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校青协)是在共青团汕头大学委员会指导下,以“人人皆义工”为目标,运用“服务学习”(Service Learning)模式,鼓励并组织全校志愿从事社会公益服务的青年志愿者以社会实践服务为主导渠道,为社会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志愿服务的校级学生组织。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汕头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
- 外文名:Shantou University Young Volunteer Association
- 简称:汕大校青协
- 成立时间:1994年
- 性质:志愿者组织
- 宗旨:奉献 、友爱、互助、进步
- 官方网站:volunteer.stu.edu.cn
简介
汕头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校青协)是在共青团汕头大学委员会指导下,以“人人皆义工”为目标,运用“服务学习”(Service Learning)模式,鼓励并组织全校志愿从事社会公益服务的青年志愿者以社会实践服务为主导渠道,为社会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志愿服务的校级学生组织。为传递李嘉诚先生热心慈善公益事业的爱心奉献精神和“建立自我,追求无我”的理念,提升汕大学子的思想道德素质,校青协始终坚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宗旨,打造了包括“三下乡”、曙光助学工程、萤火虫爱心行动、“阳光社区”系列活动以及长期旧物回收等在内的多个长效品牌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可。其中,从2008年起,我校运用“服务学习”的理念与实施方式对“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课程设计,建成具有2个学分的实践课程,并纳入学校学分制系统。2010年,我校成功推行公益类课程,正式启动《萤火虫爱心行动社区服务》课程和《曙光助学服务》课程,建成具有1个学分的实践课程,并纳入学校学分制系统。
1994年成立至今,校青协不断完善和发展其组织架构、服务体系和运作机制,现已形成校、院两级志愿者机构。其中,校青协三支直属的义工队伍——曙光助学大队、萤火虫爱心行动大队和“绿丝带”服务学习环保义工队分别以义务助教、社区服务和环保公益事业行动为活动主体,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在粤东地区广泛开展义工活动。曙光助学大队已成为广东高校最大的长期义教队伍之一,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讚誉。
协会LOGO
汕头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现行LOGO为全国通用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标誌。
标誌由来
1994年1月13日,中国青年志愿者标誌徵集启事在《中国青年报》刊出。经由新闻界、美术界有关专家和团中央有关负责同志组成的评选委员会评审,确定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青年教师陈磊的作品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标誌。
标誌说明
“心”——整体构图为心的造型。“Volunteer”——红色部分代表英文“志愿者”的第一个字母“V”。
“Youth”—— 白色部分代表英文“青年”的第一个字母“Y”。
图案中央是手的造型,也是鸽子的造型。
标誌寓意
中国青年志愿者向社会上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奉献出一片爱心、伸出友爱之手,以跨世纪的精神风貌,面向世界,走向未来,表达“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的志愿者主题。
常设机构
办公室
校青协行政工作的统筹部门:组织并主持校青协的各项会议;负责校青协的物资和资金管理;制定并完善校青协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并管理校青协资料库。
协会组织架构图

宣传部
校青协的形象设计部门:策划校青协各项活动的宣传方式并执行活动宣传的各项工作;负责校青协网站和“汕头大学青年志愿者注册登记系统”的维护管理。
项目策划部
校青协的活动策划拓展部门:根据时事热点和社会实际,策划具有实质效果和影响力的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汕头大学青年志愿者素质拓展立项答辩会。
对外交流部
校青协的对外沟通交流部门:与校内外其他学生组织以及校外各非赢利性组织保持联繫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係;做好志愿者精神的宣传推广工作。
实践部
校青协的活动先锋部门:筹备组织校青协各项常规活动,如校园服务服务一条街活动、义务献血活动等;负责“汕头大学失物管理中心”的各项运作。
人力资源部
校青协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校青协的招新活动;策划组织各项志愿者培训活动;负责校青协组织内部成员的考核工作;管理校青协应急工作小组。
项目团队
曙光助学大队
汕头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曙光助学大队(以下简称曙光)是在李嘉诚基金会倡导和支助下成立的,直属于汕头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的,致力于汕头市贫困家庭子女的义务助教活动的全校性义教义工队伍。自2002年启动至今,秉承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曙光助学大队的志愿者风雨兼程,积极进取,现已发展成为粤东地区最大的义教团体之一。至目前为止,参加曙光助学大队的志愿者累计超过1500人,辅导学生达1万余人次,服务时数超过2万小时,现有金陇国小、红桥一小、聿怀中学、汕头六中、光华国小以及百合园社区等九义教辅导站。
