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北京证券交易所

2018-01-05 00:17:21 百科
北京证券交易所

北京证券交易所

1918年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时,1927年新政府定都南京,公债发行中心也随之南移,北京的证券交易所便日趋冷落,1950年1月30日,北京证券交易所举行了开业典礼,重新挂牌营业。2013年1月16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成立,至此中国证券交易所“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经形成——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场外)证券交易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北京证券交易所
  • 市场:“新三板”市场
  • 地点:北京
  • 基础:中关村股份报价转让系统

由来

中国银河证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田书华博士,一直对“新三板”市场保持着高度关注。其早在2011年便提出,以中关村股份报价转让系统为基础,在北京设立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被田书华称为“北京证券交易所”。
在北京金融街上的金阳大厦门前,“新三板”的牌子已悄然挂出。这个全称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公司”的石牌,正是资本市场始终高度关注的“新三板”,也被业内称呼为“北京证券交易所”。
田书华接受北京晨报记者採访时表示,“新三板”是资本市场区别于“老三板(原转让系统内的退市企业及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的一种称呼。在他看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叫“北京证券交易所”更好些。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证券交易所,且凸显“北京”地位,让外行人一听就知道这是一个证券交易所,位置在北京
为什幺说“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可叫“北京证券交易所”呢?
银河证券博士后工作站田书华一直认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可叫“北京证券交易所”,但是这种看法也受到一些业内人士的质疑。质疑者认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属于场外交易市场,交易所属于场内交易市场,因此,“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不是“交易所”、不能称谓“北京证券交易所”。
不过,田书华却认为,从字面上和传统意义上看,场外交易与场内交易确实有着明显的区别,场外交易市场确实不能叫“交易所”,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随着电子技术、通讯技术、网路技术的高度发展,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的界限已经被打破,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已经只是名称上或层次上的区别,二者之间已经没有本质的区别,如果有差别的话只是风险管理的差别。2013年交易所与场外交易市场已经趋同。例如:随着新的交易技术在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中普遍採取,一方面,作为场内交易的典型特徵、在场面,作为内喊价的“黄马甲”已经消失;另一方场外交易样板的NASDAQ市场已经批准成为证券交易所。场内交易与场外交易之间的界限已经模糊,如台湾的柜檯交易中心就很难分辨是场内交易还是场外交易。因此,田书华认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是可以称为“北京证券交易所”的。
在田书华看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叫“北京证券交易所”更好些,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证券交易所,且凸显“北京”地位,让外行人一听就知道这是一个证券交易所,位置在北京,而且,这样的称呼更容易理解,无论是业内人士或是一般百姓,一听就知道它的基本功能和业务,外行人一听就明白。如果叫“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对业内人士来说还可以理解,但是对于一般老百姓,给他们解释半天他们还不明白是怎幺回事。
田书华博士说“一个合适的名称可以促进这个组织或机构的发展,而一个不合适的名字则不利于这个组织或机构的发展”,田书华博士认为“如果把‘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改称为‘北京证券交易所’则会有利于该市场未来的发展”。

功能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主要服务于那些规模较小、家数众多的中小企业。田书华认为,未来我国A股市场应该是这样一种结构:创业板上市公司多于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多于主机板上市公司。而在A股市场之外,还要设立一个全国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并且将来场外交易市场的挂牌公司应多于创业板上市公司。只有这样的资本市场才符合实体经济的分布规律,才能真正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新三板”市场特指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代办股份系统进行转让试点,因为挂牌企业均为高科技企业而不同于原转让系统内的退市企业及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故形象地称为“新三板”。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于2013年1月16日在北京金融街正式开业了。这意味着市场传闻已久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正式诞生。
作为全国性场外市场运营管理机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一直备受市场关注,因为它将负责管理运营高科技企业云集的新三板。而此次,这个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最终落户北京,也使得我国证券交易所最终形成三足鼎立格局: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北京证券交易所。随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正式运营,有关扩大股份转让试点(新三板)的工作方案也将随之逐步落实。

市场影响

田书华认为:①从长期来看,北京证券交所将会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中规模最大的市场。一个完整的资本市场体系应该是主机板市场、中小企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同时存在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设立全国性的场外交易市场后,会使我国的资本市场趋于合理。由于现实经济社会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因此,未来的场外交易市场将是资本市场中规模最大的市场。②场外交易市场对挂牌的企业要求条件相对宽鬆,将不设财务指标的条件,只是要求申请挂牌的公司应当业务独立,治理结构健全,运作规範;挂牌公司作为信息披露的第一责任人,及时、规範地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挂牌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承诺保证披露信息内容真实、準确、充分、完整。 ③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叫“北京证券交易所”更好些。它的设立不会明显地分流A股资金。因为:第一,设立后,企业挂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是一下子挂牌很多企业;第二,挂牌企业都是中小企业,百家中小企业规模之和也抵不上一家大上市公司。因此,对A股市场资金分流微乎其微,可以说基本没有影响。

