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味建中汤,主治脾肾久虚,荣卫不足,形体羸瘦,短气嗜卧,寒热头痛,咳嗽喘促,吐呕痰沫,手足多冷,面白脱色,小腹拘急,百节尽疼,夜卧汗多,梦寐惊悸,大便滑利,小便频数,失血虚极,心忪面黑者。
基本介绍
- 药品名称:十四味建中汤
- 是否处方药:处方药
- 主要适用症:脾肾久虚,荣卫不足等
- 用法用量:煎服法,加姜、枣
- 药品类型:中药
-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简介
【组成】当归(去芦,酒浸,焙乾) 白芍药(锉) 白朮(锉,洗) 甘草(炙) 人参(去芦) 麦门冬(去心) 川芎(洗净) 肉桂(去粗皮) 附子(炮,去皮、脐) 肉苁蓉(酒浸一宿) 半夏(汤洗七次) 黄耆(炙) 茯苓(去皮) 熟地黄(洗去土,酒蒸一宿,焙乾)各等分
【用法】上药㕮咀为粗散。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枣子1枚,煎至150毫升,去津,空腹温服。
其他
方 名:十四味建中汤(袪寒之剂)
总 结:虚损阴斑
编 号:009
组 成:半夏、附子、肉苁蓉、麦冬、人参、白朮、茯苓、炙甘草、当归、熟地、白芍、川芎、黄耆、肉桂
主 治:1.治气血不足,虚损劳瘠,短气嗜卧,欲成劳瘵。
⒉及阴证发斑,寒甚脉微。
归 经:此足三阴阳明气血药也。
方 义:⑴半夏:和胃健脾。
⑵黄耆:益胃健脾,补中首药。
⑶四君:补阳所以益气,四物:补阴所以养血,阴阳调和则血气各安其位矣。
⑷麦冬:清心润肺。
⑸苁蓉:补命门相火之不足。
⑹桂附:引失守之火归元。
⑺于十全大补中而有加味,要以强中而戢外也。
变化方:⑴八味大建中汤:除茯苓、白朮、麦冬、川芎、熟地、苁蓉 治同。
⑵乐令建中汤:除川芎、熟地、白朮、附子、苁蓉、加柴胡、细辛、陈皮。治脏腑虚损,身体羸弱,潮热自汗,将成劳瘵,大能退虚,生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