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北马其顿共和国

2017-10-29 02:51:13 百科
北马其顿共和国

北马其顿共和国

北马其顿共和国(马其顿语:Република Северна Македонија),简称北马其顿,是位于东南欧的巴尔干半岛南部的内陆国家,东临保加利亚,北临塞尔维亚,西临阿尔巴尼亚,南临希腊。而古代马其顿地区包括北马其顿和希腊北部的中马其顿、西马其顿、东马其顿-色雷斯三个大区。

对于古代马其顿,希腊方面认为古马其顿人是古希腊人的一支,古马其顿王国属于希腊历史。北马其顿从前南斯拉夫独立后则宣称自己是马其顿王国和马其顿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继承者,因此坚持使用“马其顿”这一国名。直到2018年6月两国总理达成更名协定。

斯拉夫人7世纪迁居马其顿地区,10世纪下半叶至1018年,萨莫伊洛建立了第一个斯拉夫人的马其顿国。14世纪开始,马其顿地区长期处于拜占庭和奥斯曼土耳其统治之下。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后,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军队占领马其顿地区。地理上属于塞尔维亚的部分称瓦尔达尔马其顿,一战后瓦尔达尔马其顿作为塞尔维亚的一部分併入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维尼亚王国(后改称南斯拉夫王国)。二战后,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原属塞尔维亚的瓦尔达尔马其顿成为南斯拉夫联邦的马其顿社会主义共和国。1991年11月20日,马其顿宣布独立。1993年以“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的暂用名加入联合国。

2019年2月11日马其顿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名改为“北马其顿共和国”。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北马其顿共和国 
  • 英文名称:The Republic of North Macedonia
  • 简称:北马其顿 
  • 所属洲:欧洲
  • 首都:斯科普里 
  • 主要城市:比托拉,奥赫里德,库马诺沃,泰托沃,普里莱普等 
  • 国庆日:9月8日 
  • 国歌:《今天在马其顿之上》 
  • 国家代码:MKD
  • 官方语言:马其顿语 
  • 货币:代纳尔 
  • 时区:UTC+1
  • 政治体制:邦联制
  • 国家领袖:总统:格奥尔基·伊万诺夫 
  • 人口数量: 207.5万(2017年) 
  • 人口密度:82.5人/平方公里(2016年) 
  • 主要民族:马其顿人、阿尔巴尼亚人
  • 主要宗教:东正教 
  • 国土面积:25713平方公里 
  • 水域率:1.9%
  • GDP总计:113.71亿美元(2017年,国际汇率) 
  • 人均GDP:5483美元(2017年,国际汇率) 
  • 国际电话区号:+389
  • 国际域名缩写:.mk
  • 道路通行:靠右驾驶
  • 主要学府:斯科普里大学、比托拉大学

国名

自北马其顿共和国在1991年独立以来,与希腊之间就“马其顿”问题的争端就没有停歇过。希腊认为,马其顿的国名暗示马其顿对希腊北部马其顿区存在领土要求,要求其“更名换姓”,不然就将继续在马其顿加入北约和欧盟的道路上设定障碍。
1995年,希腊同意马其顿以“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的国名加入各种国际组织。
马其顿1991年脱离南斯拉夫独立,定宪法国名为“马其顿共和国”。希腊方面认为,这一国名暗示马其顿对希腊马其顿省有领土和文化遗产要求。因国名争议,作为欧盟和北约成员的希腊反对马其顿加入欧盟和北约。
2018年6月,两国达成协定,以马其顿更名为“北马其顿共和国”作为希腊同意其加入欧盟和北约的条件。这份协定在马其顿和希腊两国都遭遇强大阻力。马其顿议会2019年1月11日通过宪法修正案,同意按照协定更改国名,希腊议会同月25日批准协定。希腊人认为,现在的马其顿共和国是斯拉夫国家,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帝国是他们希腊人的家园和遗产的组成部分。此前,马其顿曾多次强化亚历山大大帝在本国的地位,突出自己才是亚历山大大帝的正统子嗣,这让希腊非常不满。2019年2月12日,马政府宣布正式更改国名为“北马其顿共和国”。

