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皮囊》读后感_800字

2019-10-02 01:52:15 读后感

《皮囊》读后感800字

关于《皮囊》,带给我的感觉很多,我害怕自己没能力将这些感觉表述完整。

这是一本写了很久的书,我也读得很慢(虽然这是我一贯作为),写到动容处,总是不自觉地读得更慢些,一字一句地去感受它。很喜欢“皮囊”这个名字,它映射的一个问题,是作为青年成长的我们都需要面对和选择的,于作者而言,也是毫不可替代的。阿太处事的清淡,仿佛历经过大生大死,深刻影响着黑狗达,从小学到大学,从街头小巷到都市拼搏,他渐渐明白自己所需要脱掉的皮囊。皮囊虽然只是本书短小的一篇,却是第一篇,并且几乎贯穿于之后的每一篇,可以说是本书的思想主线。我想,作者选“皮囊”为书名,就是最好的一个印证。

本书留给我最深印象的部分,是关于黑狗达对其的家庭及小镇状况自其童年到青年阶段的一个描写。其中,有视死如归的阿太,有中风残疾最终早逝的父亲,有不断替父亲“盖房子”的母亲,有邻居街坊的张美丽、阿小(两个阿小)、文展,黑狗达在其中扮演不同的幼子、一家之主、玩伴等角色,并从中思考故事背后的意义。或许是闽南靠近我的家乡粤东北一带,我发觉自己能理解书中的各种风俗甚至迷信,并对作者的家庭观念感同身受,这大概也是我喜欢本书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还有厚朴的故事也耐人寻味。这是写自黑狗达的大学生活,以室友厚朴为主角,实则隐射自己对生活的思索、对自己的丈量。厚朴在书中是个悲剧人物,对生活充满多度的幻想,缺乏脚踏实地,最终因难以实现伟大自由的抑郁而自杀死去。作者在厚朴死后发现,与其过着近乎相反生活的自己,到最终也是个“来北京看病的人”。为了自己选择的生活,放弃一个好女孩,背井离乡,虽然拥有良好的自控力,却始终堵不住内心的缺口,到最终他才发现,或许他和厚朴得的是同一种病。

最后送给大家写在书中《火车伊要开往叨位》的一句话——我不相信成熟能让我们所谓接受任何东西,成熟只是让我们更能自欺欺人。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