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读后感_800字
《百年孤独》读后感800字
2019/7/7。第十八本。
“乌尔苏拉无法掩饰那隐隐的不祥预感。她从家族漫长历史上重复命名的传统中得出了在她看来无可争辩的结论:所有叫奥雷里亚诺的都性格孤僻,但头脑敏锐,富于洞察力;所有叫何塞·阿尔卡蒂奥的都性格冲动,富于事业心,但命中注定带有悲剧色彩。”
“当马孔多在《圣经》所载那种龙卷风的怒号中化作可怕的瓦砾与尘埃旋涡时,奥雷里亚诺为避免在熟知的事情上浪费时间又跳过十一页,开始破译他正度过的这一刻,译出的内容恰是他当下的经历,预言他正在破解羊皮卷的最后一页,宛如他正在会言语的镜中照影。他再次跳读去寻索自己死亡的日期和情形,但没等看到最后一行便已明白自己不会再走出这房间,因为可以预料这座镜子之城——或蜃景之城——将在奥雷里亚诺·巴比伦全部译出羊皮卷之时被飓风抹去,从世人记忆中根除,羊皮卷上所载一切自永远至永远不会再重复,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
其一,我现在开始相信岛上书店中A.J.F写给他女儿玛雅的书评了,我们在二十岁有共鸣的东西到了四十岁的时候不一定能产生共鸣,反之亦然。我再小一点的时候,看了这本书三次,每次都是不到一半就停止不前了,觉得人物姓名复杂,人物关系复杂,故事情节复杂,自己总是无法捋顺捋清。可是这次却不一样,我拿起这本书开始看的时候,特别流畅的读下去了,人物姓名没那么复杂,不过也就是反反复复的重复命名,人物关系也没那么复杂,只不过是家族人多点,故事情节也特别清楚的弄懂。读书的时候根本停不下来,想要一口气读完,读到最后又舍不得读完。
其二,马尔克斯的写作方法叙事方法真是太棒,最初嫌弃他命名时候的臃长反而是他有意为之前后照应。以前知道它是名著,现在知道它之所以是名著的原因了。相对于这本书的开头的第一段,我最喜欢的倒是最后一段,“译出的内容恰是他当下的经历”,真的是看的鸡皮疙瘩都起出来了,够魔幻够现实,百年孤独的完美结局。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