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前身是1955年该校建校初期的有线电工程系和无线电工程系。2008年,按照“学科归位”的改革措施,该校将原电信工程学院、原信息工程学院和原继续教育学院涉及“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的资源重新整合为“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成为北京邮电大学规模最大的学院,也是中国国内规模最大、设施齐全、基础雄厚的信息通信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目标在于集中体现北邮最具优势的学科和专业,使北邮继续保持在信息通信领域的中国领先地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 创办时间:2008年
- 学校类型:理工
- 属性:211工程
- 所属地区:中国北京
- 主管部门:北京邮电大学
- 专职院士:2
- 所属联盟:北京高科大学联盟
学院历史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历史,是与北邮同步成长和发展的,其前身是1955年该校建校初期的有线电工程系和无线电工程系。2008年10月15日,在北邮科学会堂举行了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成立大会,该校王亚杰书记和方滨兴校长亲自为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揭牌,标誌着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正式成立。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揭牌仪式

在叶培大、周炯槃、蔡长年等老一辈教育家的带领下,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为中国的邮电通信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从共和国的部长到大学的校长,从着名的学者、教授到杰出的企业家、科技专家,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到通信行业的业务骨干,他们为中国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学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网站资料,截止到2008年底,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共培养了30000多名本科毕业生、4000多名硕士毕业生、700多名博士毕业生以及工程硕士研究生400多名、各类专科毕业生6000多名。
师资队伍
师资概况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拥有一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炯槃教授和刘韵洁教授为杰出代表、以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学科带头人、以高水平的博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和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组成的师资队伍。据该学院网站资料介绍,共有教职工240余人,其中:院士2名,教授46名,副教授76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75%。
学院贯彻“教育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的指导思想,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牢固树立“质量是生命线”的观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从北京市精品教材到国家级精品课程,从全国优秀教师到国家级教学名师,从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学院教师在教学改革、课程和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几十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也涌现出许多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优秀教师。
学院领导
院长:刘韵洁
执行院长:郭军
党委书记:庄育锋
副院长:杨洁、桑林、冯春燕
副书记:赵雪梅
学术团队
该学院依据科研领域和方向设定七个教研中心及一个实验中心、成立16个科研学术团队:
教研中心 | 责任教授 | 主要科研方向 | 主要成员 |
信息理论与技术 | 田宝玉 林家儒 | 通信中信息处理、 信息理论与通信网技术 | 赵振纲、吕铁军、 王晓湘、苏驷希、郭莉、 罗新龙、吴晓非、张琳、 吕旌阳、牛凯、贺志强、刘雨 |
信息理论与技术 | 曾志民 | 下一代通信系统理论、技术与套用 | 冯春燕、裘晓峰、纪阳、朱新宁 |
无线通信 | 王文博 | 无线通信信号处理理论 | 啜钢、纪晓东、靳浩、 胡春静、郭文彬、彭木根、 郑侃、赵慧、吴湛击 |
无线通信 | 杨大成 | 无线理论与技术 | 杨鸿文、楼培德、袁超伟、常永宇、 桑林、全庆一、张欣、王亚峰 |
多媒体技术 | 蔡安妮 | 多媒体通信和数字图像处理 | 门爱东、黄孝建、王雷、 苏菲、杨波、李绍胜、 王海婴、赵衍运、庄伯金 |
多媒体技术 | 景晓军 | 军事通信学、图像处理、多媒体通信 | 陈磊、孙松林、苏放 |
多媒体技术 | 李学明 | 数字内容处理技术、 数字媒体创意与製作 | 别红霞、魏芳 |
通信网技术 | 陈建亚 | 通信网关键理论和技术 | 刘韵洁、李书芳、刘丹谱、 尹长川、孙礼、郝建军、 罗涛、王振凯、崔鸿雁 |
通信网技术 | 纪越峰 | 宽频通信系统与网路技术 | 陆月明、孙咏梅、田慧平、李慧、 乔耀军、王宏祥、黄治同、顾仁涛 |
通信网技术 | 纪 红 | 宽频信息网路及无线网路 | 寿国础、郭志刚、胡怡红、 孙文生、高泽华 |
通信网技术 | 温向明 | 信息通信网路理论、技术与套用 | 武穆清、刘勇、廖青、苗建松 |
泛网无线 | 张 平 | 新一代无线通信基础理论与网路技术 | 田辉、刘宝玲、陶小峰、刘培植、 康桂霞、王莹、张建华、李立华、 冯志勇、崔琪楣、姜军、张治、 唐晓晟、陈佃军 |
泛网无线 | 周 正 | 短距离无线通信新技术 | 蒋挺、黄小军、赵成林、 张陆勇、邹卫霞、陈萍 |
网路搜寻 | 郭 军 | Web搜寻理论与技术 | 蔺志青、杨文川、张彬、 董远、张洪刚、刘刚、 徐蔚然、张闯、刘瑞芳、陈光 |
宽频网路监控 | 雷振明 | 网际网路信息流监测分析及控制 | 杨洁、周文莉、何刚 |
专业设定
1952年~1958年
有线电工程系:电报电话通信、通信自动控制(59)、有线製造(59)
无线电工程系:无线电通信及广播、电子电路(58、59)、无线製造(59)、微波通信(59)
1960年
有线电工程系:电报电话通信、有线製造、邮机、长途电话专修科、线路专修科、电报专修科
