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全集)》读后感_900字
《三体(全集)》读后感900字
终于将《三体》读完了,由起初的觉得很长,到后来的觉得越来越短。这不只是书页与文字随阅读的变化,更是一种内心深处的感觉渐变。地球被智子封锁了,三体被黑暗森林摧毁了,太阳系被二维压扁了,连宇宙都要坍塌了,物质不灭,但彼物已非此物。时间轴的那端是深不可见的黑暗。普通的地球人更是如朝菌惠姑般。于是,夜晚仰望星空时,竟自发出了庄子之问:“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当广阔与廖远成为一种威压,我忽然懂得了犹太人在党卫军驱赶下挖坑、脱衣、入坑的“顺从”。那曾是年轻时的我极不能理解的。
“也许还有爱!”但情毕竟得有物的依托,物变了,情焉能如初?
还有那个射手与农场主的假说。
科学家把神枪手一时兴起的随意行为,看成了自己宇宙中的规律; 把农场主每天定时喂火鸡中当作宇宙中的伟大定理。普遍与个别,大数据与偶发事件,到底谁才是那只命运之手?
作者着实了不起!将此岸、彼岸与红岸,过去、现在与未来,如此宏大的时空交织在一起,更是为宇宙社会学设定两条公理:“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这竟是整个故事的纲!所有的发展竟都在这两条原则下丝丝入扣!真想将那个文革被打死的科学家(抱歉,我还是记不住人名)提出的关于哲学与科学的问题再提出来,求作者一答。
忽又想起鲁迅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中关于淡忘的名言。《三体》中也谈到:拉开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之后,危机的迫切性淡化了,就使回忆从现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正是因为这样,回忆有一种功能一一为逝去了的灾难渗入当时也许并不存在的诗意的情调。但回忆的前提是,你还活着。
不能不佩服作者,在地球文明进化中看到并推演出了一个关于宇宙文明的演化史,且逻辑周延。当故事的结尾逐渐向我走来,我忽然想借庄子之言向那个彼时彼岸发问: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不知是否会像书中所写: 处于幼年的人类文明曾经打开家门向外看了一眼,外面无边的暗夜吓住了他,他面对黑暗中的广袤和深邃打了个寒战,紧紧地关上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