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电影《芳华》原著)》读后感_800字
《芳华(电影《芳华》原著)》读后感800字
总是很抗拒看中国建国后为时期背景的书,尤其是文革时期,总让人感叹“人怎么可以这么惨?这么无脑?这么丑恶?”一想起那段时期,就会想起大饥荒,红卫兵,批斗,死亡。记忆都是要掉渣一般的老旧与灰蒙。这次鼓足勇气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感触颇深。
比较喜欢将书比作食物,这本书有如覆盆子,那种浑身荆棘,叶上都长小刺的灌木结下的红彤彤的一个个指甲尖儿大小的果实。灌木用刺将它紧紧守护,费劲气力采摘到,吃起来却又苦又涩。我想《芳华》所描述的故事也是这样,被那代人用自己紧紧的守护,甚至带入了黄土。我们再品尝的时候才会惊叹这段故事的苦涩。
对于严歌苓最早的记忆来自于她的一句:“所有迫害都是自卑的表现。只有自卑者才会把别的国家的人当粪土。践踏烂了,他们才会肆无忌惮的大笑。而这笑声中藏匿的懦弱,他没办法比你高,所以用残酷血腥的方式迫使你低。”当时还在高中,就觉得这个女人真厉害,一针见血。看完这本书我想这句话用在书评了大概也是合适的。红楼里的人见不得刘峰的好,见不得那无私真诚的善良,因为刘峰如同一个光芒万丈的太阳,将他们人性本来的样子都对照得体无完肤,所以大家在一边享受刘峰的善良,一边等待着他从大理石基座上摔下来的那一刻,等着践踏,践踏过后才长舒一口气“世上原来也没有圣人嘛!”
而小曼在文革时代是个悲惨的产物,父亲被批斗自杀,母亲改嫁,作为拖油瓶的她早早学会了低声下气,早早看清了世态炎凉,在刘峰落下大理石基座的那一瞬间,只有她记得刘峰的好,只有她默默的发自内心的爱着这个一米六九的山东汉子,哪怕是上了战场,哪怕是再见到断了右手的他。
林丁丁,郝淑文,小穗我们其实对于刘峰都有愧都有人性中自私的一面。这部书中的五个人完全可以代表芸芸众生中的五类人,不会有人把人分成三流九等,但是自己的内心早已把自己给分成了不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