历史沿革

在历史上,马其顿更多的作为一个广义上的地理区名称而存在。其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中南部地区,西临阿尔巴尼亚山地,东接罗多彼山地,北靠歇亚山脉,东南临爱琴海。地处巴尔干核心,南下地中海的门户,一直为重要的贸易和军事通道。古代马其顿帝国在此兴起,其后先后隶属于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地理上的马其顿地区分属三国,属于塞尔维亚的部分称瓦尔达尔马其顿,属于保加利亚的部分称皮林马其顿,属于希腊的部分称爱琴马其顿。
马其顿民间歌舞马其顿民间歌舞
马其顿地区古为希腊文明北端的边疆地区,该地公元前4世纪时崛起的马其顿帝国曾征服小亚细亚、波斯、埃及等地,把希腊文明传播到中东各地。
马其顿位于希腊北部,由上、下马其顿两地区组成。上马其顿是高原山区,仅有几个关隘与外界相通。下马其顿土地肥沃,适于农业,是马其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对于上马其顿有传统上的宗主权。
马其顿民间歌舞马其顿民间歌舞
马其顿人的民族成分比较複杂。在早期青铜时代,一批操希腊语的部落迁至马其顿,后逐步分批南下,但有一部分人仍留在北希腊。可能在公元前7世纪,这些留下人中的一支——马其顿人占领了埃盖,扩张到了下马其顿的沿海平原,形成了马其顿国家。他们崇拜希腊的神祇,特别崇拜宙斯和赫拉克里斯。其他希腊语部落则在上马其顿与伊利里亚人、派奥尼亚人、色雷斯人相混合。从整体上看,马其顿人不是纯粹的希腊人,但与希腊人有渊源关係。
马其顿人在文明发展的道路上,比南部的希腊人大大迟了一步。在希腊城邦已达到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时代,马其顿刚跨入文明社会的门槛。国王是全国土地的主人,战争中最高的统帅,在对外关係上代表着国家。他同时又是祭司、法官和司库。但他的统治权力也受到一定的限制,辖下的各个部落仍保持相当的独立性,拥有自己的王族和部落王,战时作为国王名义上的藩属出兵打仗。国王的王位世袭,但须经过人民的认可,人民还有权废黜国王。涉及到叛国罪的案件,要由人民审判。马其顿人多为农民和牧民,同时也都是战士。国王在部落贵族中选择他的战友,战友要完全忠于国王,平时参与宫廷事务,战时随国王出征。从这些战友中,国王选拔一些人组成他的“议事会”。公元前5世纪初,波斯侵略希腊,马其顿一度受波斯统治。但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一世(约公元前495——450年)暗通反抗波斯侵略的希腊城邦,告以波斯的军事情报。
马其顿的真正强大是在腓力二世之时。公元前359年初夏,马其顿人选举前国王的幼子为王,腓力以新王叔父的身份摄政。腓力早年曾在底比斯为人质,与底比斯名将伊帕密南达结识为友。他细心了解当时希腊各邦的政治形势、外交方式与战争方法。这一经历大大有助于他以后的成功。他受命于危难之际。这时,马其顿局势比较混乱,某些属地企图脱离马其顿而独立,腓力的同父异母兄弟们则伺机争夺王位。腓力审时度势,干练沉着,很快稳定了局面,赢得了声威和权力。可能就在这时,马其顿人废掉了幼王,推举腓力正式为王,即腓力二世(公元前359——336年)。
萨摩古堡萨摩古堡
腓力二世的改革使马其顿成为巴尔干半岛的军事强国。西边的伊利里亚、伊庇鲁斯、东边的色雷斯、北边的派奥尼亚,都在他的势力範围之内。腓力採用金银複本位制。建立了一支忠于国王的常备军,创建了强有力的马其顿方阵。后来他又侵占了色雷斯的金矿,这样每年就有稳定的收入以扩充军事。马其顿军队的战斗力超过了希腊其他城邦的军队。腓力为了準备进军东方各国,还建立了一支强大的舰队。在王权强化,国土扩大,实力增强,既无内乱又无外患的情况下,南部内争犹酣的希腊城邦自然成了他进一步征服的目标。
腓力二世在国势强大后,趁着希腊处于城邦混战之际南下侵略希腊。公元前338年,以雅典、底比斯为首的反马其顿盟军与马其顿军决战于中希腊的克罗尼亚,盟军惨败。第二年,腓力二世在科林斯召集各邦开会,宣布希腊各城邦成立联盟,几乎全希腊都承认了马其顿的霸权,并决定进攻波斯。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在他女儿的婚宴上遇刺身亡。腓力二世被害后,希腊各邦再度出现了反马其顿起义。
年仅20岁的亚历山大继位以后,在不到半年的时间之内迅速镇压了叛乱。前334年春,亚历山大渡过了赫勒斯滂海峡进攻波斯帝国,亚历山大的军队与波斯王大流士三世的军队在小亚细亚的格拉尼库斯河(Granicus)畔首次展开会战,希腊军大胜,不到半年即占领小亚细亚。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率军在叙利亚的伊苏斯平原(Issus)平原大败大流土三世亲率的10万多波斯军,俘虏了大流士的母亲、妻子和两个女儿。大流士三世向东溃逃。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征服了叙利亚、腓尼基各城市。次年又征服了埃及,在埃及建筑了一座新城叫做亚历山大里亚。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31年春季又离开埃及,继续东征。渡过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十月间在阿贝拉又与大流土三世军队发生战争。报传说波斯军队约有四十万人之多,有马步队、象兵,但皆被亚历山大击败,大流士三世又东逃。
希腊的三个马其顿大区希腊的三个马其顿大区
亚历山大继续前进攻克了巴比伦城。他从巴比伦又东行,进入波斯本土,占领波斯的苏萨与波斯波利斯两个都城,获得大量金银及珠宝后放火焚毁波斯波利斯城,杀戮其居民,以报复公元前480年波斯王薛西斯一世纵火焚毁雅典城的仇恨。以后三年间亚历山大又镇压了波斯东北部零星反抗。波斯王大流士三世亦被其部下所杀,波斯灭亡。公元前327年又进兵印度。他统帅大军从裏海南岸东进,经过帕提亚,征服阿富汗,进入印度,战败印度反抗者,平定旁遮普,拟沿着印度河继续南下。但其部下兵士在外转战连年,回归心切,又因印度多雨、天气酷热,士兵饱受痛苦,几至公开譁变,亚历山大乃把印度征服部分分为三省并留驻兵而还。公元前324年初,亚历山大将巴比伦作为新都,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马其顿帝国(也称为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323年6月,亚历山大突然患恶性疟疾,发病10天后就离世,仅33岁。
亚历山大死后,希腊各国及波斯各地,都乘机反抗。亚历山大部将又互相厮杀,争夺土地,帝国就立即陷入混乱状态,最后分裂为三个比较巩固的国家。他的部将托勒密占领埃及及叙利亚南部,建立了托勒密王朝;塞琉古占领了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及叙利亚北部,建立了塞琉古王朝,凯山得占据马其顿和希腊建立了马其顿王国。这三个国家是后期希腊时代最强大的国家。这些后期希腊国家存在约有三百年,罗马于公元前146年灭亡迦太基后,又向东发展,这些国家都先后被罗马征服。
马其顿先后由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希腊人所主导)等统治。5世纪起斯拉夫人开始进入马其顿地区,并在该地(尤其是马其顿的内陆地区)定居,因而奠定了现代马其顿南北之分(南:希腊人/北:斯拉夫人)的基础。 斯拉夫人7世纪大量迁居马其顿地区,10世纪下半叶至1018年,萨莫伊洛建立了第一个马其顿国。
837年,保加利亚征服了马其顿地区,并于10世纪末在该地的Ohrid(奥赫里德)定都。1018年拜占庭帝国又征服了马其顿地区,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马其顿多次在拜占庭、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之间转手。15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征服了马其顿,并开始了长达500年的统治。
19世纪时希腊、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复国运动相继展开,民族主义高涨,马其顿也成为三国的必争之地。1912年三国在共同针对奥斯曼帝国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获胜,奥斯曼将马其顿割予三国,但三国之间又因马其顿具体分割方案于1913年爆发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最终希腊、塞尔维亚击败保加利亚,三国将马其顿瓜分。塞尔维亚所得到的部分就是现代马其顿共和国的领土。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塞尔维亚成为南斯拉夫的一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希腊、南斯拉夫为同盟国,保加利亚参加了由德国主导的轴心国阵营,希腊、南斯拉夫被德国攻占之后,保加利亚分得了马其顿的大部分地区,但战争结束后各国之间的边界又还原为战前的形势。
二战之后,南斯拉夫成为由狄托所领导的共产主义国家,1946年时狄托将马其顿地区从塞尔维亚分开,成为南斯拉夫的一个加盟共和国。1991年9月17日马其顿从南联盟和平分离,但马其顿随即和希腊爆发国名争端,最后马其顿于1993年以“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的名义加入联合国。希腊最终在1995年解除对马其顿共和国的经济封锁。
1999年,南联盟爆发科索沃战争,近40万阿尔巴尼亚族难民从科索沃涌入马其顿,马境内阿尔巴尼亚族分离倾向不断加剧,民族问题日益突出。阿族继续坚持修改宪法,要求阿族成为主体民族,阿语成为官方语言。阿族民主党参政后,马政府许诺按欧洲标準给予阿族相应权利,并做出了一些缓和民族矛盾的举措,马国内的民族矛盾一度相对趋缓。自2001年2月起,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极端分子多次越过南斯拉夫与马其顿边境,占领马村庄,与马边防军交火。随后阿族极端分子又在马边境地区的第二大城市泰托沃(阿族聚居区)袭击马军,遭到马军猛烈还击。同时,马阿族举行集会,公开要求成为主体民族,主张建立联邦制国家,马民族矛盾上升。马边界发生冲突后,马总统、政府、议会纷纷发表声明,强烈谴责阿族极端分子的恐怖主义行径,决定採取一切措施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批评驻科索沃维和部队没有认真执行使命,维护好马与科索沃的边界;呼吁国际社会予马以支持。
马安全局势的恶化也引起国际社会的严重关切,阿族极端分子的暴力行动遭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2001年3月2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345号决议,强烈谴责马部分地区和南塞地区极端分子的暴力活动,重申根据国际法和联合国安理会第1244号决议,马、南主权、领土完整和边界不可侵犯,要求有关人员立即停止针对南、马的武装活动,放下武器,返回家园。北约和欧安组织也发表声明,表示支持马其顿的安全、稳定和领土完整。驻科索沃维和部队加强了科索沃一侧马南边界的巡逻,允许南联盟军警返回南与马相邻地区的“安全区”。4月底,阿族极端分子再次连续袭击马军,马政府採取军事手段对其进行打击,马局势再度恶化。
2018年6月12日,马其顿总理扎埃夫在特别记者会上表示,该国的宪法国名将是“北马其顿共和国”。6月26日,马其顿总统格奥尔盖·伊万诺夫拒绝签署一份为解决与希腊的纠纷而更改国名的协定,并称该协定是违宪的“犯罪行为”。
2019年1月11日,马其顿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同意将国家名称改为“北马其顿共和国”。1月25日,希腊议会批准协定。2月13日,马其顿政府表示,根据与希腊的协定,马其顿国名正式改为北马其顿。
北马其顿政府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称为欧洲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之一。在141个国家中综合排名位列第36位,是欧洲表现最好的国家之一。

