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摆渡人》读后感_1700字

2019-10-14 22:05:15 读后感

《摆渡人》读后感1700字

最近看了好多类似的文章或书。从《流星之绊》类似言情的暖心结局到《幻夜》书评下一位书友的真情流露,还没看过《幻夜》无法谈感想,只是觉得书友故事的代入感好强,再到《摆渡人》的无所畏惧的爱和后来《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不求回报的深沉的爱。看完后内心真的五味杂陈,不知怎样表达出来,终于又害怕自己见解太过片面,不能很好地把它以自己的方式将中心体现,但内心的震撼绝非一点点。

其实看完《摆渡人》的结局,内心意犹未尽,以为还有后续的。而在脑海中冲击最强烈的是\\原来你在这里\\,\\我在这里\\一直纠结着这到底意味着什么,作者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可看了很多书友的书评,很多都因此联想到自己人生的摆渡人或者得到要像迪伦那样勇敢的启发,又或者是从中引发的其他感慨。当然这些我也有考虑,可能之后也会提及,可我最想知道的还是\\原来你在这里\\,\\我在这里\\。

崔斯坦真的和迪伦回到她的世界了,摆渡人终于完成了他的任务追寻自己的爱情,可他不是身受重伤吗?来到另一个世界的他还记得以前的事情吗?从最后那简短两句对话貌似还记得,结尾很匆匆,也许作者的中心在标题和摆渡的过程中的艰难引发的思考,所以才被认为是治愈系小说吧!

那我也应题地谈谈我理解的摆渡人吧!我理解的摆渡人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身边的良师益友还有那些帮助过你的陌生人。

之所以认为摆渡人可以是自己是受迪伦重新穿过荒原的影响。正常情况下,要有摆渡人的引领,灵魂才有可能安全地越过荒原,但迪伦凭着自己的坚定的意志和模糊的记忆一次又一次逃离了魔鬼的攻击。那时她便是自己的摆渡人。其实有时候那些荒原的魔鬼是自己心里作祟,只要自己足够勇敢下定决心,那些困难都不算什么。当做某件事的意念足够强大,那困难便显得渺小。

之后就是崔斯坦充当的摆渡人了,因为他的付出让很多人安全的到达荒原的另一边静静寻找自己已逝的亲人。而我们人生中也存在很多充当类似角色的人,因为他们的帮助使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对我而言,我人生中的摆渡人有老师,家人,朋友。记得曾经上初中时老师对我说\\你要去上高中,去看外面的世界,然后改变自己\\就这样只想着要上高中那时还不知要上大学。上了高中遇到更多的人,大家都有着要考大学的目标,后来慢慢了解了大学,也开始立了个考大学的目标,即使上了高中,初中那些老师依然关心着我的学习,在高考填志愿时仍给我提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甚至现在上大学,那些老师依然在叮嘱着要把能考的证都考了,还时时把就业招生的最新消息发给我。可以说我选择现在的专业养成的很多习惯都是因为我人生的\\摆渡人\\是他们的引导让我在对的路上越走越远(手动比心)之后就是家人了正因他们的谆谆教诲让我健康成长,最后就是朋友和一些存在过的陌生人了吧!有时候正是朋友的安慰让我走出了好多低谷,也许只是细心倾听,只是偶尔的安慰都让我更有勇气去面对。

最后要讲的是他们的爱情了吧!\\爱\\是个既美好又悲伤的话题。《白夜行》中为爱粉身碎骨的遗憾,还好本书中描绘的是勇敢的,纯粹的爱情故事。其实大家都害怕未知,但为了彼此愿意做出不可能的改变。书中的迪伦和崔斯坦便是如此。为了能和崔斯坦在一起,迪伦冒着魂飞魄散的危险重新穿回荒原,也正是她坚定的意志让她克服了很多看似不可能克服的困难。崔斯坦亦如此,为了和迪伦一起,甘愿冒险去一个原本不属于他的世界,他面临的可能是魂飞魄散可能是其他未知的危险可他最终还是选择试一试。其实很多事情都很难预测结局,只是彼此足够重要所以下定决心要试试。生活中的我们不管学习还是生活总会遇到很多问题,然而很多时候很多人都选择逃避,在没开始之前就觉得会失败连尝试都没有勇气,也许是意愿不够强大吧!不过对于迪伦的做法还是不能很认同,看他们的故事感觉在看不用脑的泰剧,生活中这种运气这种魄力少之又少,但作为虚构的小说人物我十分敬佩她的勇敢。

写到这里发现我是在写观后感了[Facepalm],没有把一路艰险和感人的故事娓娓道来只是写出自己的想法,尽可能的将受到的冲击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也许有些语无伦次也许有些累赘

  • 《摆渡人3:无境之爱》_读后感_1100字
  • 《摆渡人》_读后感_500字
  • 《摆渡人2:重返荒原》_读后感_500字
  • 《摆渡人》_精选读后感_500字
  • 《摆渡人》_精选读后感_500字
  • 《摆渡人》_精选读后感_700字
  • 《摆渡人》_精选读后感_600字
  • 《摆渡人》_精选读后感_500字
  • 《摆渡人》_精选读后感_500字
  • 《摆渡人》_读后感_19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