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电影《芳华》原著)》读后感_700字
《芳华(电影《芳华》原著)》读后感700字
严歌苓很好。
看完电影内心是悲悯而空洞的,我懂一些片段,不懂这支离破碎的全部,不明白刘峰对丁丁的感情来自何处,不明白小萍很多让人费解的行为,看不透电影里描述的他们的“以后”……书帮我解决了这些困惑,所以我离那个年代又近了些。
哪个时代会容得下纯粹的好人呢?喜欢一位书友的评论,黄执中说过,越善良的人,越需要聪明。大概和“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一个意思。书里的好人代表“刘峰”,非典型好人“何小曼”,最终成了时代的弃儿,在社会最底层艰苦谋生。因为存有良知,即使受到再不公的待遇,他们也无法放开了恨,去做一个自私而快乐的普通人。
无法挣脱善良的枷锁,只能逃避。小萍疯了,刘峰甚至想一死求得解脱。而那些迫害过他们的人,高官厚禄,高楼别墅,茶余饭后的“想当年”即便夹带一丝悔意,又有何意义?
若抛弃“物质论”,大概他两是活的最平和而充实的。故事最后的报团取暖毕竟给了我们这些心中瑟瑟的旁观者些许慰藉。刘峰等了丁丁多年,小萍又何尝不是?两个苦命人儿,两个永不会背叛的人,最能懂得彼此。反观其他人,繁华落尽后,惟余真实的苦涩。
这其实有些理想化,所以作者会受到质疑,可能这也是电影没有道尽各人归宿的原因。可是这样的结局是经得起推敲的,所有发生的事早就有迹可循,你是怎样的人,选择了怎样的人,原本就注定的不快乐,就像小穗子说的“故事主宰了笔”,怪不得作者的。
书里的文字是冷冰冰的,幽默也是冷的,似乎在力证,“我所说的是全然的事实,我只是一个旁观者,不敢添油加醋”。那些轻描淡写的残忍,作者没有丝毫回避,那是他们。我们读着或有不适,却也深刻而震撼。
PS:这是读严歌苓的第一本书,感觉发现了一个宝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