自然环境

区域位置

北马其顿位于南欧地区,地处巴尔干半岛中部,是个多山的内陆国家。东邻保加利亚,南界希腊,西接阿尔巴尼亚,北傍塞尔维亚。国土面积25713平方公里。北马其顿地形多为山地,瓦尔达尔河贯穿南北。
北马其顿行政区划北马其顿行政区划

气候特徵

北马其顿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大部分农业地区夏季最高气温达40℃,冬季最低气温达-30℃,西部受地中海式气候影响,夏季平均气温27℃,全年平均气温为10℃。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有煤、铁、铅、锌、铜、镍等,其中煤的蕴藏量约9亿吨。还有非金属矿产碳、斑脱土、耐火黏土、石膏、石英、蛋白石、长石等。森林覆盖率为35.5%。

行政区划

区划

2004年8月,马其顿议会通过《新行政区划法》,共设85个地方行政单位。主要城市有比托拉(Bitola)、库马诺沃(Kumanovo)、普利莱普(Prilep)、泰托沃(Tetovo)。
瓦兰多沃区
阿拉契诺沃区
奥赫里德区
旧纳戈里查内区
斯图代尼查尼区
瓦西莱沃区
机场区
斯特鲁米察区
贝罗沃区
博格丹奇区
利普科沃区
马其顿布罗德区
佩赫切沃区
韦莱斯区
中央区
斯特鲁加区
比托拉区
布尔韦尼察区
库马诺沃区
马其顿卡梅尼察区
诺沃塞洛区
什蒂普区
雷森区
拉多维什区
博戈维涅区
切希诺沃-奥布莱舍沃区
克鲁舍沃区
克里瓦帕兰卡区
马夫罗沃和罗斯图沙区
萨拉伊区
孔切区
普罗比什蒂普区
博西洛沃区
丘切尔桑代沃区
加齐巴巴区
克里沃加什塔尼区
洛佐沃区
罗索曼区
韦夫查尼区
普里莱普区
布泰尔区
代米尔希萨尔区
多尔内尼区
克拉托沃区
弗拉普契什泰区
内戈蒂诺区
维尼察区
彼得罗韦茨区
舒托奥里扎里区
代米尔卡皮亚区
多伊兰区
基塞拉沃达区
泽莱尼科沃区
诺瓦齐区
伊林登区
普拉斯尼察区
中茹帕区
盖夫盖利亚区
代尔切沃区
卡瓦达尔齐区
卡尔宾齐区
泰阿尔採区
热利诺区
兰科夫採区
查伊尔区
乔尔切彼得罗夫区
德巴尔察区
耶古诺夫採区
卡尔波什区
莫吉拉区
科查尼区
索皮什泰区
查什卡区
戈斯蒂瓦尔区
德巴尔区
格拉德斯科区
兹尔诺夫齐区
泰托沃区
基切沃区
圣尼古莱区

