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2》读后感_800字
《明朝那些事儿2》读后感800字
花了六个多小时看完第二本。平白直述的故事加上一些调侃的语气,使一段段历史生动地呈现出来。刀光剑影的战争,杀人不见血的宫廷权利之争;什么亲情,友情,爱情在权利面前都什么都不是。看那跌宕起伏的个人和国家命运,比起那虚构的电视剧精彩多了。
第二部的故事情节大概如此:朱棣虽然抢夺了侄子的皇位,但历史证明他是一个非常英明的皇帝。他和父亲朱元璋很像,精力充沛,勤勉治国。他的主要贡献是:修了一部永乐大典。《永乐大典》的伟大之处正在于此,它绝不仅仅是一部书,而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传承、自强不息的精神。朱棣所做的另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情就是迁都,而迁都这种事情无论在哪个朝代都是一件大事。朱棣做的另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情就是迁都。 他把都从南京迁到了北京。所以北京的故宫,天坛,北京今日的繁华都来源于朱棣的迁都决定。迁都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控制北方边界。还有郑和的几次下西洋,与西洋各国建立了良好的外交。他又亲自出阵,讨伐北方蒙古部落,平定天下。朱棣时代是盛世时代。
朱棣之后是他儿子明仁宗朱高炽。他是个仁厚宽人的皇帝,只可惜只做了一年皇帝就死了。在他期间,明代历史上最强内阁之一——“三杨”内阁就此形成。杨士奇,杨荣和杨溥。
朱高炽之后是他儿子朱瞻基继位-明宣宗。他也是位好皇帝,勤于政事,恢复生产。灾明宣宗期间,文官内阁的权利越来越大,他们不但干预朝政,还批评皇帝。于是皇帝们只能用太监去制衡大臣。朱瞻基也只做了十年皇帝就死了。
之后是明英宗朱祁镇继位。他这一生用错一人,打错一战,使明朝处于很危险被动的局面。自己也被沦为人质。那人就是王振。后来由于于谦的出现,力挽狂澜,使明朝不至于沦落到北宋的下场。不过对于朱祁镇来说,他从皇帝到人质,最后平安回归,重新坐上皇帝的位置也算是历经风雨,尝尽人间冷暖。原来仁厚的弟弟朱祁钰从代理皇帝到六亲不认,坐上皇帝宝座,还有众叛亲离。所谓皇帝,真是孤家寡人,虽权利无限,然而其中的心酸更是无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