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捷运(Harbin Metro)是指服务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其第一条线路于2013年9月26日开通试运营,使哈尔滨成为中国首个建有高寒捷运系统的城市。
截至2018年9月,哈尔滨捷运开通运营线路共有2条,分别为1号线、3号线,均採用捷运系统,里程长度总计23.073千米;共设车站21座,其中换乘车站1座,为医大二院站。
其在建线路共有2条,分别为2号线一期工程、3号线二期工程,在建里程69.319余千米;远期规划共10条线路。
2014年下半年,哈尔滨捷运全年客运量约5049.28225万人次,日均客运量逾13.83万人次。2015年,其全年客运量5788.9万人次,日均客运量逾15.86万人次。2016年,其全年客运量7986.2万人次,日均客运量逾21.88万人次。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哈尔滨捷运
- 外文名:Harbin Metro
- 开通日期:2013年9月26日
- 轨道类型:捷运系统
- 所属地区: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 运营线路:2条(截至2019年4月)
- 运营里程:31.3千米(截至2019年4月)
- 车站数量:27个(截至2019年4月)
- 年客运量:7986.2万人次(2016年)
- 日均客运量:21.88万人次(2016年)
- 日最高客运量:30.97万人次(2016年11月11日)
- 报站语言:国语、英语
- 车票价格:2-5元
- 管理规章:《哈尔滨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办法》
- 运营机构:哈尔滨捷运集团有限公司
历史沿革
20世纪70年代,瀋阳军区决定在瀋阳市、长春市、哈尔滨市三个城市修建战备大隧道,在哈尔滨决定利用隧道修建捷运,实现“平战结合”。工程于1973年8月1日开始筹建,因此被命名为“7381”工程。
哈尔滨捷运

1973年,“7381”工程指挥部成立,负责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和组织施工等工作。
1979年底,并哈尔滨市人民防空办公室。由于形势的发展,该工程的线路规划有过3次变化,其中大直街一线6.3公里,6个车站、通风机房、排水泵房等配套土建工程也已基本完成,初步具备了铺轨条件。
1979年,因资金所限,该工程暂时停止建设。浅层隧道的地下一、二层现在用作商业街。
1986年,哈尔滨市政府把谋划捷运的任务交给电车总公司,成立了捷运筹备办公室。筹备办收集捷运信息,邀请专家调查论证。
1995年,决策层意见不统一:优先建设捷运,还是优先发展松花江北岸。后者占了上风,捷运筹建就此搁置。
烟厂站捷运入口

1998年,哈尔滨市再次成立捷运办公室,并向国家发改委申报建设捷运项目,得到的回覆是:全国所有的捷运项目一律停止审批。
2001年,国家对基础建设投资有所鬆动,5月,完成了《哈尔滨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最终报告》,并通过中国国际工程谘询公司专家评审。
2001年06月,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完成了《利用既有“7381”隧道结构安全性评估报告》。
2002年,国家发改委规定GDP在100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城市有资格申报。哈尔滨市符合条件,开始系统制定捷运近期10年和远期10年的建设规划。
2003年,哈尔滨市向国家发改委递交了捷运建设规划,10月,哈市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组织完成了《哈尔滨市城市轨道交通及其建设规划》,年底通过了“中咨”公司和建设部的评审。
2003年11月,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完成了《哈尔滨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报告》。
2004年04月11日,国务院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做出决定,因为经济形势过热,全国捷运项目一律暂缓上报。10月,《哈尔滨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
2005年初,哈尔滨市将捷运规划再次上报到国家发改委。《哈尔滨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总体设计》完成,5月进行了专家谘询评审,在得到国家发改委的同意后,又上报到国务院。
2005年06月30日,国务院正式审批了哈尔滨捷运工程近期10年规划。至此,哈尔滨捷运工程终于迈出了最为重要和艰难的一步。
2006年03月,国家发改委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评审。月底,完成了总体设计的正式文本。
2007年07月,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得到国家正式批覆。
2008年04月,《哈尔滨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初步设计》由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设计完成。
2008年05月31日,捷运一号线一期工程工程站点拆迁开始;6月末,捷运沿线地质勘察测绘完成。哈尔滨捷运工程已由前期的筹备性阶段转入到工程建设的实施性阶段。
2008年09月28日,哈尔滨捷运一期工程正式开工。一期工程自西向东,横贯城市中心区,全长14.33公里,建设期4年。按照国家要求和城市总体规划,哈尔滨市确定近期轨道交通建设期限为10年,规划期内完成1号线城市中心段和3号环线工程,总里程45.53公里,投资163亿元。
2012年12月30日,哈尔滨捷运一号线一期试通车。
2014年9月27日,哈尔滨捷运集团和黑龙江广播电视台联合创办龙视捷运传媒频道开播。
2015年4月24日、4月27日,绿地集团捷运投资产业就哈尔滨捷运6号线、9号线,与哈尔滨市政府签约。
2015年7月4日,哈尔滨捷运1号线已安全运营647天,迎来第1亿个乘客。
2015年8月1日,哈尔滨捷运全面实行安检,一号线全线十八座车站共设定三十七个安检点。
2015年9月9日,哈尔滨捷运3号线一期工程完成土建。
2017年1月26日,哈尔滨捷运3号线一期工程正式通车试运营,哈尔滨开启捷运换乘时代。
2017年6月16日,哈尔滨捷运3号线哈尔滨大街站开通。
2019年4月10日,哈尔滨捷运1号线三期工程开通。
运营情况
运营线路
线路 | 起止站点 | 标识色 | 里程 (千米) | 车站数 | 车辆编组 | 通车日期 |
---|---|---|---|---|---|---|
哈尔滨捷运1号线 | 哈东站-新疆大街站 | 红色 | 26 | 23 | 6B | 2013年9月26日 |
哈尔滨捷运3号线 | 医大二院站-哈尔滨西站 | 橙色 | 5.607 | 4 | 6B | 2017年1月26日 |
参考资料 |

