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我的越剧人生》是着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的自传。全书完整回顾了王文娟的人生和艺术道路,从解放前的艰难谋生到解放后的潜心创作,从团队合作打磨精品的成功经验到回响文化体制改革的有益探索,以及关于婚姻家庭的种种真情……文风质朴自然,气韵沉郁隽永。书中近两百幅配图,很多都是首次披露的第一手资料,图文并茂地立体呈现了一代越剧艺术大师的艺术追求和人生缩影。
基本介绍
- 书名: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我的越剧人生
-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 页数:313页
- 开本:16
- 品牌: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作者:王文娟
- 出版日期:2012年8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32145645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我的越剧人生》作者王文娟的传记为上海乃至中国的戏剧史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记忆,作者的艺术生命、个人命运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深刻的时代印记。作者对其艺术人生的娓娓道来,能为读者提供一种解读上海文化进展、文化生态的别样视角。
作者简介
王文娟,着名越剧表演艺术家,1926年12月生于浙江嵊县。1938年到上海师从竺素娥学戏。1947年与陆锦花合作,成立少壮剧团。1948年开始与徐玉兰的长期合作。1952年参加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工团越剧队。1954年随团加入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后为上海越剧院二团主要演员。1980年代中期,积极投入剧院体制改革,曾任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团长。王文娟是“王派”唱腔创始人,其演唱风格清丽柔美、韵味醇厚,于平和中见华彩。曾出色地创造了《红楼梦》中林黛玉、《追鱼》中鲤鱼精、《孟丽君》中孟丽君、《则天皇帝》中的武则天等众多舞台形象,有“性格演员”之称。
图书目录
自序
第一章乳燕离却旧时窠童年岁月(1926—1938)
第二章人海浮沉天涯行从艺学戏(1938—1942)
第三章好风来时篷才张初露头角(1942—1947)
第四章眼前仿佛换人间解放前后(1947—1952)
第五章并蒂花开在沙场从军入朝(1952—1954)
第六章愿为春蚕自作茧潜心创作(1954—1958)
第七章天上掉下林妹妹梦圆红楼(1958—1962)
第八章七条琴弦谁知音我与道临(1962—1966)
第九章风刀霜剑严相逼十年浩劫(1966—1976)
第十章雪里梅花早知春重上舞台(1977—1985)
第十一章鬓毛渐衰心犹赤改革探索(1985—)
我眼中的这个“林黛玉”(王小鹰作)
王文娟艺术活动年表
第一章乳燕离却旧时窠童年岁月(1926—1938)
第二章人海浮沉天涯行从艺学戏(1938—1942)
第三章好风来时篷才张初露头角(1942—1947)
第四章眼前仿佛换人间解放前后(1947—1952)
第五章并蒂花开在沙场从军入朝(1952—1954)
第六章愿为春蚕自作茧潜心创作(1954—1958)
第七章天上掉下林妹妹梦圆红楼(1958—1962)
第八章七条琴弦谁知音我与道临(1962—1966)
第九章风刀霜剑严相逼十年浩劫(1966—1976)
第十章雪里梅花早知春重上舞台(1977—1985)
第十一章鬓毛渐衰心犹赤改革探索(1985—)
我眼中的这个“林黛玉”(王小鹰作)
王文娟艺术活动年表
序言
