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电影《芳华》原著)》读后感_800字
《芳华(电影《芳华》原著)》读后感800字
今天开始阅读《芳华》,发现用电脑在微信公众号上看不计时,有些蓝瘦。
傍晚重新看了一遍《芳华》电影版,视觉和听觉冲击更大。
讲真,不知道说些什么。就像《芳华》片花里冯小刚导演说的:“没什么好说的,如果要说,那就是——这就是我们的青春。”也许好的电影把想表达的全都拍进电影里去了吧。
我钟情悲剧美,电影、书籍、音乐无一例外。因为悲剧更接近现实,我喜欢真实的东西;悲剧也更能触动我,让我流泪,我也钟爱感动泪流的瞬间。
刘峰是个好人,我敬他,惜他——敬他所有由衷的善意与善行,惜鲜有人懂他爱他感恩回报于他。我感慨于社会待他的不公。
虽说“好人有好报”,但这句话在刘峰身上显然不适用,他的结局是悲的。何小萍也是一个悲剧人物,从小(六岁)到大没受到多少尊重没得到多少爱。电影放到念她爸爸给她捎的信时我哭了,因为感动也因为同情。他和她就像被社会抛弃遗忘的人,同病相怜,最后相依为命。
看完电影,我疑惑着,何小萍的芳华在哪里?父亲离开后的寄人篱下、军装风波、内衣风波、“汗臭”事件、被调到战区救助站哪一件称心如意?刘峰的芳华呢?在其他女兵男兵练琴练舞吃好饺子插科打诨的时候他在干什么?他在做好事!除了那些只能挂在墙上的无关痛痒的奖状,他还得到了什么吗?进修的名额让给别人、被背叛被落井下石、伤了腰、断了右臂最后连老婆都跑了。
也许你要说,生活总是悲喜交加。但我执意——芳华是小穗子等人的芳华,不是刘峰的芳华,也不是何小萍的芳华。
记得文工团解散那晚吗?所有人泪流满面依依不舍,可缺了刘峰和何小萍,多少有些讽刺。
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刘峰和何小萍的——“一个始终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
刘峰和何小萍是整部作品最能让我产生共鸣的角色,当然也是最让人唏嘘的角色。
虽然刘峰好人没好报,但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心存善意并且乐于行善,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