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红玫瑰与白玫瑰》读后感_2100字

2019-08-27 10:28:48 读后感

《红玫瑰与白玫瑰》读后感2100字

  • 真遗憾!人到青年才这么认真读一读我们的大家之作,以前不太喜欢男女爱情之类的小说,今天读完,觉得张爱玲笔下的爱情故事最真实,最动人,最警醒。张爱玲自称:“我甚至只是写男女之间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没有战争也没有革命,我以为人在恋爱的时候是比在战争或革命的时候更素朴也更放肆的。”
  • 尽管这个名字虽然叫做《红玫瑰与白玫瑰》,但是里面包含了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娇蕊和丽鸥,也包含了著名短篇小说《倾城之恋》,一个悲观至极,一个喜剧收尾,但是都有人生苍凉凉之意。
  • 张爱玲的小说,无论结局是好是坏都给人以一种悲凉的感觉。张爱玲文笔冷静,小说常用第三人称即“他”来描写,以一种全知的视角来叙述,小说中虽然没有掺杂太多作者个人的情感,但是感情基调悲凉。
  • 到底经历了什么,可以让一一个女作家将男女之事刻画的如此精美绝伦,如此暗伤心神。让我情不自禁走进作家张爱玲的世界,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8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本名张瑛,1920年(一说为1921年)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张爱玲的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爱玲系出名门,祖母李菊耦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鸿章之女。不过她的童年是黑暗的,生母黄素琼流浪欧洲,剩下她和弟弟在父亲和后娘的监管中成长(详见《私语》)。或许这是导致张后来的作品充满悲观跟势利的主要原因。她笔下的女性是实实在在的:自私、城府,经得起时间考验。就是这些近人情的角色的永恒性加重了她文字里苍凉的味道,反复地提醒着我们所有现今的文明终会消逝,只有人性的弱点得以长存于人间。至于她本人亦是斤斤计较的小女人:摸得到,捉得住的物质远较抽象的理想重要。
  • 父母离婚后,张爱玲为躲避父亲毒打逃到了母亲处,母亲给了她两条路,让她选择:“要么嫁人,用钱打扮自己;要么用钱来读书。”张爱玲选择了后者。然而,母亲的经济状况一直不好,而母女间的矛盾也在一天天间慢慢地,以一种不易察觉的形式在一天天间激化。张爱玲说:“这时候,母亲的家亦不复是柔和的了。”中学时期的张爱玲已被视为天才,并且通过了伦敦大学的入学试。后来战乱逼使她放弃远赴伦敦的机会而选择了香港大学。在那里她一直名列前茅,无奈毕业前夕香港却沦陷了。关于她的一切文件纪录尽数被烧毁。对于这件事,她轻轻地说了几句话:“那一类的努力,即使有成就,也是注定了要被打翻的罢?我应当有数。”大有一种奈若何的惋惜。
  • 很多人一直不明白,年轻聪慧的张爱玲为什么会看上人到中年而且已有家室的胡兰成。首先,这与张爱玲的经历有关,再就是与胡兰成性格才学有关。张爱玲虽然出身豪门,由于父母的离异,自小心灵受到过严重创伤,张爱玲的性格孤寂,不爱言语,也不善与人交往。胡兰成呢,不仅风流倜傥,也很会讨女人欢心,另外,胡兰成有才气、文学修养高,更重要的是,胡兰成对张爱玲的作品理解深刻,毋庸置疑,胡兰成对张爱玲的创作也能提供帮助,他们相爱之时,正是张爱玲创作的鼎盛期。爱玲不仅明智而且善良,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她都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也从不放弃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抗战结束时,胡兰成躲到了温州乡下,由于胡兰成的风流成性,张爱玲清楚自己不再爱他,当然,她更清楚他早已经不爱她了,但是,在胡兰成最落魄的时候,她没有马上抛弃他,而是等到他安全以后,才写信与他断绝关系,顺便还把自己的稿费邮寄给他。这里与桑弧的爱情故事不做太多介绍。
  • 浮华褪尽,人比烟花寂寞。人这一辈子,活的真是不容易。“短的是人生,长的是磨难。”张爱玲的这句话道出了,人这一辈子,活着,不易。爱情还没有来到,日子是无忧无虑的,最痛苦的,也不过是测验和考试。当时觉得很大压力,后来回望,不过是多么的微小。有些人注定是等待别人的,有些人是注定被人等的。缘起缘灭,缘浓缘淡,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我们能做到的,是在因缘际会的时侯好好的珍惜那短暂的时光。
  • 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故事不得不让我们明白了人性的可怕,将述了振保的情史来展示两性之间对恋爱和婚姻的差别。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爱情经得起风雨,却经不起平凡,风雨同舟,天晴便各自散了,何其可悲,何其苍凉!
  • 《倾城之恋》中的开头写道“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故事——不问也罢!”结尾虽然白流苏如愿以偿嫁给了范柳原,但是作者却冷眼说道“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了。”“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个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以及呼应开头的胡琴声又响起。战争的混乱使白流苏认识到人的生命在大动荡中微不足道,所有关于爱情的实验到头来都经不过乱世的冲击,白流苏范柳原不过的婚姻,不过是两个战乱中的人对未来的迷茫对生命难以把握的结局算是圆满吧。。
  • ending﹉﹉﹉继续读她的小说~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