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北京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

2017-12-10 06:13:37 百科
北京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

北京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

北京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Beijing Suburban Railway Line Sub-center),又称北京市郊铁路S1线,是北京市郊铁路网路的组成部分,于2017年12月31日正式开通运营。

2017年12月31日,北京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北京西站至通州站区间)正式开通运营。2019年6月20日,线路东延至乔庄东站。

北京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由北京西站至乔庄东站,全长32.7千米,最高运行速度200千米/小时。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北京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
  • 外文名:Beijing Suburban Railway Line Sub-center
  • 开通日期:2017年12月31日
  • 线路长度:32.7千米
  • 运营速度:200千米/小时
  • 车站数量:5座
  • 起止站点:北京西站-乔庄东站

历史沿革

2017年6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铁路总公司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促进市域(郊)铁路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北京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成为首批试点项目。8月15日,中国铁路总公司批覆《关于北京西至通州及黄土店至古北口开行市郊列车国铁设施适应性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2月7日,由中车青岛四方股份有限公司专为北京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设计的CRH6A型城际动车组正式交付,并被命名为“京通号”。12月31日,北京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正式开通运营,其中,先期开通运营北京西、北京、北京东和通州4站,全程运行时间约48分钟,北京站至通州站运行时间约28分钟。
2019年6月20日,北京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东延至乔庄东站。

线路站点

沿线车站

站名
里程(千米)
区域管理
衙门口站
-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西站
0
北京站
9
北京东站
14
通州站
29
乔庄东站
32
参考资料:

线路走向

北京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全长达32.7千米,沿途自西向东设定北京西、北京、北京东、通州和乔庄东5座车站。

运营情况

运营历程

2017年12月31日,北京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正式开通运营,其中,先期开通运营北京西、北京、北京东和通州4站,全程运行时间约48分钟,北京站至通州站运行时间约28分钟。
2019年3月13日起,北京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最佳化调整运行图,西站始发列车最短运行时间减少至34分钟,早高峰发车间隔也缩短至25分钟。同时,城市副中心线开往通州方向的3列车辆全部改由北京西站始发。
2019年6月20日,北京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东延至乔庄东站。

运行时刻

2019年6月20日起,北京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列车时刻表如下所示。
列车时刻表列车时刻表

票制票价

  • 基本票价
截至2017年12月,市民可持实名制市郊铁路一卡通卡、中铁银通卡或铁路磁质车票、电子票乘坐北京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
北京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单独计价,具体票价为:6千米(含)内3元;6千米至12千米(含)4元;12千米至22千米(含)5元;22千米至32千米(含)6元;32千米以上部分,每增加1元可乘坐20千米,全程票价7元。
  • 优惠政策
持实名制市郊铁路一卡通卡的乘客,可享受与城市轨道交通路网合併的月支出累计阶梯折扣优惠政策。即每自然月内,乘客使用同一张实名制市郊铁路一卡通卡在城市副中心线、怀柔-密云线和城市轨道交通路网(机场线除外)範围内乘车支出累计满100元后,从下一次乘车时给予8折优惠;满150元后,从下一次乘车时给予5折优惠;支出累计达到400元后,不再享受打折优惠。支出累计记录每自然月底清零,下自然月重新累计。

设备设施

  • 车辆设施
北京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使用CRH6A型城际动车组列车,被命名为“京通号”。该车型是为满足中国新型城镇化和区域交通一体化建设需求,适应城际铁路快速发展而研製的新型快捷轨道交通工具。
CRH6A型城际动车组兼具高速动车组快速、城轨捷运频繁起停的技术优势,可有效满足城际铁路高密度、公交化的运行需求,特别适用于相邻城市间和都市圈内的通勤客流服务。CRH6A型城际动车组最高能以时速200千米跨站持续运行,也可站站停运行。8辆编组的CRH6A最大载客量达1471人,约为现行同编组高速动车组载客量的2倍。在满载状态下,以3分钟为发车间隔,CRH6A型城际动车组每小时能输送3万人次,人均百千米能耗则比现行同速度等级的动车组低了约44%。同时,列车车厢内设有卫生间、免费wifi、座椅电源插座等人性化设施。

价值意义

作为联接北京中心城区与城市副中心新的快速轨道交通通道,北京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的开行,不仅缓解了城市道路交通压力,也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新的选择。(《北京日报》 评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