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_1400字

2019-08-10 21:29:50 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400字

我没有放过风筝。

直到看了这本书,才体会到放风筝追风筝的心酸与欢乐。会斗风筝,会割伤手,会赢得荣誉。以前我总觉得拉着那根长长的线,看它在天上有什么意思?兴许也是抱着这样百无聊赖的心态,才一直没能学会放风筝。

一向记不住外国名著里的名字,无论是人名还是地名。可是,在这本书里,我的脑海里反复出现的是:哈桑。有的时候我甚至记不起“我”的名字,却能清楚的叫出哈桑。

哈桑从出生至死去都在演绎着“忠贞”两个字。他第一个学会说的单词不是爸爸,更不是妈妈,而是“阿米儿”,之后,在他的漫长的一生里,他都竭尽所能的保护着阿米儿,为他两肋插刀,为他挺身而出,为他“千千万万遍”。明明是自己受了屈辱阿米儿还要生闷气并且想方设法的把自己赶走,他都没有说什么,他只有一颗心,那里面装满了阿米儿。后来,他们各自成家立业,某天,他的妻子遇难,他还要为了自己的孩子忍气吞声,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妻子被摧残。某天,阿米儿的房子遇难,他挺身而出据理力争,却葬送了妻子和自己的性命。这样鲜明的对比,我甚至怀疑他就是为阿米儿而生的!

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利用如同一条河的上游和下游,交流同源。世间从未清洁,人如何能单纯的只想择其一?

我们大概穷其一生也不会遇到像哈桑这样的人吧。

他甚至让我想起藏獒,可是,藏獒也会为了活下去吃掉同类,但哈桑,无论发生什么,他,都不会变的。

【为你,千千万万遍。】

初读此句,仿佛透着罗曼蒂克淡淡的芳香。看完全文之后,我却一点点也不喜欢这句话了,因为,实在是太悲伤了。

哈桑对阿米儿“为你,千千万万遍”

阿米儿对索拉博“为你,千千万万遍”

当我看到,阿米儿对索拉博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才真正的觉得阿米儿得到了救赎。

看书的时候,我很奇怪阿米儿那别扭的心理。哈桑为了保护他,受了屈辱,他不应该是感动吗?为什么选择视而不见?就连哈桑似乎都走出阴影的时候,他似乎更加别扭了。最终,他使了点小聪明赶走了哈桑父子。那时候,真觉得阿米儿是个顶奇怪的小朋友。

为了争宠得到表扬欺负哈桑看其出丑

少爷的身份使他认为哈桑就该对他好

背负内疚深深自责最终眼不见心为净

所以他才这么别扭吧

尽管他的父亲一直在教育他,给他道理,

但是他的父亲总在忽略他,孩子的感受。

全文以“我”第一人称来讲故事,虽然有利有弊,但我觉得,在这种追悔过去的小说里,利大于弊。“我”带领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阿富汗的习俗风貌,感受自己内心的挣扎,与深深的救赎。在去往美国的路上,在那辆油罐车里,那种对呼吸,对生存,对自由的渴望,简直让人乱了心神。语言的体贴细腻,形象具体,酣畅排比,作者文笔可见一斑,而译者也精通语言文化,那种文化差异,那种语言的精髓,融入到每一个字句。

故事的节奏是舒缓适当的,悠缓单纯再到小孩子那种争宠找到存在感的心理再到挣扎,最后消解逆转。

故事的气氛少许压抑,却是情节发展的需要。读者的内心完完全全被勾起来,一惊一乍都随着“我”的思想流淌。

开头和结尾,很棒。印象最深的应该还是开头。

我成为今天的我,是在1975年某个阴云密布的寒冷冬日,那年我十二岁。

简单的三句话,就吸引了我的注意。

怀旧,画面感

童年时光

叙事的功能,暗示命运

【追风筝的人】

是哈桑吗?

不,不是。

你看,小说结尾,

是我,阿米儿

是阿米儿吗?

不是。

是我们每一个人。

我期待我们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有一个也可追寻一生的东西。

我想学会放风筝。

(读后感写的实在太乱啦……)

  • 《精彩人生的一分钟小习惯》_读后感_400字
  •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_精选读后感_400字
  • 《思考,快与慢》_读后感_400字
  • 《人类简史(新版):从动物到上帝》_读后感_400字
  • 《解忧杂货店》_精选读后感_400字
  • 《小狗钱钱2》_读后感_400字
  • 《月亮与六便士》_读后感_400字
  • 《嫌疑人X的献身》_读后感_400字
  • 《追风筝的人》_精选读后感_400字
  • 《三体(全集)》_读后感_4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