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商朝铜镜

2018-01-17 16:06:12 百科
商朝铜镜

商朝铜镜

商朝铜镜是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商朝文物,呈圆形,规格为直径11.8厘米 边厚0.2厘米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商朝铜镜
  • 类别:金属器具
  • 年代:商朝时期
  • 文物原属:民间旧藏

文物简介

铜镜一般作圆形,照面的一面磨光发亮,背面铸以花纹。发现最早的铜镜是甘肃广河齐家坪出土的素镜和青海贵南尕马台出土的七角星纹镜,均属于齐家文化的铜镜。
商代铜镜,目前共发现5面,殷墟妇好墓出土两面叶脉纹镜、两面多圈凸弦纹镜,还有一面是1934年在殷墟出土的平行线纹镜。
商代末期,青铜铸造业发展迅速,在遗址中出土了数目庞大的青铜容器、工具、武器等,而铜镜则极少,是一种相当稀罕的物品。这种铜镜的纹饰与一般商代铜器上的花纹不一样,大概是从其他文化中传来的。这种铜镜已有了凸面镜,这就把凸面镜出现的历史提前了1千年。

发现情况

商代镜十分罕见。1934年12月23日在河南安阳侯家庄1005号殷墓出土一枚,引起学术界极大轰动,被称之为“重要发现”;把中国铸镜史“又向前推展了几百年”。
铜镜在商代的使用并不普遍,只有地位极高者才会持有,是一种相当稀罕的物品。所以,“在数千座殷墓中,只在两个墓中发现五面。也就是说,出铜镜的墓还不到已发掘的墓葬总数的千分之一”。(孔祥星、刘一曼《中国古代铜镜》1984年版)因此,甘肃平凉发现商代铜镜的讯息自1991年见诸专业杂誌后,立即引起文物考古界重视,此后凡有关中国早期青铜镜的论文,都必然会提到这面来自甘肃的商代凸弦纹镜。

重要意义

由于商代镜历来稀少,所以,拥有宝物无数的上海博物馆,儘管战国至清的历代铜镜种类齐全、精品纷呈,可在商代铜镜收藏方面难免出现缺憾。而商朝,在中国青铜镜铸造史上举足轻重,因此,少了商代镜,其实也就意味着空缺一个有特殊意义的时代。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