首都

斯科普里是北马其顿共和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位于北马其顿的西北部,海拔240米。城市四周高山环绕,瓦尔达尔河贯穿整个城市,这里夏季炎热乾燥,冬季寒冷湿润,全年平均温度13℃。斯科普里现有人口50.3万(2017年),首都机场PETROVEC距离市区17公里,市内有长途巴士通往全国的各主要城镇,也有国际长途巴士驶往周边各国。巴尔干半岛通爱琴海和亚得里亚海的重要交通枢纽。全国最大菸草加工中心,还有冶金、机械製造(汽车、农业机械等)、化学、电气器材、水泥、玻璃等工业。金银饰品等手工艺品着名。设有大学、马其顿科学艺术院、图书馆、博物馆等。斯科普里大学是该国最大的综合性大学,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市郊有古城斯科比废墟。
马其顿广场马其顿广场

国家象徵

国名

北马其顿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North Macedonia),由于希腊坚决反对马其顿共和国使用“马其顿”的名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以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均将该国暂时称为“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The Former Yugoslav Republic of Macedonia, F.Y.R.O.M)。2019年正式更名。

国旗

北马其顿国旗呈长方形,长宽之比为2:1。红色旗面,正中有一轮金黄色太阳,向外放射出八道光芒。太阳放射八道光芒。太阳是马其顿民族的象徵。红地金色太阳表示马其顿人民为了解放,为了自由的天空,愿意献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太阳向四周放射出八道光芒象徵它世世代代护佑着马其顿人。原来的国旗上的“科拉比之巅太阳”放射十六道光芒象徵马其顿的历史和古老文化,但因它也是希腊的马其顿人所顶礼膜拜,希腊坚持要求马其顿更改,因而形成这样的图案。

国徽

北马其顿国徽启用于1946年7月21日,为原来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马其顿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国徽,亦是前南斯拉夫诸国唯一沿用南斯拉夫联邦时期国徽者,1992年曾发生变更国徽的争议。国徽为圆形,中间绘有太阳自山和湖泊升起之象。周围饰以麦穗、罂粟和菸草和以当地刺绣图案为题材的绶带。上原有代表共产主义的红星,2009年11月16日被宣布废除。
北马其顿国徽北马其顿国徽

国歌

《今天在马其顿之上》
歌词大意:在今天的马其顿,自由的新太阳东升,马其顿人为权利而斗争。马其顿人为权利而斗争。旗帜再次飘扬在克鲁索沃共和国、戈其德其夫、皮图古里、达美格鲁伊夫、桑丹斯基。戈其德其夫、皮图古里、达美格鲁伊夫、桑丹斯基。马其顿的树林嘹亮地唱新歌,新的觉醒。自由马其顿,自由新生。自由马其顿,自由新生。

人口民族

全国总人口207.5万(2017年)。
主要民族为马其顿族(64.18%),阿尔巴尼亚族(25.17%),土耳其族(3.85%),罗姆族(2.66%)和塞尔维亚族(1.78%)。

政治

政体

北马其顿为实行议会制的民主国家,行政权由马其顿议会(一院制)的政党所组成的联合政府掌握。国家元首为象徵性的总统,政府首脑为总理。2014年4月,马其顿举行总统选举和议会选举。内部革命组织民族统一民主党候选人格奥尔盖·伊万诺夫连任总统,特拉伊科·韦利亚诺斯基(Trajko VELJANOSKI)连任议长,尼古拉·格鲁埃夫斯基(Nikola GRUEVSKI)连任总理。2016年1月18日,格鲁埃夫斯基总理辞职,内部革命组织民族统一民主党秘书长埃米尔·迪米特里埃夫(Emil DIMITRIEV)出任过渡政府总理。2016年12月11日,马其顿举行提前议会大选,获胜的内部革命组织民族统一民主党未能成功组阁。2017年4月27日,塔拉特·贾菲里(Talat XHAFERI)当选议长。5月31日,议会批准社会民主联盟主席佐兰·扎埃夫(Zoran ZAEV)提交的内阁名单,扎埃夫出任总理。

宪法

1991年11月17日,马其顿通过新宪法,规定马其顿是一个主权、独立、民主和福利的国家,总统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通过普选产生,任期5年,最多不得超过两任。1992年1月,马其顿议会修宪,声明马其顿对邻国没有领土要求。2001年11月,马其顿议会修宪,扩大阿尔巴尼亚族自治权。2019年1月,马其顿议会修宪,主要内容为将国名“马其顿共和国”更改为“北马其顿共和国”。

议会

国家最高立法机构。议员通过直选产生,任期4年。本届议会于2016年12月选举产生,设120个议席。马其顿内部革命组织竞选联盟获51席,社会民主联盟竞选联盟获49席,阿尔巴尼亚族融合民主联盟获10席,“贝萨”运动获5席,阿尔巴尼亚族人联盟获3席,阿尔巴尼亚族民主党获2席。议长塔拉特·贾菲里,2017年4月27日当选。

