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卫镇(苗文:Zenb Jib Weis)位于花垣县县境西南部,距县城39公里。面积85.2平方公里,人口1.5万人,系苗族聚居乡。
吉卫镇地处花垣县南部,与贵州省松桃县接壤,与本县排吾乡、麻栗场镇、补抽乡、排碧乡相邻。距铜仁大兴机场21公里。总面积82.5平方公里,辖有20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5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436户17796人。现有耕地面积19168亩,其中水田13286亩,旱土5882亩。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吉卫镇
- 外文名称:Zenb Jib Weis(苗)
- 别名:吉多坪(苗文:git dud nbed)
- 行政区类别:镇
- 所属地区:中国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
- 下辖地区:梅花井、卫城、排座等
- 电话区号:0743
- 邮政区码:416400
- 地理位置:花垣县西南部
- 面积:84.54平方公里
- 人口:17246人(2010年)
- 方言:苗语东部方言,汉语西南官话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 着名景点:崇山卫城
- 车牌代码:湘U
- 平均海拔:880米
基本概括
吉卫镇位于花垣县西部,距县城39公里,东北连麻栗场镇,排碧乡;西北与两河乡、排吾乡毗邻;东南与补抽乡相接;西与贵州松桃县接壤,总面积86.27平方公里,下辖20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5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466人。
气候资源
平均海拔880米,年平均气温11.8°C,年平均降雨量1450毫米。现有耕地面积17373.6亩,其中水田13863.44亩,旱地3847亩。吉卫历来有“花垣粮仓”之美称,水稻、玉米、豆类、红薯等农作物产量位居前列。
行政区划
吉卫镇总面积82.5平方公里,辖:梅花井、卫城2个居委会;排座、排达坝、腊乙、下水、新寨、老卫城、吉卫、鸡司、大老排、夯来、如腊、各藤、良帽、过水、螺蛳董、古牛、葫芦、白果、水洋、白岩坪20个村委会。总人口3436户16158人。
经济
乡镇企业以商贸、运输、建筑和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产以水稻、玉米、甘薯、豆类、花生为主。现有耕地面积19168亩,其中水田13286亩,旱土5882亩。吉卫镇历来是花垣“粮仓”,吉卫大米畅销花垣、吉首等地,2003年粮食总产量760万公斤。年内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1745亩,其中熟土6400亩,荒山5000亩。开发金秋梨5000亩,猕猴桃573亩,金银花1000亩,菸叶2000亩。现有养猪专业户21户,出栏肥猪13816头,养羊8236只,养禽16655羽,百岩村麻永胜“广林生态养殖场”规模最大。(以上文字为2003年统计)
吉卫镇地处云贵高原东北边陲,平均海拔88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特点是常年空气湿度大,年降水量一般为1400毫米,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1320小时,无霜期269天.吉卫镇地势平坦少起伏,耕地面积广,土地肥沃,近年来随着交通设施,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吉卫镇农业产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面貌.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吉卫镇也被称为"花垣粮仓".
而吉卫"北大荒"位于吉卫镇东方,是吉卫镇绿色生态粮食及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地.距花垣县城36公里,距吉茶高速麻栗场出口20公里,距吉卫镇人民政府3公里.区内耕地面积3700亩.平均海拔840米.区内涵盖五个村级单位,分别为腊乙村,吉卫村,老卫村,新寨村和米沟.区内户数700多户,人口3000余人.
(注:本段由百度“EMCOPET “摘自网友“打荔枝”百度贴吧原文,有关二〇一三年三月一日统计数据的着作权及解释权归花垣县吉卫镇人民政府.)
成绩
年内完成各类水利工程31处,3890亩稻田和5212人受益,启动千米新街改造工程,硬化吉卫街道400m。完成村级公路建设20公里,90%的村通电话,手机信号覆盖率70%。年内完成各类计画生育手术273例,计画生育率92%,人口出生率14.2‰。2003年工农业总产值3203万元,财税收入1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48元。
历史
民国时期属清隆乡,
解放初属五区,
1958年属红旗公社,
1959年改吉卫公社,
1984年撤社建镇。
地理环境
吉卫"北大荒"为无矿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地主要为耕地.吉卫镇素有"花垣粮仓"之美誉,而北大荒正是"粮仓中的粮仓".区内粮食作物为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有菸叶,玉米,大豆等.近年来通过进行国土整治,区内蓄水池,灌溉渠道,机耕道等农业基础设定完善.由于地势较高,全年日照充足,雨水充沛,适合耕种.对于发展农业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社会
吉卫镇为少数民族聚集地,民风淳朴,但经济水平和教育水平落后。
文化
吉卫镇为苗族聚居乡镇,其苗族为东部方言苗族,旧时称红苗。语言为苗语东部方言,又称湘西方言。服饰为花(垣)保(靖)型。

1956年国家批准的《苗文方案》以吉卫苗语为标準音,
1987年在吉卫举办盛大的苗族传统节日“四月八”。
交通
花(垣)雅(西)、吉(首)松(桃)公路贯穿镇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