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_1400字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1400字
从《四世同堂》到《白鹿原》,从《白鹿原》到《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我读的第一篇浩荡的时代小说,是高二时的《四世同堂》,从前桌那里翻了几页,便被那时代变迁的风起云涌,洪流之中的人情冷暖所吸引,正恰当年还未疑心教学中对当代制度的美化,这书自然是作为同情旧时代人们的佐证,虽是伤怀,底色却是身处新时代的庆幸和骄傲。时至今日,已走出校园近五年矣,那种庆幸和骄傲稍退了些,想必再读,要读出个借古讽今的味道来了,难怪老舍先生当年被批判为反革命大毒草,被逼的投湖自尽。只是,时光久远,书的情节已记不起来了,于是,又遇到了这本《白鹿原》。我是通过电影知道这本巨著的,也许是电影不够精彩吧,因为电影除了地道的陕西口音和香艳情节能勾起我的一些兴趣之外,似乎没有什么出彩或者震撼的部分,对书也就没有了找来读读的冲动,上周偶然看到一篇文章,言及电视剧版的《白鹿原》,又把原著夸了一番,恰巧许久没有读小说,便找来看了看,哪儿想啊,这一看,似乎又回到了读《四世同堂》时那种废寝忘食的状态来了。同样是时代的变迁,只是立意不同了,老舍先生分明刻画了旧时代的丑恶,而白鹿原似乎描绘着传统宗族社会的安宁和美好,一派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景象,村民们安守着传统的道德伦理秩序,白嘉轩同志也一边致力于自己传宗接代的任务,经营着家庭生活,一边履行着族长的义务,努力的塑造着道德楷模的形象,维持着仁义之村的招牌。读至此处,全然不见旧社会的丑恶,尽是袅袅炊烟的美好与安宁。反而是黑娃与小娥冲破世俗枷锁的惊世骇俗,成为了这安宁与祥和气氛中的杂音,随之而来的,是时代潮流呼啸而来的灼人气浪,国民革命,清帝退位,民国初立,军阀混战,国共合作,内战爆发,抗日战争,继续内战,直到白鹿原解放,在这跌宕起伏的时代浪潮中,白鹿原一边被动的理解着似乎是突然发生的激烈的变化,一边在洪流之中被碾压着撕裂着,原上的人们,继续着自己的故事和宿命。人啊,想要安宁而不可得,即使是恪守传统道义,也依然无法躲避时代的摧残。我对妻说,读罢此书,心生悲凉。这时候,《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恰好读到了新中国部分,白鹿原上的故事似乎在吴晓波的书中继续着,土地革命,社会主义改造,三反五反,人民公社,大跃进,包产到户,改革开放,原上的农家们,在新时代里继续飘摇着。由不得自己。吴晓波说,在新中国建设中,农民最先得到了背叛,期待中的美好生活没有来到,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卷入厄运,才在包产到户时才回归正常,而此时,土地所有权早已易手了。读到此处,我心中泠然冒出两个字来,“炮灰”!近代的世界,人类已经通过科技获得了巨大的能力,弱肉强食的生存格局渐渐形成,无论你愿不愿意,喜不喜欢,火炮终究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虚弱无力的老大帝国被后来居上的列强蹂躏,这才开始了百年来的中华民族崛起奋斗。格局如此,弱肉强食,已是定局,由不得你我,即便在国家内部,也一次次的上演着这冷冰冰的现实,弱者之肉,强者食之!吴先生分析鞭辟入里,虽然有些政策性建议窃以为不切实际,但先生的大历史格局令人敬佩,受益匪浅,只是,从根本上来说,公平公正,从来都不是理所应当的,也不是顺乎自然即可发生,在弱肉强食的时代里,只有让自己变得强大,才不至于被时代所遗弃,才真的拥有争取公平公正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