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电影《芳华》原著)》读后感_1400字
《芳华(电影《芳华》原著)》读后感1400字
《芳华》——不做佛系好人
BGM:《Non ci conosciamo》-Maurizio Filardo
这年头说谁好人,跟骂人一样。
最近“佛系”很火,所以借用流行用语评价刘峰“佛系好人”,可能也不为过。
至于“佛系三连”,一样适用;
都行——为了给结婚的炊事班战友省钱,连夜为其打造了俩沙发。林丁丁问他改天给她也打一个,他说都行。
可以——食堂吃饭时,专挑没人愿意吃的煮破的饺子。别人不可以,他就可以。
没关系——拱手相让来之不易的大学进修机会,政委说机会不容易,他说没关系。
当然这些也给他换来了连年的“标兵“,他也被同志们热情地称呼为“雷又锋”。
日常的表彰大会,专题报告会也让他出尽风光。
然而这并没有给他带来好结局。
经历过“触摸事件“后被处理下连队,又上战场炸掉了右胳膊后,至此他终于明白
早在二十岁的时候,他把一辈子的英模会都开完了
他早看穿英名是不作数的,不能用来兑换真情和幸福
你们翻脸翻得真快呀,昨天还那么拥戴我,在选举雷锋标兵的会上,只见一片齐刷刷的手臂竖起的青纱帐,眨眼间就是一片齐刷刷的拳头
好人活得很累。
所以当刘峰上了中越战场,运送补给的路上遭遇伏击,并被打掉胳膊,那一刻,他倚在车轮旁,两眼发呆瞳孔发散,他心里一定在想些什么;再到之后,一名误打误撞的货运司机救了他,他却在生命垂危之际,选了一条和生命通道相反的“错路”,让补给车优先到前线。
我想,刘峰倚在车轮旁,望着夕阳,心里想的便是:“就这样吧,死去吧”。
他潜意识里有求死之心。
他被那个念头点亮过一瞬,此刻那念头在他灵魂里燎原了。
我想,他需要这样的死,死在战场,死在这个所有人都要求他做好人做好事并且不能有七情六欲的社会下。
我想,他确实应该死,死在战场,死在冲锋的路上,死在他自己以及无数战友的血泊中。
我想,好人真正最好的归宿是,在做完那件终极好事后,立刻死去,这件好事就将他的人生定格,为他加冕。
“好人是圣人”——从古到今,世人就把好人等同于圣人。
所以在世人的认知中,做好人是不求回报的,好人是观音菩萨,好人是如来佛祖。
“他怎么敢爱我!”
林丁丁一句,就把刘峰的人生改变了。
在大家眼中,刘峰这样的好人,活雷锋,雷又锋,怎么能动儿女情长!好人怎么能泡妞呢?好人是不能有七情六欲的。
“雷锋千好万好,跟他接吻恐怕接不了的,会恶心了雷锋,也恶心了她自己。”
如果好人做了一些感觉起来比较低级趣味的事情,世人就会愤怒起来,
“你怎么能够这样!!!”
所以,等好人做了“低级趣味”的事后,对他的讨伐就开始了。
刘峰,先是被控诉“强暴”,又被保卫干事引诱,接下去就开始了公开批判了。这个不久之前才受过表彰的雷又锋,如今低着头等待着所有人的批判。
但不知谁开了个头,把所有人的坏话都引发了。我们的孩提时代和青春时代都是讲人坏话的大时代。“讲坏话”被大大地正义化,甚至荣耀化了。谁谁敢于背叛反动老子,谁谁敢于罢领导的官,谁谁“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都是从讲坏话开始。
是的,所有人。
一旦发现英雄也会落井,投石的人格外勇敢,人群会格外拥挤。
那个年代,好人,不合群,好人才是非主流,社会的价值观颠倒了!
实话说,做好人,是他噩梦的开始。
好人都孤独,好人非主流,好人还可能被逼捐。
佛系好人——滥好人,不算好人。
社会复杂,哪来好坏。
不做好人,好人真的不一定有好报。
To be or not to be这么着还是那么着,你自己决定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