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忧杂货店》读后感_2100字
《解忧杂货店》读后感2100字
第一本东野圭吾的书~献给解忧杂货店~
最近迷上这种推理类书籍。虽然早就听说过东野圭吾和《解忧杂货店》大名,可也一直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并没有开始读。这次正好好友送书,趁兴就读完了。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暖”。
作者一开始就下了一盘很大的棋,所以越到最后快要结网,一切越是能清晰地联系起来,也越是到这个时候,越能觉得无与伦比的暖——这也是我最爱结尾的原因(这个结尾是近期读过的最佳,没有之一)。因为之前的每个小细节都浸透着作者的用心良苦,所以当读者一个个挖出这样埋得或深或浅的“糖”并且顺着踪迹拼完整幅地图终于找到宝藏的时候,心中涌动着的不仅是理性逻辑思维带来的快感,同时还有被书中人物所包裹着的满怀的感性情愫。这是我喜欢这本书最主要的原因。
——————————————————以下涉及剧透小心慎入——————————————
浪矢雄治和皆月晓子,一对相爱却迫于家庭而不得不分开的恋人,多年后并未因为曾经的爱而不得而由爱生恨怨天怨地怨社会。反而一个选择终生不嫁,把对爱人的感念化作开孤儿院的动力,从此“丸光园”成为了多少孩子们的庇护所,也因此有了之后的一段段或美好或揪心的故事;而另一个则结婚生子开起了杂货店,并在机缘巧合下开始帮人排忧解难。正是因为他善良认真负责的品格让他对每一封来信都小心对待,哪怕是小孩子们逗趣的玩笑,哪怕是三个小偷试探性的一张白纸,都在他的回复下变得温暖异常。这是一对即使没有被温柔以待也依然温暖他人的恋人,故事也因他俩的纠葛而慢慢展开(虽然这不是作者的叙事顺序)。
虽然时空错落,但大体的主线相信读者们都能理清,别的书评里也有很详尽的解析在此不赘述。我简单理一下最主要的来信故事:练习击剑的体大奥运选手静子(写信问关于是否放弃奥运会照顾生病的男友),静子的邻居孤儿院长大的金融女晴美(关于是否辞职专门陪酒来赚钱补贴养育自己的姨婆一家),大晴美几岁同住孤儿院的木雕家浩介(关于是否跟破产的爸妈一起逃亡),救孤儿院里的小男孩于火灾的鱼店音乐人(关于是否放弃音乐继承家里的鱼店),小男孩姐姐的经纪人的妈妈——川边绿(关于很难再怀孕的体质是否该生下有妇之夫的孩子)。这些故事纠结缠绕在一起,都围绕着丸光园和杂货店。其中静子和晴美的回信是由在2012年9月13日凌晨误入杂货店的三个小偷回复的,其余的都是由浪矢爷爷本人回复。而奇妙的是,因为回信得到帮助的年轻晴美放弃陪酒转而开始投资股票房产,多年后终于致富并回来报答孤儿院;而致富晴美却被孤儿院长大的三个小偷误会,在实施惩罚性抢劫的时候小偷们看见放在手袋里的信终于把谜底揭开——杂货店里的时空转换。
最最最最让我惊为神来之笔的,是三个小偷试探性地塞的一张白纸。按照时间推理,这封信是在老爷爷即将去世的当晚回复的,是他生前所回的最后一封信。没有语言能概述这样的一封信,我忠实地摘录如下:
“以下这段话是给无名氏朋友
我用老头子的想法反复思索了你特地寄来一张白纸的理由。因为我觉得这一定是件很重要的事,不能随随便便地答复。我开动快要糊涂的脑筋想了又想,最后理解为,这代表没有地图。
如果把来找我咨询的人比喻成迷途的羔羊,通常他们手上都有地图,却没有去看,或是不知道自己目前的位置。
但我相信你不属于这两种情况,你的地图是一张白纸,所以即使想决定目的地,也不知道路在哪里。
地图是一张白纸,这当然很伤脑筋。任何人都会不知所措。
可是换个角度看,正因为是一张白纸,才可以随心所欲地描绘地图。一切全在你自己。对你来说,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无限的可能。这可是很棒的事啊。我衷心祈祷你可以相信自己,无悔地燃烧自己的人生。
我以后应该不会再回答烦恼咨询了。感谢你在最后问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难题。
浪矢杂货店”
这一段我是泪眼婆娑着看完的。从这封信里能大概看出老爷爷严谨认真的个性。每一封信,他都用对待生命的态度仔细思量,而且句句回答到心里。不仅仅是来信者的心里,也是每一个读者的心里。如果是我,可能也会有一张白纸要问。而这个答案也可以说是给我的,也是东野圭吾给每一个读者的。三个小偷看完,“眼里都闪着光芒”。我想他们的人生可能从此也要掉一个个儿。
不过有意思的是,跟老爷爷的字斟句酌相反的,那三个小偷的回信可是毫不留情字字逼人针针见血啊。可是他们的信也一样帮助到了静子和晴美,不管是不是以他们原本期望的方式。这可能就是东野圭吾这本书想表达的“善”和“暖”吧——无论方式如何,重要的是有一颗良善的心。
看完书,我不禁也希望真的有这样一个杂货店,想要写信去问问答案。可是哪里有什么答案呀,东野圭吾显然也不是这样的一个宿命论者。他其实早就借老爷爷的口说明白了事情真相:
“‘哪儿呀。’雄治摇了摇头,‘刚才我也说了,最重要的是当事人的努力。’”
“…我的回答之所以发挥了作用,原因不是别的,是因为他们自己很努力。如果自己不想积极认真地生活,不管得到什么样的回答都没用。”
希望我们每个人,即使没有答案,也用力认真地生活,“无悔地燃烧人生”。这可能是《解忧杂货店》最后埋得最深的一颗“暖”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