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传》读后感_1400字
《毛泽东传》读后感1400字
个人认为毛泽东有争议地方大概有三点,一是1928年井冈山地区开展清党,至1930年席卷赣西南的\\肃AB团\\,是一场残酷的党内清洗运动,直接导致苏区的\\富田事变\\爆发。二是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权利改组,全党思想改造,审查干部的历史和肃反,完成党内全盘领导的毛泽东基础工程,建立起有别于苏俄并一整套烙有毛鲜明个人印记的中共新传统,确立自己独一无二的权威。三是建国后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自五十年代中后期,毛再次强化自己领导上的至高无上地位,周恩来1958年受到批评,1959年庐山会议,再掀历史老账,斗争彭德怀,张闻天,指责朱德,延安整风时期两顶帽子重新飞舞。到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毛将他在整风期间提拔的刘少奇,彭真,陆定一等全部打翻,刘等只能束手待毙,连招架之力也没有,不过这些也是刘等自己自食其果,当年刘等将毛捧为至尊自圣,使毛得了予取予夺,凌驾于全党无人制衡的绝对权利,刘等意识到这一点已太晚,这印证了毛一句名言\\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毛没有出国留过学,他把改造世界的愿望从教室和书本里带到政治竞技场中,谋略来之于他对中国古代政治术的熟练运用,也源自于他对俄共\\格伯乌\\手段的深刻领悟体会。他在解放人们方面是光辉的,但在管理复杂的政治事务和经济建设方面则是不成功的。
使他登峰造极、稳居领袖高位的精力出自他的争强好胜个性。而这种个性又悲剧性地妨碍了他信任那些有着同样理想并能和他一起工作来逐步实现理想的同僚。 毛也是人不是神,对于一个人不可能完美无缺,对毛这样一位英雄不能过于吹毛求疵,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毛泽东都是20世纪最杰出的历史人物。
威尔逊先生在本书的结构安排上采取了以毛泽东的政治生涯为主线,兼顾他在其他领域中活动,同时穿插其个人生活的写法。这种有主有次、有详有略的全方位考察,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再现毛泽东极富特色的个性风貌。 读起来有点意思,比中国作者胆子忒大了,简要摘了书里几段话,挺有意思:
(寻章摘句):张国焘,后来成为毛的政治对手,他把毛描绘为“一位较活跃的白面书生,穿着一件布长衫”,“也脱不了湖南的土气”,“他的常识相当丰富,但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很少。他健谈好辩,在与人闲谈的时候常爱设计陷阱,如果对方不留神而堕入其中,发生了自我矛盾的窘迫,他便得意地笑了起来”。
一起成长的发小萧三就他在1921年所了解的毛的能力作了如下概括:“首先,我心底认为毛是这样一个人:他费心尽力非常仔细地计划他所要干的一切事情,他是一个伟大的阴谋家,一个伟大的组织家。第二,他能够非常精确地估计他的对手的力量。第三,他能征服他的听众,使他们着迷。他具有一种说服别人的可怕的力量,很少有人能不被他的话语所打动。你要是同意他的话,你就是他的朋友,否则,你就是他的敌人。”
毛清楚地记得在广州听孙中山讲话以及与他交谈的情景。毛说:“他是一个演说家,一个鼓动家,讲起话来雄辩有力,赢得了一片掌声——他不容别人与他争论,或提出他们自己的观点。实际上他的话水分很多,油很少。他不讲民主。”
当日本领导人就侵华战争向毛道歉时,毛回答说:“不用道歉,没有你们的皇军侵略大半个中国,中国人民就不能团结起来对付你们。日本皇军使我们党的军队发展壮大,达到100万人,解放区的人口达到1亿。”毛顿了一下,笑着说:“你们说要不要感谢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