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影视原著)》读后感_700字
《人民的名义(影视原著)》读后感700字
人民的名义,英文the name of the people。刚看到这个翻译,有些困惑,看完全书,才发现这个翻译的真好。第一层意思,in the name of the people以人民之名,刚正不阿的检察官通过人民赋予的权力,刮骨疗毒,高压反腐;第二层意思,name of people人民这个名字的内涵,为官一方的决策者在行政执政过程中,深刻理解人民的内涵,摆正自身位置。
本着自觉自愿接受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的心情,翻开这本书;读罢,合上它,感觉却不仅仅是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全书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不腐不贪、消极怠工的孙连城。能成为一区之长,肯定有几分过人之处,但提干无望后,便消极怠工,自从喜欢上天文学后,更是胸怀宇宙,不理地球事,最后成为少年宫天文馆辅导老师,带着小朋友天天看星星。看似滑稽可笑,读来却倍感沉重。当前的反腐高压下,监督制度受到格外的关注,检察院、纪委、中央巡视组不断完善各自的监督手段和制度。但从治理角度,若只有监督而不激励,只有大棒没有胡萝卜,便会催生一批又一批孙连城们,他们关注花鸟鱼虫 宇宙星空,唯独不关注人民。激励制度并不是要打破监督制度设置的权力禁区,而是引导权力在自由区更合理的行使。达康书记具有自我激励的优良品质,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如此自律。制度激励的突破口或许就是干部的选拔 任用和管理机制。我并不崇洋媚外,但相较于圣人论,我更相信经济理性人假设。制度的设计若以培养圣人为目的,恐怕要落空,圣人不可能制度性培养并批量生产;但若是以经济理性人为基础,制度的可操作性更强,所以高薪养廉或许可行。
赞同现如今的坚持信念讲党性,旗帜鲜明讲政治,毕竟老祖宗说了,正心 诚意 修身 齐家,然后才能治国 平天下。但是是否可以从激励制度层面,为“独善其身”的官员提供平台和保障,使其“兼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