无线电工程系:无线电通信及广播、无线製造、无线物理、无线电通信及广播专修科
1961年~1965年
有线电工程系:电报电话通信、通信自动控制(61、62)、有线製造(61~63)、有线电设备(64、65)
无线电工程系:无线电通信及广播、无线物理、无线製造(61~63)、无线电技术(64、65)
1966年~1970年停招
1971年~1976年
电信工程系:数字通信(71~74、76)、载波通信、长话自动交换(72)、电子器件(72、73、76)、电子交换(73~76)、通信电力(76)
无线电工程系:微波通信、无线通信(73)、无线电技术(74~76)、电视(74~76)
1977年~1985年
电信工程系 数字通信(77~79)、载波通信(77~79)、计算机通信(77~84)、电信工程(80~84)、通信工程(85)
无线电工程系:微波通信(77~80、82)、无线电技术(77~80)、电视(77、78、80)、无线电工程(81、8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85)、无线电通信(85)、图像传输与处理(85)、无线电工程(80夜大)
1986年~1996年
电信工程系:通信工程、光缆通信(91、92专科)、通信工程(93专科)、光纤通信(93~95专科)、程控交换(91、92、94专科)、96新疆班
无线电工程系: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无线电通信(86~95)、图像传输与处理(86~95)、无线电技术(87~92、94~96夜大)、卫星通信(91专科)、数字微波(92专科)、移动通信(93~96专科)
信息工程系:信息工程、套用数学(86~93)、信息科学(94)、自动化(95~96)
1997年~1999年
电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97~99夜大)
信息工程系:信息工程、信息科学、自动化
2000年~2008年
电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自动化、信息安全(02~08)、数字媒体艺术(04~08)、智慧型科学与技术(06~08)
2009年~2011年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数字媒体技术
2012年以后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成果奖励
科研成果
该学院以信息科技为特色,以突出的学科实力和明显的专业优势,在中国信息通信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重点建设的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学院拥有“泛网无线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多个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承担完成了大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攻关、国家863计画、国家973计画和省部级等多项重点科研项目,也承担完成了大批横向科研任务,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与IET教育合作签约仪式

教学成果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本着“培养人才、创造知识、转化成果、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根据现代信息社会和通信技术发展的迫切要求,在信息通信领域的各个层面上培养不同层次的高科技人才,共有全日制各类在校学生6100余人。该学院在以下专业方向开展招生教学工作:
学士学位专业: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数字媒体技术
硕士学位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军事通信学
专业学位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
博士学位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
其中,该学院的以下专业被评为特色专业:
本科“通信工程”专业是学校传统优势特色专业——2007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本科“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本科“信息工程”专业——2009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本科“数字媒体技术”专业——2009年被评为“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此外,该学院面向社会企事业单位培养“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在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就业工作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毕业生以良好的专业素质、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踏实的工作态度颇受社会的青睐和好评。研究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本科生就业率达到99%左右,本科生考取研究生及出国深造的比例为50%左右。毕业生遍布全国信息通信领域的各大运营商、製造商、公司、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以及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许多毕业生在单位担任领导职务、承担重要工作,为中国信息通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杰出校友
唐骏,中国职业经理人。曾留学日本和美国,有“打工皇帝”之称。2004年唐骏以微软中国终身荣誉总裁身份从微软退休,并以260多万股股票期权出任盛大集团总裁。2008年唐骏以身价10亿元跳槽至新华都集团。
吴基传,信息产业部部长、党组成员,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五届中央委员。
张立贵,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首任总经理。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逐步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了整体上市,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取得巨大成功。
王晓初,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