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寺在绍兴市区都泗门内,俗称龙王塘、南朝宋元嘉二十四年(447)吏部尚书江夷建、夷:济阳考城(今河南民权人)。夷父江彪东晋永和中任会稽内史、龙华寺寺地为其居宅。夷六世孙江总、为南朝陈尚书令(世称江令)、文学家、于南朝梁太清(547-59)未避难会稽龙华寺内。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龙华寺
- 俗呼:龙王堂
- 地点:绍兴市区都泗门
- 创建年代:南北朝
- 俗称:龙王塘
- 创建人:江夷
简介
绍兴龙华寺,。
据万曆《绍兴府志》:“在都泗门内,即陈江总避难所憩也。俗呼龙王堂。”《会稽县誌》:“寺久而圮,万曆二十六年寺僧如悯重修。康熙四年,僧茂生募资重建。”
今存大殿,系清代建筑。
坐北朝南,三开间,通面宽13.10米,通进深14.30米,10檩。明间五架抬梁,前槽置双步梁,后槽置双步梁和单步梁各一。次间边贴为穿斗式。硬山顶,屋脊已残。
为文物保护单位。
寺院胜景
寺面对秦望、旁池邻荡、河环前后、左连广宁桥、东接龙华小桥、微风细雨、缭绕烟波、皓月澄潭、水天一色、清幽宜人。江总名篇《修心赋》描述了龙华寺境和在寺中清幽的生活、“寺左江湖面山背壑、东西连跨、南北纡萦;聊与苦节名僧同销日月、晓修经戒、夕览图书、寝处风云、凭栖水月”。龙华殿宇高敞庄严、布设清雅整洁、卷帙丰富。殿中有十八罗汉画像、据传为五代前蜀画家贯休杰作。入寺焚修礼佛者、多为文人雅士、有识信众。但年长岁久、几经兴废。明万曆二十六年(1598)僧如网重修。清康熙四年(1665)僧茂生募修。乾隆(1736-1795)初、嘉庆六年(1801)、光绪二十二四年(1898)各有整修、民国6年(1917)作局部修缮。20年后寺有屋20间、又有前园后圃、但部分寺舍已作龙华国小农业仓库的用房,抗日战争胜利后、南齐维卫尊佛造像移奉于寺内历时十数年。1958年县佛学会设于寺内、仍为佛教活动场所“文化大革命”初、佛像遭毁、寺舍作红卫兵招待所。
大雄宝殿

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重修于二00七年元月正式对外开放、现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及西厢房等占地面积达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目前是绍兴市区最大的寺院、两大殿内佛像庄严、布局合理、天王殿前并有牌坊一座上有“龙华证道”“南朝古剎”。
主持
了成法师,生于1968年10月,浙江宁海人氏,毕业于重庆佛学院,现任绍兴市第六届政协委员。
了成法师

早年曾于宁海、上海等地工作,因善根福德因缘具足,即舍世界名利成就,于绍兴市炉峰禅寺披剃出家,历任僧值,知客和绍兴市佛教协会常务理事。
2006年受命任绍兴市龙华寺监院。此时正值这座南朝古剎準备重新开放之际。法师以重振龙华千年道风为己任,殚精竭虑,奔忙于寺庙各项建设事务之中。法师更是身体力行,率四众弟子积极宣传爱国爱教,推行赈灾济困,从事经忏佛事、济度有缘众生。受到了广大信众和各方人士的喜爱和讚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