採收加工

南方栽植红花5~6月份开花,北方8~9月份开花,进入盛花期后,应及时採收红花,每个花序可连续採摘2—3次,可每隔2—3天採摘1次。红花满身有刺,给花的採收工作带来麻烦,可穿厚的牛仔衣服进田间採收,也可在清晨露水未乾时採收,此时的刺变软,有利于採收工作。
採回的红花,放阴凉处阴乾,如遇阴雨天,也可用文火焙乾,温度控制在45℃以下,未乾时不能堆放,以免发霉变质。一般亩产乾花30—40公斤,高产可达50公斤,种子15公斤。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