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四川动物

2019-02-03 07:40:09 百科
四川动物

四川动物

《四川动物》杂誌创刊于1981年,是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四川省动物学会、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四川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四川大学共同主办的由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生物科学类学术性期刊。

据2018年12月《四川动物》期刊官网显示,《四川动物》第十届编委会共有顾问12人,编委37人。

据2018年12月28日中国知网显示,《四川动物》出版文献共5662篇,总被下载626033次、总被引23163次;(2018版)複合影响因子为0.547,(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373。据2018年12月2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四川动物》文献量为3860篇,被引量为15558、下载量为99347;根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四川动物》2015年影响因子为0.521。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四川动物
  • 外文名称:Sichuan Journal of Zoology
  • 语言:中文
  • 类别:基础科学
  • 主管单位: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四川省动物学会、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四川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四川大学
  • 编辑单位:《四川动物》编辑部
  • 创刊时间:1981年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国内刊号:51-1193/Q
  • 国际刊号:1000-7083
  • 现任主编:岳碧松
  • 编辑部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29号
  • 属性:中文核心期刊

历史沿革

1981年,《四川动物》创刊。
2008年,《四川动物》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2014年12月,《四川动物》成为原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2015年,《四川动物》开通官方公众账号。
2017年10月,《四川动物》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电子杂誌社有限公司签署《CAJ-N网路首发学术期刊合作出版协定》,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路版)》(CAJ-N)正式出版该刊网路版。
2018年9月,《四川动物》举办“优秀论文奖”评审活动。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 主要栏目
《四川动物》的主要栏目有:研究报告、基础资料、野生动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教学探索、综述等。
  • 读者对象
《四川动物》的主要读者为广大从事动物学、生物学和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科研、教学、管理、医卫等科技工作者、有关院校师生和业余爱好者。

人员编制

据2018年12月《四川动物》期刊官网显示,《四川动物》第十届编委会共有顾问12人,编委37人。
《四川动物》杂誌院士顾问组
尹文英(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宜瑜(中国科学院院士)
唐崇惕(中国科学院院士)
孙儒泳(中国科学院院士)
孟安明(中国科学院院士)
郑光美(中国科学院院士)
郑守仪(中国科学院院士)
魏于全(中国科学院院士)
曹文宣(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以训(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亚平(中国科学院院士)
赵尔宓(中国科学院院士)
《四川动物》第十届编委会编委
姓名所属单位/机构
丁平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方盛国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龚继恩
中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成都办事处
顾海军
四川省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保护管理站
郭聪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何舜平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侯蓉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贾竞波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蒋学龙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李保国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李德生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
李明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李丕鹏
瀋阳师範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卢欣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马鸣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冉江洪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史海涛
海南师範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宋昭彬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邰发道
陕西师範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王进军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魏辅文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吴毅
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杨光
南京师範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杨晓君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杨旭煜
四川省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保护管理站
尹海林
四川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余建秋
成都动物园
曾晓茂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张树义
华东师範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堰铭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张耀光
西南大学水产科学研究所
张迎梅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正旺
北京师範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周材权
西华师範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周立志
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宗浩
四川师範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邹方东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办刊成果

收录情况

《四川动物》系《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2008年、2011年、2014年、2017年版)》核心期刊、被中国科学引文资料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中国生物学文摘资料库、中文科技期刊资料库(维普资讯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系统(中国数位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先知网、中国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思博网及英国Zoological Record(动物学记录)文摘资料库收录。
2016年10月12日,《四川动物》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资料库(CSTPCD)”编入《2016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自然科学卷)》。
2017年10月,《四川动物》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收录。

出版发行

据2018年12月28日中国知网显示,《四川动物》出版文献共5662篇。
据2018年12月2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四川动物》文献量为3860篇。

影响因子

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4年第12卷显示,《四川动物》的期刊综合总被引量为925,影响因子为0.376,可被引文献量为194,可被引文献比为0.89,基金论文比为0.85,被引期刊数为374。
根据《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资料库(CSTPCD)2016》统计,《四川动物》杂誌核心影响因子为0.310;在“昆虫学、动物学”学科类别的13种期刊中,核心总被引频次排名第4;在自然科学领域2008种中国核心期刊中,综合评价总分排名为752。
据2018年12月28日中国知网显示,《四川动物》总被下载626033次、总被引23163次;(2018版)複合影响因子为0.547,(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373。
据2018年12月2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被引量为15558、下载量为99347;根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四川动物》2015年影响因子为0.521,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2736名,在生物科学(93种)中排名第59名。

荣誉表彰

2014年12月18日,《四川动物》在由四川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主办的“第二届四川省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奖”评比活动中,获得“第二届四川省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

文化传统

  • 办刊宗旨
《四川动物》的宗旨是服务经济建设,繁荣学术交流,报导动物学及其分支学科和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基础研究、套用基础研究的成果、理论、经验和动态;宣传保护野生动物,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基础性与套用性并重。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所属单位/机构
名誉主编
赵尔宓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大学
主编
岳碧松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省动物学会
副主编
刘少英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王强
成都动物园
王跃招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张安居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
张和民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
张志和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期刊领导来源于2018年12月《四川动物》期刊官网,参考资料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