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原住民族委员会

2019-10-16 04:36:50 百科
原住民族委员会

原住民族委员会

原住民族委员会(简称原民会)为台湾当局有关台湾原住民族群事务的最高主管机关,成立于1996年12月。原称原住民委员会。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原住民族委员会
  • 外文名:Council of Indigenous Peoples
  • 简称:原民会
  • 所属机构:“行政院”
  • 前身: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
  • 现任主委:林江义

机构职责

处理台湾原住民相关事务。
原住民族委员会

历史沿革

为了处理台湾原住民族的相关事务,行政院在1996年12月成立行政院原住民委员会,2002年更名为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会址原先设于台北市大同区重庆北路二段大稻埕商业大楼,2013年12月27日搬迁至新北市新庄区行政院新庄副都心中央合署办公大楼北栋。2014年1月29日立法院制定“原住民族委员会组织法”,同年3月26日更名为原住民族委员会,成为正部会级机关。

新闻事件

据台湾“中央社”报导,民进党“立委”陈其迈26日在“立法院”询问出身阿美族的林江义,原住民族或阿美族是否为炎黄子孙。林江义回答称,如果勉强把原住民变成炎黄子孙,这是把南岛语系和汉藏语系混在一起,在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答案。至于新党主席郁慕明将率台湾原住民代表前往大陆参加黄帝清明公祭,林江义称,这个问题很严肃,从原住民历史纵深看,要他们前往大陆祭拜,很多人不会认同,可能前往的原住民中祭拜者少,交流、观光者多。
台湾原住民问题由来已久。清朝时期,把台湾的土着居民称作“平埔番”和“高山番”,日据时期将“番”字改为“族”字,台湾光复后又有“高山族”和“山胞”的称谓。1994年李登辉在公开讲话中正式使用“原住民”,同年“国民大会”通过决议,以“原住民”一词取代常用的“山胞”。2000年,陈水扁在竞选中提出“原住民族”一词,宣称“原住民族”与台当局的关係是“準国与国关係”。岛内近年出现的所谓“原住民族源(南岛民族)不同于大陆汉人族源”的观点,只是为绿营“去中国化”提供幌子。
全国台湾研究会副秘书长、研究员杨立宪26日告诉《环球时报》,台湾原住民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远古时候,大陆和台湾大陆架还连在一起,原住民是从大陆过去的;还有一种说法是原住民是来自马来半岛的人。由于两岸关係的特殊性,加上李登辉和陈水扁等人的“去中国化”,很多人把自己和祖国大陆同胞对立起来,这是政治上的原因。此外,原住民在台湾土地生活的时间更久,“炎黄子孙”的概念可能有些淡薄,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从广义上讲,中华民族的概念并不一定是指汉族;凡是在中国土地上生活的所有民族,都是中华民族。

历任主委

主委须由原住民出任。
任别
姓名
就职时间
离任时间
族别
1
华加志
1996.6.1
2000.5.20
排湾族
2
松国贤(尤哈尼 伊斯卡卡福特)
2000.5.20
2002.2.1
布农族
3(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
陈建年
2002.2.1
2005.3.10
卑南族
4
蔡贵聪(瓦利斯 贝林)
2005.3.10
2007.5.21
赛得克族
5
刘文雄
2007.5.21
2008.5.20
阿美族
6
章仁香
2008.5.20
2009.9.10
阿美族
7
孙大川
2009.9.10
2013.7.31
卑南族
8
林江义
2013.8.1
阿美族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