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暴风鸌属

2021-03-25 13:33:22 百科
暴风鸌属

暴风鸌属

暴风鸌属(学名:Fulmarus)是鸌形目 鸌科的一属,有包括暴风鸌(Fulmarus glacialis)和银灰暴风鸌(Fulmarus glacialoides)两种,属迁徙性鸟类。分布于北欧、南美洲、非洲南部、澳洲和南极地区。暴风鸌北方亚种(ulmarus glacialis rodgersii)偶见于辽东半岛海面,是稀有冬候鸟。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暴风鸌属
  • 拉丁学名:Fulmarus
  • :动物界
  • :鸟纲
  • 亚纲:今鸟亚纲
  • :鸌形目
  • :鸌科
  • :2种

形态特徵

体长45-48cm,体重0.5kg-1kg。外形和体色很像鸥,头、颈和下体白色,眼前有一黑色斑点,背、翅和尾珠灰色至淡褐灰色或银灰色。雌雄相似。嘴侧扁,长度中等,上嘴先端向下弯曲成钩状,较锐利,嘴由数枚角质片构成,其间界限明显。鼻孔呈管状,较长,左右鼻管连成一体,但中间有隔,鼻管沿嘴峰中线位于上嘴基部。两翅宽而长,先端较尖。初级飞羽11枚,第一枚最长。尾较圆,尾羽14枚,中等长度。脚短而强壮,跗跖侧扁,前后缘较锐,被网状鳞,跗跖长度稍较中趾为短。趾较细,外趾几和中趾等长,后趾存在,但较短,前3趾间具全蹼。爪窄而锐利。
与鸥的区别在于它呈管状的鼻和由数枚角质片构成的嘴以及较鸥窄而长的翅。不过在野外只要看到它那强直的翅和在紧贴海面上空时而两翅迅速地鼓动,时而又长时间地在海面上空滑翔,就不难将它从鸥群中指认出来。
嘴灰绿色至黄色或浅色,虹膜褐色。跗跖和趾暗黄色,蹼黄色并具黑色带斑。

生活习性

典型的海洋性鸟类,除繁殖期间栖息于海岛繁殖外,其他时候从不上陆地。[2]多分布于冷水海域,繁殖期间主要居住在悬崖石壁上,偶尔深入到1km的平整陆地上。有时会到人类的居住地附近活动,甚至会栖息于海滨城镇的房屋上。
通常白天黑夜毫不疲倦地在海洋上空飞翔,时而紧贴海面上空快速地振翅飞翔,时而两翅一动不动地在汹涌的海浪上面低空滑翔。飞行极为轻快而灵活,在任何气候条件下都能在海面波浪间穿飞,飞翔时两脚向后伸直。累了则栖于海面随波逐流,或将头、嘴插在翅下睡觉。游泳极好,在水中身体几乎是漂浮在水面,通过两脚划水游泳,身体后部抬得很高。
喜集群,无论是在空中飞翔,还是在海面觅食和休息,通常都是成群,很少单独活动。亦喜欢跟随航行在海洋中的船舶飞行和水浴,由于洗澡时常常把翅膀弄湿而使起飞变得困难。陆地行走困难,几乎是爬行。性较大胆,不怕人,遇危险时能从嘴中喷射出一种黄色液体进行自卫,受伤后多通过游泳逃走。在地上起飞困难,需要爬到高处才能飞起。
主要以各种小型鱼类、鱼卵、软体动物、甲壳类以及其他海洋无脊椎动物为食,也吃腐肉、鲸和鱼的内脏和其他死的动物或内脏,甚至吃鲸和其他大的哺乳动物的粪便,繁殖季节也吃少量植物。觅食在海上,既不能在空中飞翔时捕食,也不能潜入水下捕食,但它可以把头浸入水中捕获水錶层浮游生物,或者降落在死的鲸、海象和其他大型动物尸体上啄食。通常成群觅食,有时成群跟随在捕鲸船后啄食船上丢掉的废弃物,为了争抢食物而相互争斗,并发出极为嘈杂的声音。相当贪食,当遇到食物丰富时常常吃得过量,以至过后不得不呕吐一部分出来。

下属分类

暴风鸌属包括:
暴雪鸌(Fulmarus glacialis),分布于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和北极海域,当北部的海域结冰时,它们往南迁徙到大西洋北纬约40度,太平洋北纬约30度越冬,分布区相对靠南的种群是分散的,通常它们不会进入温水海域。中国仅偶见于东北沿海。
银灰暴风鸌(Fulmarus glacialoides),分布于纳米比亚和南非共和国、秘鲁、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澳洲和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南极半岛以及南设得兰群岛、南乔治亚岛等若干座岛屿)。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