政府

国家权力执行机构。本届政府成立于2017年5月31日,现任总理佐兰·扎埃夫。政府成员有: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拉德米拉·谢凯琳斯卡(Radmila SEKERINSKA,女),副总理兼内务部长奥利韦尔·斯帕索夫斯基(Oliver SPASOVSKI),主管欧洲事务的副总理布亚尔·奥斯马尼(Bujar OSMANI,阿族),主管经济的副总理科乔·安久舍夫(Koco ANGJUSEV),主管《奥赫里德框架协定》落实及政治体制的副总理哈兹比·利卡(Hazbi LIKA,阿族),外交部长尼科拉·迪米特罗夫(Nikola DIMITROV),财政部长德拉甘·特夫多夫斯基(Dragan TEVDOVSKI),卫生部长文科·菲利普切(Venko FILIPCHE),法务部长雷纳塔·戴斯科夫斯卡(Renata DESKOVSKA,女),交通与基础设施部长戈兰·苏加雷夫斯基(Goran SUGAREVSKI),经济部长克雷什尼克·贝克特希(Kreshnik BEKTESHI,阿族),农业、林业和水利部长柳普乔·尼科洛夫斯基(Ljupco NIKOLOVSKI),信息社会与公共管理部长达米扬·曼切夫斯基(Damjan MANCEVSKI),劳动与社会政策部长米拉·察洛夫斯卡(Mila CAROVSKA,女),教育与科学部长阿尔贝尔·阿戴米(Arber ADEMI,阿族),地方自治部长苏海耶尔·法兹里乌(Sjuhejl FAZLIU,阿族),文化部长阿萨夫·阿戴米(Asaf ADEMI,阿族),环境与区域规划部长萨杜拉·杜拉基(Sadula DURAKI,阿族),负责通信、政府问责及提升透明度的不管部长罗贝尔特·波波夫斯基(Robert POPOVSKI),负责侨务的不管部长艾德蒙特·阿戴米(Edmond ADEMI,阿族),负责外国投资事务的不管部长埃尔文·哈桑(Elvin HASAN,阿族),负责落实改善罗姆人处境方案的不管部长穆扎非尔·拜拉姆(Muzafer BAJRAM),负责调整改善企业投资环境的不管部长佐兰·沙普里奇(Zoran SAPURIC),负责外国投资事务的不管部长佐丽察·阿波斯托洛夫斯卡(Zorica APOSTOLOVSKA,女),负责外国投资事务的不管部长巴尔杜尔·达乌蒂(Bardul DAUTI,阿族)。

司法

设宪法法院、普通法院和检察院。普通法院分初级(区法院)、中级(地区法院)和最高法院3级。宪法法院院长尼科拉·伊瓦诺夫斯基(Nikola IVANOVSKI),2016年就任。最高法院院长约沃·万盖洛夫斯基(Jovo VANGELOVSKI),2017年就任。检察长留普乔·约韦斯基(Ljupco JOVESKI),2017年就任。另外,还设有经济法院和军事法院。

政党

主要政党有:
(1)马其顿内部革命组织(Internal Macedonian Revolutionary Organization Democratic Party For Macedonian National Unity):1990年6月成立,其前身是1893年成立的马其顿内部革命组织。约有党员10万。主张建立独立的马其顿共和国,保障少数民族权利,反对阿尔巴尼亚族搞分裂,通过实行市场经济将马建成富裕的国家,同邻国发展睦邻友好关係,争取加入欧盟和北约。主席柳普乔·盖奥尔吉埃夫斯基(Ljupco Georgievski),1998年11月出任总理。
(2)自由党(Liberal Party):1993年7月正式组建。主张建立充分自由的国家,支持巴尔干与欧洲一体化。2000年11月,马政府改组,该党成为联合执政党之一。主席斯托扬·安多夫(Stojan Andov),2000年11月当选议长,接替辞职的原议长克里莫夫斯基。
(3)马其顿社会民主联盟(The Social Democratic Union of Macedonia):前身为马其顿共产主义者联盟,1989年改称马其顿共盟,1993年改为现名。对内主张建立民主的马其顿国家和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新经济体制,对外执行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加入欧盟和北约,同邻国发展等距离睦邻关係。该党曾长期执政,1998年11月在马议会选举中失利,沦为在野党。主席布兰科·茨尔文科夫斯基(Branko Crvenkovski)。
(4)民主繁荣党(Party of Democratic Prosperity):1990年5月成立,为阿尔巴尼亚族政党。主张民族平等,要求修改宪法,以使阿族拥有主体民族的地位,阿语成为马第二官方语言。主席阿布杜拉赫曼·哈利蒂(Abdurahman Haliti)。
(5)民主选择党(Democratic Alternative):1998年3月21日成立。对内,主张把马其顿建成以人权和自由为基础的民主、发达和繁荣国家;多种所有制并存,商品、资本和劳务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全面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高效、现代化和组织严密的军队;建立面向21世纪的教育体制,提高教育质量;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对外,主张平等互利、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1998年11月马议会选举后,成为联合执政党之一。2000年11月退出政府。主席瓦西尔·图普尔科夫斯基(Vasil Tupurkovski)。

政要

格奥尔盖·伊万诺夫:总统。1960年生。毕业于斯科普里大学法学院,博士。曾任国家电台编辑、斯科普里大学法学院副主任、国家高等教育鉴定理事会主席等职。2009年4月当选总统,2014年4月连任。2013年10月来华出席在成都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已婚,有一子。
佐兰·扎埃夫:总理。1974年生。毕业于斯科普里经济学院。2013年起任马其顿社会民主联盟主席。曾长期担任斯特鲁米察市长。2017年5月出任政府总理。已婚,有两个孩子。
塔拉特·贾菲里:议长。1962年生,阿尔巴尼亚族。毕业于斯科普里大学法律系。阿族融合民主联盟成员。曾任议员、国防部副部长、马其顿人民军军官。2017年4月当选议长。