运行时间
线路 | 起止点 | 首班 | 末班 |
---|---|---|---|
哈尔滨捷运1号线 | 哈东站-哈南站 | 06:00 | 21:30 |
哈南站-哈东站 | 06:00 | 21:30 | |
哈尔滨捷运3号线 | 医大二院站-哈尔滨西站 | 06:00 | 21:30 |
哈尔滨西站-医大二院站 | 06:00 | 21:30 | |
参考资料 |
客运流量
年份 | 客运总量(万人次) | 日均客运量(万人次) | 最大日客运量(万人次) |
---|---|---|---|
2016年 | 7986.2 | 21.88 | 30.97 |
2015年 | 5788.9 | 15.86 | 26.49 |
2014年 | 5049.28225 | 13.83 | 19 |
参考资料 |
设备设施
车辆设施
哈尔滨捷运1号线列车採用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新誉集团/庞巴迪运输瑞典有限公司联合体生产的列车,车辆採购契约和车辆牵引系统採购契约,契约金额6.2亿元,其中共签约车辆17列、102辆,首列车于2012年06月到达哈尔滨,最后一列将于2013年11月交付。
哈尔滨捷运1号线採用B型车辆,铝合金车体,“四动两拖”6节编组,最高运行速度每小时80公里,旅行速度不低于每小时35公里。整个列车的设计,在採暖和空调上进行了特殊的设计,比如在座椅上,有电热器,每台车上设定了二台大功率空调,确保列车冬暖夏凉。列车的车体材料为铝合金,主要优点是重量轻、外表比较美观,列车的外形设计,体现出哈尔滨的历史文化底蕴,突出哈尔滨的城市风格。车辆的外部装饰,以冻的颜色为主色,以雪花点缀,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室内则打造温暖的感觉,座椅和端墙以不同的红色装饰,墙板配合象牙白。
车辆设施

