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葛优、巩俐主演)》读后感_800字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读后感800字
第一感觉是太惨,作者真够狠的。福贵一个人把一家人挨个送走,这得承受多大的心理压力。用活着这个题目作者在表明生存这个宏大的命题,“死人都想活,活人为什么去死呢”这是福贵劝说春生的话,可春生还是死了,他身边的人一个一个都死了,就只剩下他一个,其实他由刚开始的想死,怕死,到想死不敢死,到最后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不贪生也不惧死。他这一生经历过荣华富贵,经历过饥荒战乱,也有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幸福生活,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和命运抗争。春生和龙二也像自己风光过一段,但都不得善终,从这个角度上和福贵比,福贵觉得还不错,至少过得时间够长,看多了也感受过了人世间的各种酸甜苦辣。“活着”这个名字诈听起来很普通,很平淡,但仔细玩味却蕴含着生命这个宏伟而深刻的主题,活着也就是忍着,但又蕴含着某种希望。作品中也是围绕着这样地一个个小故事,让福贵每次燃起希望,就用带走他身边一个亲人这种方式无情地浇灭。就像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中,每一次旋律不断上升,然后奏出悲怆的音乐,直到奏出“噔噔噔噔”的生命最强音!所以惊叹于作者的“敢写”,第一次是在一家人其乐融融日子越来越好的时候,儿子突然以近乎不可思议的方式死去,第二次是只剩下外孙苦根相依为命的时候死神仍然不能将他放过。如果问如何有力地展现“生”这个主题,那就唯有它的对立面“死”。作者就是用死来一次一次地拷问生的意义。中国人向来是避讳谈死的,作者反其道行之,如果苦根没死,这本书也就是比较伟大的作品,正是苦根的死,造成了没有任何希望。恰是这种没有希望反应了作品的非同寻常的伟大与深刻,这不是福贵的活着,而是那个时代的人的活着,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活着。宗教总是说人活着就是孽债就要还债,其实是对人温情地关怀,告诉你活着已经很不错了要知足。悲观主义者也常告诉人们人生的意义就是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