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_700字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700字
作者毛姆以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为原型,塑造了一个为了追求艺术而放弃优越生活和妻子的中产阶级证券经理朱斯兰,为了专心画画抛弃所拥有的一切独自一人跑到伦敦过着像流浪汉一样的生活,最后跑到南太平洋小岛大溪地创作度过余生。在创作过程中籍籍无名,死后被称为天才,作品价值连城,但朱斯兰在死前要求把作品全部烧掉,只是因为自己感觉达到了自己想追求的东西。从人性发展的角度分析,作为人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吃的问题,其次是穿住和行,在这些基本物质得到满足后才可能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而作者塑造的朱斯兰放弃了优越的生活,为了追求艺术而选择过着流浪汉一般的生活,更加凸显了个人追求的高尚性;朱斯兰最后被称为天才,但是把天才般的作品付之一炬,更加彰显了个人境界。如果作者最后不把朱斯兰塑造成一个天才,那么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一个离经叛道、心理歪曲、抛妻弃子的傻子为了追求艺术最后却一无所得,很是缺乏境界和感染力。如果作者没有把朱斯兰写成在达到精神追求后把天才般的作品付之一炬,这个小说就又成为鸡汤文,容易误导人,也没有境界可言。人在有所追求时总会面临得失,一种是像朱斯兰一样舍弃所拥有的,这便显得难能可贵;一种是本来就一无所有,便不会害怕失去什么。正如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本就一无所有,为了自己的追求,义务反顾。路遥塑造孙少平的高明之处就是没有交代孙的结局,因为人生的追求最后的结果本就是不确定的,如果孙少平闯出了一番天地,那么这就成了平平淡淡的心灵鸡汤鼓励大家去追求;如果孙少平没有闯出一番天地,那么这种追求的精神便毫无说服力。可以说这两部作品代表的是两类人也是大多数人对待追求的执着,作品终究是作品,可我们还得面对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