哈尔滨捷运1号线运行的捷运车辆,是按照“四动二拖”的模式设计的,即每列捷运有6节车厢,两端是包括司机室在内的TC车,中间是4节动车。车体设有1对司机室门、4对客室门、司机室座椅和36个客室座椅等内装设备,6节车厢最大载人数为1888人。同时,车厢内有电子地图视听报站系统,可实现无人驾驶。
车辆项目 | 参数说明 |
---|---|
运营速度 | 80 km/h |
编组 | =Tc-Mp-M-M-Mp-Tc= |
载客能力 | 1888人 |
列车长度 | 119080 mm |
紧急制动减速度 | ≥1.2 m/s |
车体长度 | Tc:19860 mm M:19000 mm |
车体宽度 | 2800 mm |
车体高度 | 3800 mm |
地板高度 | 1100 mm |
轴重 | 14 t |
(列车编组符号意义:M为动车;Mcp为带驾驶室和受电弓的动车;Mc为带驾驶室的动车;Mp为带受电弓的动车;Tp为带受电弓的拖车;Tc为带驾驶室的拖车;Tcp为带驾驶室和受电弓的拖车;=为全自动车钩;- 为半自动车钩;+ 为半永久牵引桿。) 参考资料 |
服务设施
哈尔滨捷运1号线站厅层设有安检设备、自动售票机等设施,站台层设有卫生间、求助电话,另设有残疾人卫生间、无障碍电梯等。
乘坐导引
导引标识
在哈尔滨市,乘客只要找到军绿色并标有哈尔滨捷运标誌的欧式建筑物(如图示),就是哈尔滨捷运的入口。这些建筑门口挂着一个白绿的指示牌,上面标明有哈尔滨捷运的线路和站点名称。
票务指南
- 车票价格
哈尔滨捷运採用“阶梯票价制”,即票价随着运距的增长而增加,将捷运一号线分3个区段:1-8站内为初始票价2元,9-12站为3元,13站以上为5元,全程最高票价为5元。
- 车票种类
乘坐哈尔滨捷运有3种车票形式,分别是单程票、纪念票、城市通IC卡。
车票种类 | 描述 | 车票图 |
---|---|---|
单程票 | 乘客可通过售票机和人工售票购得单程票,在乘车结束后单程票出站时须投入检票机 | 车票 |
纪念车票 | 哈尔滨捷运集团根据特殊节日、纪念日发行的纪念车票,计次的纪念票出站时投入检票机后弹出 | |
城市通IC卡 | 城市通IC卡,根据站距确定最后消费金额。相比乘坐公车,一张公交IC卡捷运记票系统只能识别一次,所以不可两人乘车同时使用一张IC卡,只能一人使用一张公交IC卡。 |
使用说明:
1、乘客发生逾时、超距情况,按逾时进行罚款,逃票按5倍全程最高票价(20元)补收票款。
2、捷运实行一人一票制,单程票仅在售出站当日乘车有效,隔日作废。未使用的单程票售出30分钟内,可在售出站按票价退票;
3、乘客刷卡进闸后,停留时限为120分钟,逾时须按全程最高票价(5元)补票。
4、乘车超过买票站距,也需按超站距离进行补票;
5、当发生既逾时又超程的情况,按逾时进行补票,到客服中心补满最高全程票价(5元)。
6、当误用检票机造成乘客未成功进站或出站,30分钟内可到客服中心免费处理车票;
7、超出30分钟须补交全程最低票价(2元)后方可进站或出站;
8、如车票遗失,出站时须按全程最高票价补票,到客服中心办理。
- 优惠政策
免费乘坐捷运人群包括盲人、残疾军人、因公伤残警察、企业退休的建国前老军人、离休干部、身高1.2米以下儿童、70周岁以上老年人。半价优惠人群包括哈尔滨市区全日制国小、国中和高中学生。
1、盲人、残疾军人、因公伤残警察、持有《哈尔滨市企业退休的建国前老军人荣誉证》的军人、持有《老干部离休荣誉证》的老干部,给予免费乘坐捷运的优惠;
2、乘客带领1名身高不满1.2米(捷运检票闸机高度为1.2米)的学龄前儿童乘车时,儿童免票;
3、带领2个以上(含2个)身高不满1.2米的学龄前儿童乘车时,1名儿童免票。身高不满1.2米的学龄前儿童不得单独乘坐捷运;
4、对持有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制发的《敬老优待证》、且70周岁以上(含)的老年人,给予非高峰期(每日9时至16时、19时至末车)免费乘坐捷运的优惠;
5、对哈尔滨市区全日制国小、国中和高中学生,给予乘坐捷运5折的优惠。
6、对给予乘坐捷运享受优惠政策的特殊群体(盲人和1.2米以下儿童除外),均採取办理城市通智慧型IC卡,以刷卡方式验证乘坐捷运。
换乘站点
截至2017年11月,哈尔滨捷运1号线和哈尔滨捷运3号线,可换成的站点只有医大二院站。
文化特色
捷运标誌
旧版哈尔滨捷运标誌以圆形为基础,由上下正反两个蓝色的英文字母“M”构成,从而使标识留白处巧妙地形成英文字母“H”。“H”是哈尔滨英文(Harbin)的首写字母,“M”是捷运英文(Metro)的缩写,二者的完美结合,形成哈尔滨捷运的视觉符号。圆形,象徵着和谐捷运,圆百年捷运梦想之意。
新版哈尔滨捷运标誌由哈字的拼音字头H和捷运英文字头M变形组合成为可读图形而成。色彩使用主色为最醒目的中国国色正红色,整体大气醒目、饱满活泼,国泰民安,社会和谐。
H变形为象徵捷运隧道的圆形,依据现代艺术分割寓意观念,取直径的九分之一为宽度的阳线条,运用现代构成美学设计和构成组合手段,巧妙迴旋布局而成。因捷运是直线往返,所以断开两点,成为一条直线,产生畅通、快速、安全感,同时形成双向两个M,左右重叠形成顺时针圆形迴旋的独特捷运标识图形。似传统吉祥图案,又似西洋回纹,其中的圆形,更是欧式房顶的图形,展现哈埠中西结合的文化特色。
捷运标誌