使命

新三板一系列新政策要出台,很多机构开始关注新三板的挂牌公司,新三板备案材料已经开始向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报送。申银万国一位新三板投行人士也证实了新三板备案材料转向了该公司。 以前挂牌公司一直在中国证券业协会备案。新三板的备案从证券业协会交接转移到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手中,中国证券业协会场外市场工作的相关人员也併入该公司。从2012年9月份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后,一直在正常运行,公司一直在正常开展挂牌公司材料的备案工作。”
新三板挂牌和融资分离,可以先挂牌后融资,也可以在挂牌前先私募融资,挂牌手续比较简便灵活;而IPO採用上市和融资同时进行,2012年10月市场低迷,新股发不出去,800家公司排队上不了市,构成“堰塞湖”。
谢庚资本市场的创新要服务于实体经济,为130万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服务,三板市场定位为主机板的孵化器,更具有包容性,不设退出制度,交易制度也有别于主机板,要对实体经济广覆盖,改变整个经济体过度依赖银行间接融资的局面。
资本市场改革试验区
谢庚是证监会系统具有改革意识的一位官员,曾经任股改办主任,承担过股权分置改革的工作。2012年11月18日,谢庚首次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总经理的身份亮相北京金融街论坛时提出,新三板存在制度设计的问题,交易效率低,但他表示不会採用沪深交易所的竞价交易模式,将採用适合中小企业的协定转让或做市商交易模式。
2012年第四季度证监会放宽了券商自营和基金专户投资的範围,明确可以进入新三板股权转让市场,券商的风险资本槓桿也调高了,监管层为做市商推出扫清了政策障碍。三板市场的挂牌制度、交易制度、定向融资和併购重组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创新和政策也将在年底出台。
终结老三板十年乱局
《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2013年开始施行,解决老三板历史遗留问题也迈出关键性一步。 与创业板产生的亿万富豪相比,由退市公司和两网公司组成的老三板投资者是不公平制度的最大受害者。张资源是一位老三板投资者,早在2002年股票被退市之后一直在研究三板市场的有关法律和政策,已经成为精通政策和法律的专家。
“非上市公司监管办法的正式施行标誌着老三板十年乱局结束了,老三板投资者一直没爹没娘,长期流浪在外,现在父母终于把他领回来了。”张资源说,“过去无人管理的老三板重新回到证监会统一监管,投资者利益会得到更好的保护。”
2001年,证券公司代办股权转让系统正式成立,当时是为了解决退市公司和两网法人股公司的股权转让问题而设立,这就是老三板的来历;2006年,为支持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公司纳入证券公司代办股权转让系统进行股份报价转让,为区别于老三板,被称为新三板。
这个时候,代办股权转让系统里面就有了两种法律性质不同的公司,新三板是原始股东组成的非上市非公众公司,而老三板属于股东已经超过200人的非上市公众公司。但是,新三板发展是热火朝天,一些企业定向增资,并完成转板,而老三板没有关于融资和併购重组的任何政策支持。
从2013年开始,退市制度和恢复上市制度的一系列标準和规定出台,退市公司达到再上市条件不用证监会审批,而是直接向交易所提出恢复上市申请,从制度上杜绝了再次产生新的不公平和历史遗留问题。

交易区别

中国银河证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田书华博士指出,北京证券交易所与深圳证券交所、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区别:北交所与深交所、上交所的功能是一样的,都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但是在深交所、上交所交易股票的公司叫上市,上市要求条件较严格;而在北交所交易的公司不叫上市,叫挂牌,挂牌要求条件较宽鬆,挂牌企业主要是广大的中小企业。
普通投资者可以在这里交易,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有望使合格个人投资者允许进入全国股转系统参与交易,但将设定达百万级别的较高资金门槛,主要是为了防範风险、保护一般中小投资者利益。

发展历程

北京证券交易所是中国人自己设立的最早的证券交易所——早在辛亥革命后的1918年就设立了,当时该交易所被确定为股份有限公司,以经营股票、债券为主,同时兼做外币的交易。
1918年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时,北京是北洋政府的首都,北洋军阀政府为弥补财政亏空,不惜以高利大借内外债,由此刺激了北京金融业的发展,各种金融机构纷纷成立,也使得北京证券交易所买卖兴隆。1927年新政府定都南京,公债发行中心也随之南移,北京的证券交易所便日趋冷落,失去了其固有的重要地位。之后,北京证券交易所经营公债失去往日的优势,经营每况愈下。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京沦陷,北京证券交易于1939年初歇业。抗日胜利后接着又发生了全面内战,到解放前夕,北京证券交易所一直处于歇业状态。
1949年1月31日北京和平解放, 1950年1月30日,北京证券交易所举行了开业典礼,重新挂牌营业。由于过分投机,加上政府严格管理,经纪人出现巨额的呆账,资金周转不灵,许多经纪人停业,至1952年10月,北京证券交易所被政府宣告关闭。之后,随着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和计画经济体制开始否定和排斥证券市场,因此,中国不再有证券交易所了。
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企业股份制改造开始,股份有限公司随之诞生,随着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出现,就产生了股票、证券等有价证券的交易活动。为了使股票、证券等有价证券进行规範有序的交易,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于1990年12月及1991年7月开业。但是上交所与深交所都是服务于上市公司的证券交易所,而实际上99%以上的中小企业不符合上市条件,不能上市,但是这些众多中小企业却非常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持,因此设立“场外证券交易市场”显得非常必要。
客观地说,这个场外证券交易所建在哪个地方,就会对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面对场外市场的巨大蛋糕,各地都积极争取,力图在本地建设统一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天津、重庆、成都、武汉、广州、河南等等无不希望把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设立在本地,面对各地纷纷争夺之战,当时管理层也是难以定夺。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区域经济专题研究员田书华博士后,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情况,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考虑出发,于2011年12月2日发布了区域经济专题研究报告《以中关村股份报价转让系统为基础在北京设立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该报告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及领导的高度关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基础上,经国务院批准,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北京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公司)”于2012年9月20日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立。“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意味着中国大陆证券交易所“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经形成。
2013年1月16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在北京市金融街金阳大厦举行了揭牌仪式,标緻着新的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并开业,也意味着中国大陆证券交易所“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经形成——上海证券交易所、深证证券交易所、北京(场外)证券交易所。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