曙光坚持义教老师与学生“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并辅以音乐、舞蹈、画画、武术、象棋等 “第二课堂”活动,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全面素质。针对受助学生多来自贫困家庭、父母亡故或单亲家庭等实际情况,曙光还在各义教点开展心理辅导和理想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们培养健康人格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此外,还组织开展了诸如以生活废品为製作材料的“改变世界不必等我长大”作品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意识。
面向未来,曙光将继续加大发展步伐,不断改革和创新工作模式,提升义教质量,扩大义教规模,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群。
“萤火虫”爱心行动大队
汕头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萤火虫”爱心行动大队(以下简称“萤火虫” )是校青协直属下的全校性义工队伍,主要致力于开展麻风康复村、乡村国小工作营,以及汕头市乃至周边城市贫困孤寡老人和贫困儿童的慰问和帮扶活动。汕头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萤火虫”爱心行动于2007年5月正式启动,至目前为止,“萤火虫”已成功组织了将近500位汕头大学青年志愿者开展了约19500小时的义务服务活动,为众多有需要的民众送去了关怀和温暖,真正实践了 “萤火虫,飞到哪里,光明就到那里,爱就到那里”的爱心宣言。
目前,“萤火虫”爱心行动的主要活动项目包括:
- 假期工作营――“走进麻风康复村,关爱麻风康复者”。自2007年5月以来,在寒、暑假,五一、十一假期及周末,“萤火虫”志愿者们走进了分别位于梅州兴宁,潮州岭后村,揭阳普宁和揭东西坑的四个麻风康复村,开展以“走进麻风康复村,关爱麻风康复者”为主题,以义务劳动,家居护理,沟通交流,义教为主要服务形式的工作营活动。根据统计,自2007年5月以来,参加假期工作营的义工达166/人次,参加周末访村义工约60/人次。
- 周末福利院探访活动。每个周末,“萤火虫”志愿者们都会前往汕头市福利院,通过与老人聊天交流,为学龄儿童辅导功课等形式,为福利院内的老人小孩带去心灵慰藉,体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继承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 “爱驻母校 旧物融情”毕业生物品回收及义卖活动。为了回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萤火虫”爱心行动大队在汕大校内开展“爱驻母校 旧物融情”毕业生物品回收活动,并把所得物品以义卖形式实现重複利用的价值,而义卖所得收入全都悉数注入“萤火虫”爱心基金会中。
此外,“萤火虫”爱心行动不断拓宽服务领域,设立“萤火虫”爱心基金会和兼职桥樑中心,开创乡村国小“新工作营”模式,并成功举办了潮汕地区三大高校协调员培训,为带动潮汕地区青年志愿者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关注并得到认可,《汕头特区晚报》等当地媒体多次对“萤火虫”爱心行动大队进行了报导。
“绿丝带”服务学习环保义工队
汕头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绿丝带”服务学习环保义工队(以下简称“绿丝带” )成立于2010年6月4日,是直属于汕头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主要致力于环保公益行动的全校性义工队伍。“绿丝带”秉承汕头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人人皆义工”的奋斗目标,运用“服务学习”(Service Learning )模式,开展“绿芽行动”、“红树林活动”、“环保下乡”等持续性的环保公益活动,鼓励并组织广大志愿从事环保公益事业的汕头大学青年志愿者以社会实践服务为主导渠道,提高社会群体的环保意识,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活环境。
目前,“绿丝带”服务学习环保义工队的预计活动项目包括:
- 绿芽计画。在国小开展环保宣传活动,通过演讲、团队游戏、小组竞赛等活动形式,宣传环保知识,让中小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 红树林考察参观。面向全校招募十支参赛队伍对牛田洋红树林保护区进行考察、研究。由红树林保护相关专家或学校老师对其考察结果进行评比。过后,由优秀的参赛队伍作为牛田洋红树林保护区的导游带领中国小的学生对红树林进行参观讲解、宣传红树林保护知识。
- 青春环保骑行日。与脚踏车协会合作、带着低炭环保的理念开展此项青春骑行日的宣传活动,本活动将以自架脚踏车的形式,游览汕头周边具有历史文化的却存在环保问题的旅游景点,活动过程中将不断穿插环保小组活动以及传播环保知识。
- 美化桑浦山。联合其他学院青协,在桑浦山定期开展垃圾清理活动,同时,相应地进行一些节日活动,给清理活动增加文化气息。
- 大学生—环保下乡。组织一批志愿者深入社区、农村开展此项项目,向当地居民宣传环保理念;考虑与广东省团委合作此项环保下乡项目,具体的项目内容和形式仍在规划之中。
- 环保摄影与徵文大赛。徵集有心人士对于绿色环保的摄影成果和感悟文章,将参赛者的作品进行投票选举,获奖者赠送一定金额的礼品以资鼓励!
协会形象标语
哪里有需要,那里就有我们青年志愿者的身影!
我们心手相牵,让爱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