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_1700字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700字
人生有意义吗?这是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哲学家一直都在纠结的问题。历史上,一般那些讲无意义的人,通常与现实生活中的极度郁闷,有高自杀率高度相关。甚至还有进了疯人院的东东。但是,这一点也不好笑。公元前约930年前,以色列非常有智慧的所罗门王在其“传道书”中,早就留下了名言“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在他的结论中有(1)要敬畏神(2)人需知恩,知足过好美一天。本书的作者是从纳粹死人堆出来的人。凡曾经在以色列参观过集中营纪念馆的人应该都会更加深知,他的人生感悟值得一读。特别是这本小冊子书的下半部分。当然,玻璃心的人不适合读本书。因为它非常......。
见上也许有人会反驳说,国人早就知道“知足常乐”一说,何需与信仰挂钩?真像某TV名人或者近来流行说法:“中国古老文化中无信仰“?是吗?
最早的郊祀记载在孔子的<书经>中,说舜帝(2255BC)”肆类上帝”,即向上帝献祭。第一个王朝(夏),“郊祀”仪式就一脉相传,从未间断。自商朝(公元前1766-1122)至周朝(公元前1122-255),中国人是把上帝作为天地的创造者去接受的,认为是超越众神的唯一至高真神。上帝”这一名称,与“天”、“神”是互换使用的。孔子(551~479BC)在<中庸>中说:”郊祀之礼,所以事上帝也,…明乎郊祀之礼…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书经〉中又说:「疾威上帝,其命多辟;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大明会典〉中,有一段文字,表明了上帝是这个世界的缔造者。起初,在天地未创造以前,到处是混沌一片。那时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还未运作,太阳和月亮也还没发光。整个世界静得连一点声音也没有。更看不出任何有形的东西。然而,一旦神皇上帝出来统管,黑暗和光明就分开了,他还创造了天、地、万物和人类,使万物世世代代地延续下去。還有一些〈大明會典〉的頌詞中,清楚地表明上帝對他所造之物的不斷眷顧和慈愛。
远古以来,中国人就在泰山顶上向上帝献祭,由皇帝本人充当大祭司的角色。公元15世纪,这个重要的献祭地点,迁(1420)到了北京天坛。每年冬至前的早晨,天子从紫禁城出发,前往天坛祭拜上帝,〈大明会典〉的“乐“部,记载了该仪式的祷文和颂章,从中可以看到,对上帝的敬畏之情。
到了天坛,皇帝先在皇穹宇里沉思默想,歌诗班在乐师的伴奏下,唱起颂章:「创造宇宙的主宰,我仰望您;您所住的穹苍,是何等的广大啊,我是您卑微的仆人,以此隆重的仪式来敬拜您。您的仆人如柳条般叩首,以表我小蚂蚁一样的心愿。蒙您的眷顾给我您的旨意,让我成为一国之君;我....向您跳舞敬拜… 上帝啊,求您悦纳我们的祭物,看顾我们。我们都敬拜您,因为您的恩泽永无止尽。」
接着皇帝前往祈年殿,祈年殿硕大的建筑内,没有任何偶像,只有在北壁上,有一块牌位,上面写着“皇天上帝”,清楚展示了上帝就是祭拜的对象。翌日,冬至,皇帝返回皇穹宇,然后前往天坛献祭。整个敬拜仪式,都是在乐声和歌舞中进行的:「舞蹈一遍又一遍地跳完了,乐曲也奏了九次。上帝啊,求您大大地赐福我家。金属和宝石乐器奏出美妙的乐曲,文武百官都向您敬拜,他们腰间的佩饰,都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我们欢呼您的名字,您的名字是欢呼不尽的。您立定了高天坚固了大地,您的国度永远长存。我只是您微不足道的臣仆,向您伏拜。来领受您的大恩光照。」
最终,宰割好用来献祭的小公牛被焚烧之后,最后一首颂歌洋溢而起:「我们敬拜您,将您的名号写在宝玉做的书简上,现在我们要将书简放在火里,呈现到您面前。我们要用最诚挚的祷告,将这些珠宝、丝绸、祭物也放在火里献给您。这些祭物会借着这熊熊大火,升到高天之上,全世界都会仰望您。全人类及万物都会欢呼您的名字。」这项重大的献祭,代表了帝王对万物主宰、上天、上帝的顺服。但不幸的是,就像大祭司或天主教一般,皇帝垄断了人民与上帝的关系,百姓长久以来,失去了与上帝的关系。.......。另外,有人会根据甲骨文中的“禁、婪、船、义、美、羔”等几个字,还专门说文解字写了本专著。
上这些似乎扯远了,只是这本来是想说,“生命有意义吗”这个问题后面的问题真与信仰有关。所以,智慧的本质还与选择有关。只有真正了解生命目的和意义的人,生命才有可能活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