经济

概况

独立后,马其顿经济深受前南危机影响,后又因国内安全形势恶化再遭重创。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改善和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进,马其顿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2016年马其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2.4%。2017年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113.71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483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0%。
货币名称:代纳尔(Denar)。
汇率:1美元≈51.9代纳尔。
通货膨胀率:1.1%。
失业率:22.4%。

工业

2016年工业产值约32亿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9.7%。2016年工业产值同比增长3.38%。主要工业部门有矿石开採、冶金、化工、电力、木材加工、食品加工等。

农牧业

2016年农业产值约10.55亿美元。农业用地面积为126.7万公顷,其中耕种面积为51.6万公顷,畜牧面积75.1万公顷。

旅游业

有1000余处教堂和修道院,4200余处考古遗址。主要旅游设施有旅店、浴场、家庭旅馆、汽车宿营地等。主要旅游区是奥赫里德湖、斯特鲁加、多伊兰湖、莱森、马弗洛沃山和普雷斯帕湖等地。2016年,旅游从业人口21522人,占从业总人口的3.3%。2017年前三季度游客总人次818594,国内游客占37.75%,国外游客占62.25%。

财政金融

截至2017年9月,外汇储备22.71亿欧元。外债91.03亿美元。
主要银行:商业银行,成立于1955年。

对外贸易

2016年,马进出口总额115.44亿美元,同比增长5.3%。其中,出口额47.87亿美元,同比增长5.7%;进口额67.57亿美元,同比增长5%。2017年,马进出口总额133.9亿美元。其中,出口额56.7亿美元,进口额77.2亿美元。2018年1至10月,马进出口总额132.2亿美元。其中,出口额57.3亿美元,进口额74.9亿美元。主要贸易伙伴为德国、英国、希腊、塞尔维亚、保加利亚、义大利、中国等。

外国资本

2015年外国直接投资总额62.77亿美元。2016年吸引外资3.49亿美元。2017年前三季度吸引外资0.45亿美元。

文化

语言

北马其顿官方语言为马其顿语,也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马其顿语属于斯拉夫语系,与保加利亚语可以互通。在某些地区,阿尔巴尼亚语也是进行交流的主要语言之一。
许多北马其顿人会讲英语、法语、德语、俄语、义大利语等欧洲其他语言。

宗教

北马其顿全国居民多信奉东正教,占总人口67%;少数信奉伊斯兰教,占总人口的30%;其他宗教占3%。
特蕾莎修女铜像特蕾莎修女铜像

习俗

北马其顿人热情好客,如被邀请到私人家里做客,一般不要迟到,可以带花、葡萄酒或朱古力作为小礼物。送花时,注意送单数,表示喜庆。送双数花通常用于葬礼。在下午5点前拜访或打电话是不礼貌的,马其顿人喜欢到餐厅、酒吧、咖啡厅过夜生活,周末通常要娱乐到很晚才休息。

节日

1月1日:NEW YEAR 元旦
1月7日:CHRISTMAS 东正教圣诞节
1月19日:VODICI 东正教主显节
3月31日:TREE PLANTING 植树节
4月22日-25日:VELIKI PETOK 东正教复活节
5月1日:LABOUR DAY 劳动节
5月24日:SAINT CYRIL AND METHODIUS DAY 圣基里尔与麦托迪纪念日
6月10日:DUHOVDEN 清明节
8月2日:ILINDEN 依林登起义纪念日
8月28日:GOLEMA BOGORODICA 圣母玛利亚节
8月30日:RAMAZAN BAJRAM 斋月起始纪念日
9月8日:INDEPENDENCE DAY 国庆节
10月11日:UPRISING AGAINST FASCISM DAY 反抗法西斯起义纪念日
10月23日:MACEDONIAN REVOLUTIONARY FIGHT 马其顿革命纪念日
12月8日:ST.CLIMENT OHRIDSKI 文化圣人节

军事

1992年3月28日,马其顿创建军队。总统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国防政策以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主要任务,积极要求加入北约。2019年2月,北约成员国代表在布鲁塞尔签署接纳“北马其顿共和国”加入北约议定书。实行职业军人兵役制,职业军人每3年签一次契约。现役军人8133名(满编)。2018年国防预算总额1.04亿欧元。现任总参谋长梅托迪亚·韦利奇科夫斯基(Metodija VELICKOVSKI)中将。

交通运输

客运以公路为主,货运以公路(约90%)和铁路(约10%)为主。
铁路:2016年铁路总长925公里,其中电气化铁路223公里。2016年铁路客运量66.3万人次,货运量135.6万吨。
公路:2016年公路总长14182公里。客运量722.1万人次,货运量5130.8万吨。
空运:主要机场是斯科普里机场和奥赫里德机场。2016年航空客运量178.8万人次,货运量2340吨。

社会

教育

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2015年,教育经费约占GDP3.6%。2016/2017学年度共有初级学校(国小和国中)在校学生192715人,中等学校(高中、职业学校)在校学生76394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59865人。主要高校有:斯科普里大学、比托拉大学、泰托沃大学等,教职工3980人。

医疗

北马其顿各城镇均设有医院、医疗站及私人诊所,药店也随处可见。北马其顿公民大多享有医疗保险,外国人暂无法上医疗保险,就医费用较昂贵。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1年马其顿全国医疗卫生总支出占GDP的6.9%,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医疗健康支出784美元。2006-2013年间,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27人,牙医7人,药师16人,医院床位45张。

新闻出版

2015年,出版报纸22种,总发行量1691万份。主要报纸有:《日报》、《晨报》、《晚报》等。刊物87种,总发行量为313.5万册。主要刊物有:《论坛》、《TEA》等。
通讯社:马其顿国家通讯社(MACFAX),另有马其顿新闻社(MAKPRESS)和马其顿新闻中心(MIC)。
电视台:全国有公共电视台58家,其中中央台1家,地方电视台52家,另有5家私立电视台。中央台用马其顿语和阿尔巴尼亚语等7种语言播放。
广播电台:共有60个广播电台,其中国家广播电台1个,地方广播电台59个。国家广播电台用马其顿语、阿尔巴尼亚语、土耳其语、吉卜赛语、弗拉西语、塞尔维亚语、保加利亚语和希腊语广播。

