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湖畔》读后感_800字

2019-08-30 02:15:50 读后感

《湖畔》读后感800字

为设悬而情节有悖常理,可谜题揭开,却让人如鲠在喉。

从成人角度,现实世界也许就有那般肮脏黑暗,可没人强迫你同流合污,即便为人父母对孩子的爱和希冀可以理解,放弃选择权随波逐流的家长恐怕也不值得同情。想起最近刚好看到罗马尼亚的电影《毕业会考》,状况何其相似:意外情况之下为让女儿顺利通过高中毕业会考得以出国深造,有海外良好教育背景、体面职业和社会地位的父亲,却有违医德,拉拢官员,买通考官,营私舞弊,行自己不齿之事,成为了自己不屑成为的人。而面对丈夫的行事,长期夫妻不和的孩子的母亲却一直持反对意见,不赞成用不公平不干净的手段为孩子铺路,当丈夫嘲讽妻子,大意是你就一辈子这样,到了只不过做个图书管理员,郁郁不得志,要让女儿也这样吗?这时母亲愣怔了一下,明显被戳心,但之后也只是淡然地说,这也没有办法,有时这就是代价~当时就对这位母亲肃然起敬。所以,一切打着为孩子名义的卑劣行径只会扭曲和伤害孩子,影片最终,女儿不肯接受父亲的苦心安排,父亲也幡然悔悟。

从小孩子的角度,儿童作恶确实让人不寒而栗。很早前看《恶童日记》,倒没觉得多邪恶,反倒是后来的电影《告白》、《狩猎》等,孩童天真无暇中近乎本能的邪恶真是令人发指。同样是东野圭吾先生的巅峰之作《白夜行》中的小兄妹,作者首先是带着同情在写,铺陈有力,感觉始终是温暖的,结局也让人唏嘘,但《湖畔》中看不出作者的好恶,对孩子们并无更多交待,即便是章太,我们只能脑补他所处的特殊家庭环境和所持的心境,像书中结尾俊介夫妇所想的那样,相信他作恶只是出于小孩子单纯的发心,而尽可能地体谅和宽容他。毕竟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争论由来已久,想我们大多数人本着美好初衷,还是一厢情愿地倾向前者吧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