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是由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影视部、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和宁波广电集团广播影视艺术中心联合出品,安建执导,马跃、王茜华、张先衡、霍青主演的都市伦理剧。
该剧讲述了一所着名中学在成立理科班过程中出现困难波折的故事,于2008年7月9日在央视八套黄金强档首播。
基本介绍
- 集数:22集
- 製片地区:中国
- 类型:都市、家庭、伦理
- 首播时间:2008年7月9日
- 导演:安建
- 编剧:张华峰
- 主演:马跃,张仙衡,王茜华,霍青
- 中文名:名校
- 外文名:Remarkabale School
- 其它译名:独生子女
- 出品公司:央视文艺中心影视部、中视传媒、宁波广电集团
- 语 言:国语
角色演员介绍
- 张一白演员:马跃育慧中学英凯理科班教研室主任、全剧主人公。他既是语文老师,又是年级主任,同时还是一位家长,他身上集中了多重身份的特质,但却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角色,他在事业上执着,却也有玩世不恭的一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模範教师,而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和理想。
- 杨依榕演员:王茜华张一白的妻子、英凯公司总监助理、育慧校长杨乃农的女儿。杨依榕和丈夫张一白、林磊的母亲林星竹、育慧副校长钟达鸣打小都是在一个院长大的。
- 杨乃农演员:张仙衡育慧中学校长、杨依榕的父亲,被称为育慧“师爷”。为了外孙女张目的前途,将本无希望的她录取进学校。为了学校的发展做了不少工作。最后经过慎重考虑,辞去了自己的校长职务。
- 刘世芳演员:霍青市教委副主任,是育慧创始人史心洁收养的孤儿,打小与张一白、杨依榕、林星竹、钟达鸣在“向阳院”长大。曾与林星竹有过另一段感情,但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前途故意疏远对方。刘世芳为理科班能够办下去,出了很多力气。
- 钟达鸣演员:张永强育慧中学副校长,化学老师何瑛的丈夫。打小与张一白、杨依榕、林星竹、刘世芳在“向阳院”长大,为了让成绩优异却是借读生身份的林磊能上理科班,和张一白想出种种办法。
- 欧筱演员:王岚年轻女英语老师,是一位刚刚毕业加入到教师行列的新人,是整个学校老师当中年龄最小的,与学校的其他老师相比,更多了一份青涩和活力。由于是刚从学校走出来,所以思想比较前卫。她不同于资深的老教师古板和苛刻,较小的年龄差距也很容易与孩子们打成一片,没有代沟。
音乐原声
演奏 | 中国爱乐乐团 |
---|---|
音乐录音 | 张正地 |
片尾曲 | 《成长》 |
作词 | 安建 |
作曲 | 邹野 |
演唱 | 中国广播少年合唱团 |
合唱指挥 | 孟大鹏 |
幕后花絮
- 王岚表示她在学生的时期,一度很羡慕教师这个职业,没想到这次自己也当了回老师,也算是完成了她的一个小心愿。
- 张一白的饰演者马跃说,他的父母亲和姐姐都是教师,他特别能理解老师的情怀和内心,这次饰演张一白圆了他多年的一个梦。
- 剧中小演员在现实生活中都是独生子女,而他们在进组的时候也都有着独生子女所有的毛病,但在该剧杀青的时候,他们都说自己长大了,这部戏让他们学会了怎样成长。
- 剧中马跃所教的班级对他非常仇视,甚至有学生对他大打出手,就在这个环节中,马跃可谓受尽了苦头,有一场学生踹他的戏,但那个孩子第一次演戏,始终都放不开,马跃就鼓励他真踹,直到把马跃踹得站不起来,导演终于喊过了。
- 马跃对这个突破传统的教师角色感觉到了挑战,所以从一进组,他就不断地熟悉剧本,该剧的最后他因为教学理念不被世俗所接受而被辞退,面对全校学生他有一段17分钟的独白,为了这段独白能推动全剧达到高潮,马跃背了几十次台词,也流了几十次的眼泪,最终在正式拍摄时一条通过。
幕后製作
创作背景
导演安建在北京举行的首播式上介绍,筹拍《名校》是件蓄谋已久的事。几个家中都有独生子女的四十几岁的影视人的一次聊天,让他听到了太多的忧虑、疑惑、不解、无奈甚至抱怨和愤懑。让他萌发了拍此剧的念头。因为独生子女问题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至二十一世纪中国所特有的社会人文现象,这个现象的特徵在未来几十年中将愈加明显并逐渐成为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教育者必须关注的课题。关于独生子女问题的报导愈来愈多,负面讯息不断,自私、冷漠、缺乏爱心等等,这也是驱使他去拍《名校》的原因,研究独生子女现象,关注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用还原真实的手法表现现实生活。
拍摄取景
《名校》主要取景于浙江省省一级重点中学镇海中学,剧中很多场景随处可见宁波市镇海区蛟川街道的标誌。
剧集评价
《名校》视点聚焦在独生子女的中学教育上,着力塑造了三代人:以杨乃农为代表的祖父母辈的人;以张一白为代表的父辈人;以张目、佟止非和左昊为代表的独生子女。是一部以一所着名中学在成立理科班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波折为线索,围绕社会、家庭及教育者本身三方面,深刻思考当前独生子女教育乃至整个学校教育问题的长篇电视连续剧。(新华网评)
《名校》是一部当代青少年教育题材的作品,剧情有较强的可视性,是值得广大电视观众期待的一部优秀作品。(中国经济网评)
《名校》深刻思考当前独生子女教育以及整个学校的教育问题,既具可看性,又有启迪性。拍摄《名校》没有游戏和娱乐的心态,他们就是要再现生活的真实,捕捉生活中灵动的细节,把握生活中主流的脉搏走向。(人民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