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_800字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800字
看到最后一页还想继续往下看连续翻了几次才知道原来书看完了…跟当时还想知道摩西接下来发生什么故事却直接转到曹金娥那一样,有点意犹未尽…
一开始看这本书觉得人物关系好复杂,连杨百顺杨百利几个都分不清…后面很佩服作者的思路以及逻辑,书中人物关系复杂,人物性格鲜明,却冥冥之中又有些相似之处,作者总又能在每个人物重新出场时再作以简单介绍,避免读者忘了前面的细节…
一句顶万句围绕着“说得着”,人与人关系的亲疏不在于血缘关系,不在于彼此志坚的利益,不在于年龄大小之分,而在于说不说得着,有些人说不着大概说了一万句也不管用吧,又或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书中人与人皆有相似之处,大概也是众生相,杨百顺在染坊与老马又有相似之处,皆怕与人打交道,干脆与猴子打交道,吴摩西与宋解放与谁都说不着唯与巧玲百慧说得着;庞丽娜与小蒋、牛爱国与章楚红、老高与吴香香皆因说得着在一起…可见这能不能说到一块,说得好不好也是极为重要!
一句顶万句,人与人的关系极其微妙,多年友情有时因话传话或者一个小误会便不相往来,如杨百顺与老曾,如冯文修与牛爱国…话传话加油添醋,不仅不是当初的味道,还增加了更多无法把控的东西在里面,而这些对对方的伤害有多大也是难以把控…真是人言可畏!这也是一句顶万句的力量吧!
杨百顺的经历是坎坷的,在茫然中一步一步地犯错,一步一步慢慢摸索我要到哪里去…其实一个人连自己都不知道要去哪的时候是最无助最迷茫的,因为看似有多条路可选其实是无路可选的…
曹金娥说的:“日子是过以后的,不是过以前的”
牛爱国遇事爱找人码事…其实这点跟自己有点像,有些意见可以听听但做出决定的还是自己,但毕竟这还是自己的生活!也许下次找朋友码事她可以说:“你说呢”,然后按着这个一步一步问自己慢慢码也就码出来了…
每个人从事一事但又都偏爱这另一事,县官办学堂的,唱戏的,木匠的;杨百顺喜欢喊丧如是种种,倒也是佩服老詹传教的那种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