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美核关係:分歧与协调》是2015年时事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图书作者是刘思伟。
基本介绍
- 书名:印美核关係:分歧与协调
- 作者:刘思伟
- ISBN:9787802328465
- 出版社:时事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年
- 开本:16
内容简介
印美关係是21世纪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係之一。本书以印美分歧和协调为分析视角,对两国围绕核问题的互动关係进行了全方位考察,总结了两国互动的特点与规律,解析了双方分歧与协调的深层原因,并探讨了由此产生的影响。本书认为印美围绕核问题的纷争与合作不仅仅牵涉两国现实的物质利益和安全利益,诸多非利益因素也在其过程中发挥了作用,如国际政治中的複杂系统效应、双方互动过程中的社会学习,以及不对称权力关係结构中产生的错误知觉等。鑒于印美互动关係的複杂性和独特性,本书的研究方法注重多学科综合,在分析中融入了国际关係研究和区域国别研究的基本分析方法。
作者简介
李思伟,女,湖南湘潭人,世界史博士(现当代国际安全方向),法学硕士(国际关係专业)。
图书目录
绪论〉〉〉_
第一节问题由来及选题意义〉〉〉_
第二节研究现状与资料概述〉〉〉_
第三节本书研究视角与方法〉〉〉_
第四节特色、创新之处及难点〉〉〉_
第五节研究主要内容以及章节安排〉〉〉_
第一章冷战时期的印美核关係〉〉〉_
第一节印美在核领域的初步交往:合作与分歧〉〉〉_
第二节1961年乔治·麦吉备忘录〉〉〉_
第三节印美关于NPT条约的认知分歧〉〉〉_
第四节1971年美国航母“企业号”驶入孟加拉湾〉〉〉_
第五节印度“和平核爆炸”对印美核关係的冲击〉〉〉_
第六节印美关于《塔拉普尔协定》的分歧与协调〉〉〉_
第七节1986—1987年印巴“黄铜钉”危机〉〉〉_
第八节1988年拉吉夫·甘地“行动计画”〉〉〉_
第二章印度公开核武化与印美核关係〉〉〉_
第一节印美彼此新认知与印美关係新发展〉〉〉_
第二节冷战后初期印美围绕核问题的分歧升级〉〉〉_
第三节冷战结束后初期印度国核心辩论〉〉〉_
第四节印度公开核试验对印美核关係的冲击〉〉〉_
第五节学术界关于印度公开核试验动因解读〉〉〉_
第六节複杂的系统效应:印度核选择中的美国因素〉〉〉_
第七节公开核试验后印度对美核外交〉〉〉_
第八节印度核外交话语分析〉〉〉_
第三章1998年印度核试验后印美核关係再调整〉〉〉_
第一节1998年印度核试后印美核对话与核关係再调整〉〉〉_
第二节印美关于核问题的二轨道交流〉〉〉_
第三节印美核关係调整动因——外部环境因素〉〉〉_
第四节印美核关係调整动因——社会学习因素〉〉〉_
第五节关于印美核关係调整之中国因素的解读〉〉〉_
第四章印美民用核合作谈判的双层博弈分析〉〉〉_
第一节双层博弈理论介绍与印美民用核合作谈判历程回顾〉〉〉_
第二节印美第一层次谈判分析〉〉〉_
第三节印美双方首席谈判者角色分析〉〉〉_
第四节印美各自国内获胜集合〉〉〉_
第五节印美对《123协定》的不同解读与辛格政府
“非故意违约”〉〉〉_
第六节印美国内对《123协定》批准与印美核协定的
执行情况〉〉〉_
第七节印度多元化国际核能外交〉〉〉_
第五章印美核关係与国际核秩序〉〉〉_
第一节冷战后时期的国际核秩序与印美各自角色扮演〉〉〉_
第二节不对称理论与印美在国际核不扩散问题上的
矛盾分歧〉〉〉_
第三节1998年核试验后印度与国际核机制的互动关係〉〉〉_
第四节美国国内安全、军控专家对印度核身份的认知
调整与固化〉〉〉_
第五节2005年印美核协定的签署:重塑国际核秩序?〉〉〉_
