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观卖血记(第3版)》读后感_800字
《许三观卖血记(第3版)》读后感800字
余华的作品,总是真实得让人不寒而栗、不忍卒读。这些被历史遗忘在角落的小人物,粗糙、鄙俗,却有血有肉、有情有义。许三观从年少时觉得好玩儿而卖血,到后来通过一次次卖血而渡过人生的一次次难关甚至差点丢到性命,卖血几乎串联了他的整个人生。本来是一件可悲的事情,但是他以可以卖血为荣、为幸运,这种不知道自己有多可怜的人,才是真的可怜吧。
小说当中有大量的人物对话,这些看似寻常的对话有着神奇的魔力,好像在你面前演开了电视剧,又好像当时你就在现场。这些人物没有主角光环,只有烟火气和尘土气,让你觉得平淡、真实、暖和。作品中的比喻也像大白话一样浅俗,但是同样有强烈的画面感,比如说许玉兰在大街上受罚,整个人变成了问号的姿势,夸张又贴切。
让人感动的还是那些细碎的东西。许三观和许玉兰吵吵闹闹、欢喜冤家,但是在细水长流的日子里成为了不离不弃的亲人,在饥荒的年代,许玉兰会在许三观生日的那一天为他多煮一点饭,许三观会在许玉兰遭到冷嘲热讽时坚持为她做饭,并偷偷把菜藏到米饭底下。许三观面对不是亲生儿子的一乐,从开始的卖血的钱不会给一乐花,到后来为了一乐卖血差点丧命,不给花有不给花的道理,给花有给花的情意。感情,就是这样一报还一报的吧。还有一乐住院时,何小勇的女人是借钱最多的,这也是还了当时许玉兰让一乐去喊爹的恩情吧。
还是隐隐觉得可怜,一个时代下的小人物,在所谓的政治领导下,是迷茫的、盲从的。他们不去抱怨当下政策的好坏,只是考虑自己应该怎么活下去,这是他们的局限性,也是他们必须要做的事情,然而清醒是一件好事情吗?如果许三观许玉兰当时清醒,不接受大家的批判,她可能会不堪屈辱上吊自杀。恐怕愚昧有时候是好事情,它让你别想那么多,咱老百姓最要紧的是活着。
是啊,余华作品里的人物,总让你看到蓬勃向上、永不止息的顽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