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皮囊》读后感_2200字

2019-08-04 06:35:57 读后感

《皮囊》读后感2200字

用了一天中,将近4个小时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序中就提示不要在公共场合阅读此书,眼泪不住地在眼圈中打转,但我的眼泪终究还是没有落下来……
从前都不会相信“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类的话,但是现在我愿意积极地去相信了。而且每个人的生活,或多或少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那这样的结果,无论是好是坏,就必须去承受。
想一想,不仅是在文学书中父亲被屏蔽,在我的生活中,父亲貌似也是被屏蔽的。从小离家,爸爸习惯了一打电话就是问我还有没有钱,不习惯有太多的交流。长大后,遇到一些事情,和爸爸说了之后,好像也只是说说,再后来,说都不想说了……
忘了看哪本书的哪一条评论中出现了这句话,当时就觉得很有意思。肉体如果不伺候好了,又怎么拿来用呢?
>> “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
不是为了伺候肉体而伺候肉体,应是为了让肉体有所作为而伺候肉体。
>> “是真的啊,如果你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材。”
在我五六岁的时候,看到小孩子被包起来,觉得很好玩,我就老老实实地躺在被子上,让奶奶把我包起来。前几秒觉得还好,但是后来那种一动不能动的感觉实在令人窒息。我们的四肢不能动弹,真的就像一个困兽,想要用尽全身力气去挣脱。
寒假里,身体很不舒服,让妈妈帮我拔罐,罐子的气力非常大,整个后背都被揪起来一样,呼吸也变得很困难。很快我就承受不来这种感觉,很无助……我哭着喊着让妈妈帮我取掉……
这都是身体上被束缚的无助,如果心灵被束缚住了,是不是会让人更加崩溃?
怎样才是轻盈呢?很多时候我不知道如何看待或者处理俗世中的欲望,那些生命中的轻盈,都是想象来的吧?
>> 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
很喜欢刘涛,不时地去看一些她的消息。看到她和王珂的生活经历,觉得女人真的很不容易。“男人不管多大,心里都住着一个小男孩”看起来都是男人赚钱养家,撑起一片天,但也许那只是表象,男人脆弱起来会更加可怕,如果没有一个女人的支撑,他又该如何过活呢?
母亲三年的忍让和坚持换来了父亲的醒悟,是一个完满的结局,如果这个男人不值得,女人的后半生又该多么凄凉
实际上,还是一个苦命的女人,丈夫的不争气,后来给妻子给孩子带来了多大的影响啊。
我一直相信一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农村女人悲惨的命运又何尝不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呢?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观,在母亲的眼里,不管生活过得多么拮据,都要去争这一口气。
想到小波先生书中的村落文化,这是一种典型的村落文化,也许她活着的使命,就是为了得到周围人的认可,让别人羡慕。看起来让人很不解,甚至气愤她的做法。但也无可奈何,这是大的社会环境和小的生活环境以及得到的祖辈教育,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
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提高自己,辐射周围的人,不让他们为这种落后的村落文化所累。
>> “人活着就是为了一口气,这口气比什么都值得。”
在看书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把自己代入到故事中去。不断地去想,自己可以是书中的哪个人物呢?在遇到这些状况的时候,我是怎么处理的呢?但就像初中课本上写的那样“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那世上也不可能会有一模一下的人。我不像文展那样面面俱到地规划自己的生活,我对未来的生活只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我不像厚朴那样极尽所能地疯狂,挥霍青春,因为我清楚地知道自己挥霍不起;我也不像黑狗达那样可以读书很好,工作很好,把自己管理的很好……但我会从中汲取到一些养分,关于未来的我,关于未来的生活。
可能是因为太小的时候就离开家了,对家里的街道都不够熟悉,而且又总是搬家,邻居该怎么称呼都不知道,所以对家的概念不是特别清晰。和爸爸的感情不是特别深厚,有的时候觉得只要妈妈在我身边,那就是家。很多人在家待着都会觉得心安,而我在家待着的时候就会很心慌,无所事事的样子,让自己很心烦。
我在初中的时候就很迷恋小说,看了好多好多,当然有很多都是忘了名字的。青春的心开始萌动,总是想找到一个出口去宣泄。那个时候去网上聊天,还去见了网友……也是在火车上,很矫情地写下了一些东西,自认为很文艺,很有范儿。现在也还是脱离不开那种不断往文艺范上凑的“臭毛病”没事写写自己那些无病呻吟的东西,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惹人厌的东西……但也都是自己青春的一个记录吧,也许老了回忆起来“嗯,我年轻的时候,可真能装”
>> 是在去往南平的火车上,刚上高中的我,写下这样一首短诗。那是我奖励自己而开始的第一次独自搭火车远行。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总是会想起自己在部队时种种叛逆的行为。偷着抽烟,喝酒,和班长吵架,还一脸无所谓地和指导员说“我就是这样,就要做一个幼稚的孩子”不怕说出来被人笑话,我现在依然是这样想的,我想像孩子一样任性地生活。但是我又明白太多关于生活的“规则”,我不会太过放纵自己,我怕自己承受不起任性的压力。只会尽量努力,让自己以后有更多的余地,也有很多时候我在尽情享受生活。
>> 很幼稚的诗,但我很骄傲,即使过了九年,我依然如此幼稚。这是幼稚的我幼稚的反抗。
◆ 后记:我想看见每一个人
>> 人各有异,这是一种幸运:一个个风格迥异的人,构成了我们所能体会到的丰富的世界。但人本质上又那么一致,这也是一种幸运:如果有心,便能通过这共通的部分,最终看见彼此,映照出彼此,温暖彼此。
这是我认为的“写作的终极意义”,这是我认为的“阅读的终极意义”。我因此多么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或提醒读者,“看见”自己,“看见”更多人。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