体育

北马其顿从1996年开始参加奥运会,因政局动荡、周边国家对其进行经济制裁,导致国家比较贫穷。从1996年至今,北马其顿还未取得过奥运奖牌。

民生

1999年在职职工为31.58万人,失业人数为26.15万,职工人均年实际收入115968代纳尔,平均每7人1辆汽车、1台电视机,每4人1部电话。

外交

外交政策

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致力于加入欧盟和北约,将发展同美国和西欧国家的关係视作外交工作的重点。
1993年4月8日,以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为国名加入联合国。1995年11月11日,被正式接纳为欧洲委员会第38个成员国。11月15日,北马其顿国防部长汉吉斯基在北约总部正式签署了与北约建立“和平伙伴关係”的协定,成为北约第27个“和平伙伴”。

对外关係

同中国的关係
1993年10月12日,中国和前南马其顿建立大使级外交关係。建交后,两国关係发展平稳。1996年4月,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访马;9月,马副总理兼经济部长茹塔率经济代表团访华;同年9月在第51届联大期间,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会晤了马总统格利戈罗夫。1997年6月,马总统格利戈罗夫访华,同江泽民主席签署了两国联合声明。1998年马议会外委会主席米特雷娃率团访华。
1999年1月27日,北马外长迪米特罗夫在台湾台北市同“台湾外长”胡志强签署“建交公报”;2月8日,北马政府正式批准“建交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9年2月9日宣布同北马中止外交关係。
马台“建交”后,马总理盖奥尔吉埃夫斯基、议长克里莫夫斯基、副总理图普尔科夫斯基及外交部长、文化部长、国防部长等分别访台。2000年5月20日,马议长克里莫夫斯基率团出席陈水扁“就职”典礼。1999年,台“行政院长”萧万长和外长“胡志强”访马。2000年6月,台新“外长”田弘茂访马;11月台“副外长”李大维访马。马中已签署长期经济合作协定、避免双重徵税协定、保护投资协定、海关合作协定和“外交部”合作议定书等。马台互设“使馆”,现为“公使级”。马驻台“公使”莫达努,台驻马“公使”郑博久。
2000年5月31日——6月5日,应外交学会邀请,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市市长、自民党主席佩诺夫访华。除北京外,佩还访问了斯市友好城市南昌市。12月18日~20日,应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市市长佩诺夫的邀请,南昌市市长刘伟平率南昌市友好访问团访马。马总统特拉伊科夫斯基、总理盖奥尔吉埃夫斯基、议长安多夫和前总统格里戈罗夫分别会见,佩诺夫市长与刘伟平市长签署两市关于进一步发展友好合作交流备忘录。
2001年3月2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马其顿局势问题的第1345号决议。中国投了赞成票。
2001年3月23日,我外交部发言人就马其顿及周边地区安全局势发表谈话,谴责极端分子的武装暴力行动,对马其顿和南斯拉夫政府对当前局势的担忧及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关切表示理解,对马、南及有关国家为解决紧张局势所作的努力表示欢迎,强调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尊重包括马、南在内的该地区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在全面执行安理会第1244号决议的基础上妥善解决相关问题。
2001年6月18日,马其顿共和国与我国恢复外交关係,并与台湾当局断绝所谓的“外交关係”。
2011年11月26日,中方向马其顿援助校车。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0年,中马贸易额为710万美元,同比增长61.6%,其中中方出口626万美元,进口84万美元。
同美国的关係
1993年12月3日,美国在马其顿首都建立联络处,1994年2月正式承认马。1995年9月13日,马其顿与美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係。1996年3月,美国在马设立大使馆。2001年4月,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访问马其顿。
同俄罗斯的关係
1994年1月31日,马俄建交。1996年12月俄向马派出首任大使。1998年1月,马总统格利戈罗夫访俄,双方签署了友好合作声明。
同希腊的关係
马独立后,希腊认为马其顿是地理概念,其範围包括希腊的北部地区,坚决反对将“马其顿”或其派生词作为马的国名。1995年9月13日,在联合国秘书长特使万斯的主持下,马希在联合国签署了两国关係正常化的《临时协定》。但双方就马国名问题的谈判迄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两国经济关係正常发展。2001年2月,希腊外长帕潘德里欧访马;3月,希国防部长措哈佐普罗斯访马。
同保加利亚的关係
1992年1月15日,保承认马并与之建交,但不承认马其顿民族和马其顿语。1993年4月,格利戈罗夫总统访保。2000年4月,保国防部长诺埃夫访马;5月,保总统斯托扬诺夫访马,双方签署包括文化领域合作协定在内的9个协定和《科索沃危机联合宣言》;10月,马国防部长帕乌诺夫斯基访保;12月,马外长凯里姆访保。
同阿尔巴尼亚的关係
1993年4月26日,阿承认马,12月24日,马阿建交。1994年2月,马其顿阿族提出成立阿语大学,阿尔巴尼亚表示支持,并要求马政府满足阿族要求。马认为成立阿语大学违背马的宪法,阿的要求是对马内政的干涉,从此马阿关係停滞不前。2000年1月,阿尔巴尼亚、马其顿和南联盟黑山总理在马会晤。6月,阿公安部长波齐访马;7月,马总理盖奥尔吉埃夫斯基访阿。
同欧盟的关係
马把加入欧盟作为对外政策的优先目标之一,大力发展同欧盟国家的关係。1996年1月,马与欧盟建立外交关係;6月,同欧盟草签经贸合作协定。1997年4月,欧盟与马正式签署经贸合作协定。2000年4月,马同欧盟签署了《稳定和联繫条约》,成为巴尔干国家中第一个签署此类条约的国家。
同北约的关係
加入北约是马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1998年5月加入北约“和平伙伴关係”。1999年,北约部队进驻马,并驻扎至今。
2018年6月,两国达成协定,以马其顿更名为“北马其顿共和国”作为希腊同意其加入欧盟和北约的条件。这份协定在马其顿和希腊两国都遭遇强大阻力。马其顿议会2019年年1月11日通过宪法修正案,同意按照协定更改国名,希腊议会同月25日批准协定。
据此前新华社讯息,希腊议会2月8日表决批准马其顿加入北约议定书。希腊总理齐普拉斯在投票前再次对马其顿更改国名表示欢迎,并呼吁马其顿开始正式要求其他国家使用其新国名“北马其顿共和国”。
北约29个成员国2019年2月6日在布鲁塞尔总部同北马其顿签署加入北约议定书。据北约官员介绍,议定书籤署后,北马其顿可以受邀国身份参加北约各项活动。议定书此后还需获得北约29个成员国分别批准,即进入各国国内程式。走完上述程式后,北马其顿将正式成为北约第30个成员国。
马其顿1991年脱离南斯拉夫独立,定宪法国名为“马其顿共和国”。希腊方面认为,这一国名暗示马其顿对希腊马其顿省有领土和文化遗产要求。因国名争议,作为欧盟和北约成员的希腊反对马其顿加入欧盟和北约。

