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_800字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800字
虽然一度认为作者想表达的不仅仅是梦想和坚持,但不得不承认这确实就是本文的主旨。
当很多当代年轻人还在感慨高老师的这句话只适用于衣食无忧的文艺青年,而对于挣扎于贫困线的劳苦大众来说,只有把眼前的苟且过好了才能追求诗和远方。可早在百年前,作者就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另类的”存在。
而书中的主人公把这种追求做到了极致:身为中产阶级,结交的都是上流社会有头有脸的人物,有着幸福的婚姻有着美满的家庭。但在没有任何征兆下,男主人突然从这一切抽离出来,跟自己的过去说再见,去追求他心中的那团火。以至于他的妻子宁愿相信他其实是跟人私奔了。他在巴黎,在马赛甚至在塔希提都过着不堪的生活,几餐露露,颠沛流离的生活。整个人也变得冷漠甚至不近人情。对于爱他的人,帮助他的人和恨他的人都一样的冷酷无情。仿佛别人对他的付出和爱都是他们愚蠢的行为,与他没有一点关联;对别人的怨恨误解毫无反应,就好像石沉大海一样。因为他心中有着更重要的事情,他已经洞察一切,犹如隔岸观火。最终病痛也无法消磨他的意志,让他终于完成了伟大的作品,然后在他死后让妻子付之一炬。他已经得到了他所追求的东西。他无怨无悔。他创造了一个世界,也看到了这个世界的美好。之后,带着傲慢和不屑,又将它完全毁掉了。”
感慨于斯特里克兰的超然,完全不受物质生活所牵绊,不为世俗烦恼所困扰。一心去追求自己的精神世界,追求自己的绘画艺术,自己与上帝对话的境界
最后用书中作者的文字做结尾:
我喜欢这样的画面,他的人生在四十七岁定格,当大多数人享受着中年生活的安稳,斯特里克兰却去寻找一个新世界。我仿佛看见,大海泡沫翻涌,一片灰蒙蒙,在凛冽的西北风中,他望着注定再也无法看到的法国海岸,渐渐消失;我想,他一定神情凛然,心无所惧。
虽然我们无法做到斯特里克兰那么超脱,但至少可以偶尔追求一下更高的精神境界。生活还要继续,但生活真的不止眼前的苟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