写书出书,这是我过去从来也不敢想的事。这些年来,陆续有许多朋友和观众催促我:“你为什幺不写一本传记?”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生涯中,伴随着时代风云变幻,有过艰辛、苦涩和磨难,有过欢乐、兴奋与荣誉,自然也有一些经验教训。我想,不妨把它们记下来,或许能给后人一点借鉴。但同时又十分犹豫,自己水平有限,能写得好幺?朋友们都鼓励我试一试,他们说,并没有期待一本辞藻华丽的作品,只希望能看到一份真实坦诚的回忆。
经过数年努力,这部书稿终于完成。我的个人经历并不曲折坎坷,唯一能够奉献给期待它的读者的,也就只有真实和坦诚。
翻阅案头即将付印的文稿,八十余年来的往事历历在目。我望进无边的夜色中,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晚上:晃眼的灯光与攒动的人群,还有熟悉的乐声,遥远却又那幺亲切,好像从出生就伴随着我而来——那是我第一天身处满目繁华的上海滩,不用努力回想也能记起。还有此后那无数个伴随着鼓板丝弦,吟唱着悲欢离合的夜晚。
人生犹如一杯茶,茶叶在沸水中沉沉浮浮,而流逝的时光就像沸水,在它的沖刷和激荡下,每个人的生命才最终散发出属于自己的清香。
我常对学生说:“台上演戏要複杂些,台下做人要简单点。”这也是我一贯的人生信条。我天生资质平平,无非是肯下一些纯粹的“笨功夫”,如果算是侥倖有所成就的话,只不过是这一辈子没有太多杂念,把有限的能力,全部投入到演戏这一件事情上而已;只不过是在人生道路面临选择时,始终遵循内心的声音。
感谢我的师长、同事、朋友和家人,是你们在这一路上为我遮风挡雨,为我指引方向,你们的关爱和包容保护了我的简单,这是我此生莫大的幸运。
感谢所有的观众,是你们多年来的热情支持让我相信,在艺术上,凡耕耘必将收穫,凡付出总有回报。只要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在这个舞台上奋斗,你们就永远是身后最坚实的依靠。
感谢上海电影集团总裁任仲伦先生在我动笔之初给予的诸多支持,感谢上海女作家王小鹰积极推动了此书的出版;感谢几位可称为“忘年之交”的年轻戏迷朋友,辛苦地帮助我收集资料,修订文字。
虽然在写作中曾向一些同辈友人询访核实并查阅了不少相关史料,但因年代久远,记忆或有误差,文字之道,又非所长,书中疏漏不当之处在所难免,还请各方人士不吝指正。
经过数年努力,这部书稿终于完成。我的个人经历并不曲折坎坷,唯一能够奉献给期待它的读者的,也就只有真实和坦诚。
翻阅案头即将付印的文稿,八十余年来的往事历历在目。我望进无边的夜色中,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晚上:晃眼的灯光与攒动的人群,还有熟悉的乐声,遥远却又那幺亲切,好像从出生就伴随着我而来——那是我第一天身处满目繁华的上海滩,不用努力回想也能记起。还有此后那无数个伴随着鼓板丝弦,吟唱着悲欢离合的夜晚。
人生犹如一杯茶,茶叶在沸水中沉沉浮浮,而流逝的时光就像沸水,在它的沖刷和激荡下,每个人的生命才最终散发出属于自己的清香。
我常对学生说:“台上演戏要複杂些,台下做人要简单点。”这也是我一贯的人生信条。我天生资质平平,无非是肯下一些纯粹的“笨功夫”,如果算是侥倖有所成就的话,只不过是这一辈子没有太多杂念,把有限的能力,全部投入到演戏这一件事情上而已;只不过是在人生道路面临选择时,始终遵循内心的声音。
感谢我的师长、同事、朋友和家人,是你们在这一路上为我遮风挡雨,为我指引方向,你们的关爱和包容保护了我的简单,这是我此生莫大的幸运。
感谢所有的观众,是你们多年来的热情支持让我相信,在艺术上,凡耕耘必将收穫,凡付出总有回报。只要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在这个舞台上奋斗,你们就永远是身后最坚实的依靠。
感谢上海电影集团总裁任仲伦先生在我动笔之初给予的诸多支持,感谢上海女作家王小鹰积极推动了此书的出版;感谢几位可称为“忘年之交”的年轻戏迷朋友,辛苦地帮助我收集资料,修订文字。
虽然在写作中曾向一些同辈友人询访核实并查阅了不少相关史料,但因年代久远,记忆或有误差,文字之道,又非所长,书中疏漏不当之处在所难免,还请各方人士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