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读后感_1700字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读后感1700字
5月11日我阅读完了人类简史,我个人喜欢前部分内容,因为前部分内容翻译的更易懂,描述的更加精彩,有许多观点第一次听说觉得挺有趣。至于后半部分知识和想法深奥读起来有些吃力,需要时间多读几遍多加理解,享受阅读的时间。有几个有趣的观点分享:
现存的人类并不是唯一的人类。 我们现在的人可以称为现代人,只有我们智人一种人类生存了下来。通过阅读知道远古时候人类至少有6个品种,如身材比较魁梧的尼安德特人,身材娇小的小矮人等。至于我们的亲戚们是怎么消失的,还没有肯定的答案!也许是我们智人?
还要说的是为什么我们智人会站在食物链顶端。我们都知道,人会说话,可是其他动物也有属于它们的语言,怎么就独特呢?
这个独特在于,很早以前智人就喜欢八卦,
人类的语言不光是传递消息,更在于人类赋予语言虚构故事的能力,是其他生物所不能具备的。尤瓦尔·赫拉利认为,宗教,金钱,帝国,现代社会等都是人类为统治秩序而虚构出来的故事,人类其实是生活在一个虚构的秩序当中的。
农业带来的是对人的枷锁而不是文明在农业革命之前人类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没有固定的住所,根据生存的需要,过着随遇而安且逍遥自在的生活。可能昨天左手抱着一个大西瓜走入一大片香蕉林,今天嚼着葡萄遇到一大片桃园,后天吃了一篮樱桃等食物多种多样。以前小麦水稻,就是现在人类主要的农作物在当时不过是和其他野草一样。因为食物的多样性,营养比较丰富,总体而言,都比较健康。每天工作的时间也比较短,最多工作3-6小时就足够,而且没有家务活要干,整体的生活这样看来是比较轻松的。但是自从有了水稻等农作物以后,人类的生活完全发生了改变。以水稻为例。首先,水稻需要固定的时间播种,还需要不断的灌溉,除虫,施肥等。所以人类需要在一个地方驻扎下来,每天还要顶着烈日不断的劳作。其次,由于人类演化为以小麦为食,所以水稻变得至关重要,不过邻里和动物们或许不是那么友好的,人类之间为了争夺更多的食物会大打出手,人类为捍卫食物要守在附近。还有,万一哪天天灾人祸,人类就会面临无粮可吃的危险境地。最后,水稻的营养并不高,人类缺乏营养,抵抗力等变弱,疾病频发。总而言之,水稻彻底的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使得人类的饮食变得单一,营养不足。而且也让人类固定下来,慢慢就形成一个家。反过来我们反而成为植物的奴隶。我们以为自己省下了时间;然而,我们其实是把生活的步调加速成过去的十倍快,于是我们整天忙忙碌碌、焦躁不安。
稀有物种灭绝并不是因为气候的变迁,而是拜智人所赐。人类的生活方式改变以后,人口大幅增加,然后不断的迁徙,第一次进行殖民的地方,就是澳大利亚。当人类历尽千辛万苦到了那里以后,发现环境跟之前的完全不同,除了一眼看不出多远的植被,还有各种从没见过的动物,比如已经灭绝的掠食者袋狮,无尾熊,双门齿兽等,但是自从人类来到这里不久,这些动物都消失不见了,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美洲,亚非大陆和偏远岛屿等地方。作者
尤瓦尔·赫拉利认为,地球史上最致命的生物物种便是人类。比如,在澳大利亚,人类第一次登陆的时候,看到这么多茂密的植被,人类的视觉被阻挡,人类没有安全感,或许会放一把火,扫除眼前的障碍,但是澳大利亚的这些以这些植被为食的动物们,便会因此而发生改变,人类等于间接的改变了澳大利亚的生态系统。但是也有可能,人类看到这些巨大的动物们,觉得害怕,会动手屠杀,但是这些与世隔绝的动物们,并没有和人类打过交道,不知道人类的套路和想法,等它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被干掉的差不多了,再加上大型动物的繁殖十分缓慢,从而就灭绝了。但是所有的这些都是因为人类的到来而改变的。
后面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对宗教,金钱和帝国进行了大量的论述,对科学,欧洲帝国和资本主义的关系也进行了大量的论证,也试着帮助我们找到幸福的真谛。人类幸福不会持久!他们认为,人类的生化机制就像是个恒温空调系统,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都要想办法保持恒定。虽然遇到某些事件会让温度暂时有波动,但最后总是会控制调整回到原来设定的温度。
这本书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