第六节新身份构建?——印度成为NSG成员国的前景分析〉〉〉_
第七节欧巴马“无核世界”构想以及核裁军倡议:
印度的回应〉〉〉_
第六章印美核关係与南亚地区安全〉〉〉_
第一节冷战后南亚地区安全环境〉〉〉_
第二节印巴冲突中的核因素与美国外交:1999年卡吉尔冲突与
2001—2002年印巴军事对峙〉〉〉_
第三节关于印巴核威慑稳定性评估〉〉〉_
第四节印巴核信任建设〉〉〉_
第五节印美对核恐怖主义的防範〉〉〉_
第六节印美对地区核军控的不同理解〉〉〉_
第七节印美民用核能合作:巴基斯坦的解读与回应〉〉〉_
第八节中巴核能合作:印美各自解读〉〉〉_
结论〉〉〉_
第一节问题由来及选题意义〉〉〉_
第二节研究现状与资料概述〉〉〉_
第三节本书研究视角与方法〉〉〉_
第四节特色、创新之处及难点〉〉〉_
第五节研究主要内容以及章节安排〉〉〉_
第一章冷战时期的印美核关係〉〉〉_
第一节印美在核领域的初步交往:合作与分歧〉〉〉_
第二节1961年乔治·麦吉备忘录〉〉〉_
第三节印美关于NPT条约的认知分歧〉〉〉_
第四节1971年美国航母“企业号”驶入孟加拉湾〉〉〉_
第五节印度“和平核爆炸”对印美核关係的冲击〉〉〉_
第六节印美关于《塔拉普尔协定》的分歧与协调〉〉〉_
第七节1986—1987年印巴“黄铜钉”危机〉〉〉_
第八节1988年拉吉夫·甘地“行动计画”〉〉〉_
第二章印度公开核武化与印美核关係〉〉〉_
第一节印美彼此新认知与印美关係新发展〉〉〉_
第二节冷战后初期印美围绕核问题的分歧升级〉〉〉_
第三节冷战结束后初期印度国核心辩论〉〉〉_
第四节印度公开核试验对印美核关係的冲击〉〉〉_
第五节学术界关于印度公开核试验动因解读〉〉〉_
第六节複杂的系统效应:印度核选择中的美国因素〉〉〉_
第七节公开核试验后印度对美核外交〉〉〉_
第八节印度核外交话语分析〉〉〉_
第三章1998年印度核试验后印美核关係再调整〉〉〉_
第一节1998年印度核试后印美核对话与核关係再调整〉〉〉_
第二节印美关于核问题的二轨道交流〉〉〉_
第三节印美核关係调整动因——外部环境因素〉〉〉_
第四节印美核关係调整动因——社会学习因素〉〉〉_
第五节关于印美核关係调整之中国因素的解读〉〉〉_
第四章印美民用核合作谈判的双层博弈分析〉〉〉_
第一节双层博弈理论介绍与印美民用核合作谈判历程回顾〉〉〉_
第二节印美第一层次谈判分析〉〉〉_
第三节印美双方首席谈判者角色分析〉〉〉_
第四节印美各自国内获胜集合〉〉〉_
第五节印美对《123协定》的不同解读与辛格政府
“非故意违约”〉〉〉_
第六节印美国内对《123协定》批准与印美核协定的
执行情况〉〉〉_
第七节印度多元化国际核能外交〉〉〉_
第五章印美核关係与国际核秩序〉〉〉_
第一节冷战后时期的国际核秩序与印美各自角色扮演〉〉〉_
第二节不对称理论与印美在国际核不扩散问题上的
矛盾分歧〉〉〉_
第三节1998年核试验后印度与国际核机制的互动关係〉〉〉_
第四节美国国内安全、军控专家对印度核身份的认知
调整与固化〉〉〉_
第五节2005年印美核协定的签署:重塑国际核秩序?〉〉〉_
第六节新身份构建?——印度成为NSG成员国的前景分析〉〉〉_
第七节欧巴马“无核世界”构想以及核裁军倡议:
印度的回应〉〉〉_
第六章印美核关係与南亚地区安全〉〉〉_
第一节冷战后南亚地区安全环境〉〉〉_
第二节印巴冲突中的核因素与美国外交:1999年卡吉尔冲突与
2001—2002年印巴军事对峙〉〉〉_
第三节关于印巴核威慑稳定性评估〉〉〉_
第四节印巴核信任建设〉〉〉_
第五节印美对核恐怖主义的防範〉〉〉_
第六节印美对地区核军控的不同理解〉〉〉_
第七节印美民用核能合作:巴基斯坦的解读与回应〉〉〉_
第八节中巴核能合作:印美各自解读〉〉〉_
结论〉〉〉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