中心的反S形,呈对称的两个半圆,形成往返的现代车辆在圆形隧道内四通八达的直观图形,读图时代感强,寓意吉祥平安,具很强的中国文化特色。标识的阴阳面积比近2:1,是现代构成美学中最稳定的分割比,又採用最具安定感的粗细无变化线条,因此更具有最稳定、安全的视觉感,有大都市气魄。
特色车站
哈尔滨捷运1号线全线共设18座车站,18个车站中均有5种特色站,其装修风格各有千秋,其他站台均为标準站台。
站台名称 | 描述 |
---|---|
铁路局站 | 以哈尔滨众多的欧式建筑为草图蓝本,以欧式折中主义设计为理念,结合本站的建筑结构来实现铁路局站的气势磅礴、宏伟大气等特点。 |
哈工大站 | 从欧式建筑入手,大胆採用欧式风格装修手段,石材墙面和柱面以及欧式线条大胆的套用,充分表现哈尔滨的异域风情。 |
医大一院站 | 根据车站身处地理位置结合旁边东正及基督教堂,融合其设计风格,以现代化手法进行表达,将教堂的精緻与大气充分地展现。 |
西大桥站与烟厂站 | 将天花以有序的方式进行单元排列,以现代手法表达欧式元素,结合车站的特殊结构形式,展现恢宏大气的设计效果。 |
标準站 | 以欧式镂空雕花、线条及以现代方式表达的欧式彩绘为主线,并根据车站的不同进行颜色的变化,充分地展现具有哈尔滨特色的捷运。 |
参考资料 |
建设规划
在建线路
截至2019年5月,哈尔滨捷运有哈尔滨捷运2号线一期工程、哈尔滨捷运3号线二期工程东南半环、哈尔滨捷运3号线二期工程西北半环4条线路正在建设中。
路线名称 | 起讫站 | 车站数量 (站) | 运营里程 (千米) | 标色 | 预计开通时间 |
---|---|---|---|---|---|
哈尔滨捷运2号线一期工程 | 江北大学城站-香坊气象台站 | 19 | 28.6 | 紫色 | 2020年 |
哈尔滨捷运3号线二期工程东南半环 | 太平桥站-体育公园站 | 19 | 32.179 | 橙色 | 2021年 |
哈尔滨捷运3号线二期工程西北半环 | 丁香公园站-靖宇公园站 | 11 | 2023年 | ||
参考资料 |
拟建线路
线路名称 | 起讫站 | 车站数量 (站) | 运营里程 (千米) |
---|---|---|---|
哈尔滨捷运4号线 | 松北前沙站-东平房 | 26 | 42 |
哈尔滨捷运5号线 | 利民开发区-哈阿路 | 28 | 43 |
哈尔滨捷运6号线 | 群力新区-化工路 | 23 | 33 |
哈尔滨捷运7号线 | 平房南站-平房东部 | 16 | 24 |
哈尔滨捷运8号线 | 呼兰区-松浦 | 11 | 27 |
哈尔滨捷运9号线 | 太平国际机场-哈西客站 | 12 | 12 |
哈尔滨捷运10号线 | 进乡街-阿城新区 | 7 | 22 |
参考资料 |
总体规划
2009年,哈市修编的捷运线网规划为“九线一环”,共10条线路,形成”一环、两横、三纵、四射”的网路形态,总里程340公里。
2012年6月,哈尔滨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08~2018年)由1、2和3号线组成,形成“十字+环线”的骨架线路,线路总长89.58公里,总投资562.2亿元。
2017年,哈尔滨市城市轨道交通二期建设规划(2017-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公示,规划包括1号线四期工程、2号线二期工程(包含北延段及东延段)、4号线一期工程、5号线一期工程,共4个项目。线路总长约85km,全部为地下线,共设车站65座,初步匡算总投资约565亿元。此项目处于规划阶段,后期存在变化的可能性,最终方案以国家正式批覆为準。

价值意义
哈尔滨修建100公里捷运,按每公里4至5亿元投资算,将拉动相关产业产值达800亿-1300亿元。数据表明,哈尔滨捷运建设正在为城市地产、机械、建材、通信等数十个相关产业,带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和就业岗位。捷运不仅能缓解交通压力,更把人流、商流和信息流重新集成,助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网评)
哈尔滨捷运建成格线化后,不仅会带动捷运周边的经济发展,也会进一步促进沿途各个区域的开发。捷运建设不仅能进一步引导城市发展,增强城市活力,最佳化经济发展结构。同时,捷运经济将形成一个财富的“动车组”,快速地把人流、商流和信息流形成一种集成,对提升哈尔滨城市投资价值,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网易网评)
地图信息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357号

打开百度地图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