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传》读后感_1400字
《毛泽东传》读后感1400字
如果历史上没有这样真实存在的人物,如果他不是共和国的缔造者,我会怀疑这是虚构小说中男主角光环过重的某个角色,可他曾鲜活地在这世上生活过,他曾为这片土地、这个国度建设发展用尽了毕生的心血与精力。
关于他一生传奇故事,书中的描绘总难免让人吐槽,毕竟作者是外国人,中国人的一些情感伦理道德及思维方式并不了解,故事就当故事,最终的总结倒是还算客观。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纵观一生,主席一直坚持走“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路线,一直在激烈的反抗战斗——跟家长,跟老师,跟学校,跟当权者,跟侵略者,跟政敌,跟混乱的社会秩序,还有他自己错误的领导。他极度有主见——不允许任何人操控自己的命运,也不给其他国家丝毫操控中国命运的机会;极度乐观自信——坚信自己的判断与决定,不撞南墙不回头;极度坚韧勤恳——屡败屡战的工作狂;极度分裂——提倡他人提出批评又难以接受批评却自己常自我批评。正是这样的性格,让他在战火纷飞的动荡年代里带领千千万万中国人推翻旧的社会制度,为新中国的成立建立卓越功勋,成为全国人民仰望的太阳。这种仰望给了他极大的鼓舞与信心,就像他给人民带来的希望一样。可是,现在的环境变了,如同封建帝王之路一样,,越往上走越孤寂。他不再是与子同袍、与军同行的长官,不是共同作战打倒侵略者、推翻政敌的革命战友,而是权力风暴的核心,是共和国执政党的最高领导人。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官僚主义并没有随着帝制的推翻而立即消失,庙堂之上翻云覆雨的权力引起无数人窥探觊觎,一时间风云暗涌,阿谀谄媚的,阳奉阴违的,狐假虎威的,争权夺势的,明刀暗箭从四面八方向着最高最亮眼的靶心呼啸而去。还有沸腾的民情,家门口虎视眈眈的豺狼虎豹。高处不胜寒,他被浮云遮望眼,渐渐迷失了自己。在一片激昂的赞歌里,他听不见逆耳忠言,诤言相劝,带着他极端的乐观自信和坚定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才学走路的新中国一个趔趄摔得鼻青脸肿。很疼,很痛,有点难堪。他逐渐清醒,开始自我批评反省,用他的坚韧力挽狂澜,控制局面。纵然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然而,廉颇老矣!
他的功过是非,从未停止过辩论。有多少歌颂,就有多少诋毁。于国,他奋斗一辈子,眼看已经功成名却晚节不保;于家,他没给过什么温情,亦没享受过什么天伦,这惊心动魄的一生啊,竟像封建帝王般有几分悲凉,让我唏嘘不已。
到底该如何评价他?作为出生于丰衣足食,和平安定的90年代的人,享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成果,连着wifi用电脑或智能手机围观评论各种咨询视频,如果我仅以几分功过评论老一辈革命家的一生,对于穿越枪林弹雨熬过苦寒压迫的他们来说会不会太不公平了?那些过错真的只是某一个人的过错吗?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已经推倒了旧的社会建立全新的社会制度和政权,老一辈革命家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接下来共和国的发展与建设需要下一辈及后辈们担起,如何发展如何建设,这些问题的探讨比那些几分公几分过更有实际意义吧?
如何评价他们呢?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碑文最合适: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