旅游

奥赫里德湖
奥赫里德湖是巴尔干半岛第二大湖。位于北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边境上的构造湖。长30公里,平均宽12公里,最宽15公里,面积365平方公里。湖面海拔695米。湖水较深,最深处286米。主要由地下水及山溪补给,水位变化不大。群山环抱,湖岸陡峻,以景色优美驰名。湖岸城市有奥赫里德(属马其顿)和波格拉德茨(属阿尔巴尼亚)等。
普雷斯帕湖
普雷斯帕湖为巴尔干半岛湖泊。在北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和希腊交界处。构造湖。长23.8公里,宽12.8公里,面积285平方公里。湖面海拔853米。平均深度20米,最深处在湖西岸,达54米。主要由地下水和山溪补给。沿岸多山,湖边有半岛和深而窄的小港湾,风景优美。
奥赫里德
奥赫里德市和奥赫里德湖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整个城市和紧邻的湖区成为一个着名旅游景点。奥赫里德市主要是在公元7世纪至19世纪建造而成。在拜占廷时期,奥赫里德市成为非常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作为东正教的主教中心,她在公元9世纪建立了第一个斯拉夫大学。在11世纪初,奥赫里德市成为马其顿中世纪最伟大的统治者——塞缪尔王国的首都,当时坚固的城堡至今仍完好保存。
在奥斯曼帝国时代,奥赫里德市仍然保持东正教主教——奥赫里德大主教的地位(直到1726年)。在拜占廷时代,奥赫里德因为拥有365座教堂和修道院而声名鹤起。奥赫里德城市博物馆已收集了超过800幅拜占廷与后拜占廷时代的雕刻与图示,它们大部分都创作于公元11世纪至14世纪。这些艺术珍品在世界文明史中有重要的地位。
奥赫里德剧场坐落于塞缪尔王城堡脚下,靠近奥赫里德山东坡的上城门。从这里极目远眺,奥赫里德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该剧场建于2000多年前的希腊文化晚期或者是建于罗马统治伊始时期,是北马其顿现存的唯一一座古希腊剧场。由于只有下半区座位得以保存下来,所以它具体能容纳多少人不得而知。
卡列城堡
卡列城堡位于瓦尔达尔河左岸,建于公元6世纪初,从城堡上可以俯览整个斯科普里市。查士丁尼一世当初修建这座堡垒的目的是用来抵挡斯拉夫人和波斯人,但最终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很大。每年的5月6日是马其顿的圣乔治节,人们欢庆春天的到来,吉卜赛人穿上节日的盛装在Kale城堡和斯科普里的公园里载歌载舞,人们相信圣乔治能给他们带来丰收。太阳是马其顿民族的象徵。太阳向四周放射出八道光芒象徵它世世代代护佑着马其顿人。
St.Spas教堂
St.Spas教堂建于1826年的这座教堂,于1970年被宣布为国家历史地标。教堂建于地下,因为在土耳其统治时代,教堂不允许建得比清真寺高。这里引以为傲的是一个10米宽6米高的圣像间壁,雕刻全部用核桃木製作,非常精美,由19世纪早期技艺精湛的艺术家Frckovski和Filipvoski兄弟雕刻而成。教堂的庭院通向Goce Delcev墓和博物馆。Goce Delcev是马其顿国内革命组织IMRO的领导人,也是一位民族英雄,1903年被土耳其人杀害。
St.Pantheleimon教堂
St.Pantheleimon教堂位于塞缪尔王城堡所在的山脚下。在过去奥赫里德是东罗马帝国的中心和拜占庭教堂的所在地。当时奥赫里德市有360座教堂,保存至今的只有23座,拜占庭时代的建筑显示了这座城市几百年间的辉煌。St.Pantheleimon教堂被认为建于圣克莱门特抵达奥赫里德之后,原址本来有座教堂,据说圣克莱门特不满意其规模,因此在原基础上进行了重建。
圣索菲亚教堂
圣索菲亚教堂是北马其顿最重要的纪念馆之一,建于中世纪时期,至今仍保存得很好。教堂内部保留了11到13世纪美丽的壁画,都是这个国家的艺术佳作和文化瑰宝。这些壁画向人们述说着早已逝去的那个时代的故事。圣索菲亚教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中的一部分,受到保护。以前,这是奥里赫德大主教的教区,但是就像伊斯坦堡的圣索菲亚和萨洛尼卡那样,在奥斯曼帝国入侵时期都被改建成了清真寺。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