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读后感_2400字

2019-09-05 16:33:31 读后感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读后感2400字

曾经在网上看到这样一组有意思的数据,说得是一分钟能在互联网产生多大的数据?

一分钟内:YouTube用户上传48小时新视频;Google收到2000000次搜索请求;Facebook用户分享684478条信息;Twitter用户发送超过100000条微博;苹果应用下载超过47000个;Instagram用户分享3600张照片。

而这些数据和信息都会通过我们每个人拥有的信息终端器也就是手机或者电脑送达面前,这还不包括我们每天报纸、电视、阅读、广告、道听途说接收的信息。

于是人们说,互联网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迎面而来,我们也看到了信息爆炸最好的一点:在形成个人知识体系架构方面,它是个特别棒的帮手。网络的本质在于互联,信息的价值在于互通。想让信息为己所用,提高信息的搜集和整理是个重要的能力。

2017年11月,江西人民出版社引进出版了一本日本作家奥野宣之的新书《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就是教大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用我们老辈人说得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录方法,把个人收集的信息整理归档到纸质笔记本上,然后从中不断获取灵感为己所用,助力个人的工作、生活和事业的一本书。

奥野宣之以前在国内出版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也是当下热销书。他原本是日本同志社大学新闻专业毕业的,曾经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工作的日常需要他搜索积累大量素材信息。他把自己的收集方法提炼了一下,成为一个系统的信息整理术。

后来他凭借这套笔记整理术被称之为日本有名的“笔记本作家”,写作了一系列关于如何记笔记的书籍,并且以此为生进行传播、教学、推广,备受拥趸。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是作者2008年就在日本出版了的一本书,10年过去,奥野宣之依然坚持用这种记笔记整理信息的方法,并且再版时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添加补充,可以说这种信息记录方法是经过作者长时间实践检验的。

因为坚持做一件事情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如今各种云存储的电子笔记本也飞速发展,所以,奥野宣之也提醒,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学者和记者。我觉得更适合本子控读者,如同坚持阅读纸质书的读者一般。任何方法,喜欢并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构建都是可以借鉴的方法,多了解学习总没有坏处。

阅读后汇总整理书中主要讲述了以下三方面内容:

1个笔记记录方法:

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这本书中只传授了一个记笔记方法:就是“一元化笔记法”,通俗理解就是笔记本是个筐,啥都可以往里装。

平日里将自己获取的无论是来自网络、书籍、报纸、会议等等各种各样有价值的信息都保存在一个笔记本里,随时可以反复翻阅。

然后实施这个笔记法操作方面他提醒注意遵循三条规则:

一是一元化,即笔记本记录一本通,养成任何摄取的信息、自己形成的思考都坚持记录在一个本子上,这样每天上下班只随身携带这一个本子即可。

二是时序化,即记录的顺序按照先后时间有序进行,在本子上从头至尾进行记录,不能跳页记录,完全记录完整,用完一本笔记本再用下一本。

三是索引化,即自己在笔记本的开头两页留出空白,整理一个类似于书目的目录一样的索引,这样查询笔记本的资料容易很多,如果有时间制作电子索引归档查询起来就更加方便了。

22个笔记记录技巧:

看似很简单都往一个筐里装的记笔记方法,奥野宣之为了让记笔记更加有条不紊,不是那么杂乱无章,还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书中着重强调了有效的操作路径,即日常记笔记的技巧。

除了他个人研发的利用符号进行速记,还有我们从小学就知道的日记式记录法,还有随手点点滴滴进行记录,在每次记录时注明标题,还可以画好前后的分割线,在上下留出空格以备补充添加,甚至还有为了让记录兴趣盎然如何使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记录等等很多技巧。

但我个人阅读后觉得最有收获的就是“葱鮪火锅式笔记记录法”。所谓“葱鮪火锅式笔记记录法”就是让自己摘录的他人的信息和自己从这个信息中感悟到的知识点利用符号“○”和“”标记交替出现。

而“○”和“”这两个符号交叉出现很像日本的葱段和金枪鱼料理,特别形象的一种记录技巧,让读者一下子记忆深刻。

其实“葱鮪火锅式笔记记录法”主要的内涵为了让我们面对信息录入时能形成即时思考的过程。作者认为,一个人能产生知识核心的,只有能打动自己的东西和对其产生问题和想法的主观意识,所以需要随时思考点滴记录。

记笔记重在知识转化:

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收集信息》一书中,反复强调他发明一元笔记记录法也是为了将学习记录信息为己所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中离不开日常的有效积累,通过坚持不懈地积累让知识产生链接,然后孕育产生属于自我认知的知识体系。

他在书中引用美国广告大师詹姆斯的一句名言:“所谓创意,就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用以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

学习或者写作都是一个长期坚持,慢慢转化的过程。写不出来是因为积累太少,我们总是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是说明了多读多看多记才能有所收获。

作者总结输出能力提高的五个步骤:收集、咀嚼、发酵、顿悟和具体化。

人的知识转化是有了输入才有输出,做笔记只是完成了信息输出的第一步,也就是日常取材。作者建议大家将发现之事、疑惑之事、在意之事、所思所想随时记录,这个记录的过程就是训练了思维能力的过程。

有了思维训练的意识以后,才会反复咀嚼,也就是记了笔记要经常翻看,不能记完就放置一边束之高阁了。在反复查看的过程中不断打通知识的壁垒,形成链接,然后重组知识,就会有所顿悟,及时写下来,就是抵达将新知识生产后具体化分享的新路程了。

总而言之,读完这本书,让我深深感到生活的乐趣无所不在,一个好的习惯养成受用终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就是给自己制作一本编年史。

文字形成的东西是具有恒久记忆的,很多年过去,你回头看看,当年文字中的你,曾经幼稚曾经烦恼曾经开心,所有的喜怒哀乐都是陪你慢慢变老的丰富人生资产。

笔记不仅是人们积累材料的手段,更代表了一种热爱思考、时刻不忘吸取知识、认真对待生活、重视自身修养的积极态度。分享给大家这本书,愿我们能收获更有意义的人生。

  • 《精彩人生的一分钟小习惯》_读后感_400字
  •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_精选读后感_400字
  • 《思考,快与慢》_读后感_400字
  • 《人类简史(新版):从动物到上帝》_读后感_400字
  • 《解忧杂货店》_精选读后感_400字
  • 《小狗钱钱2》_读后感_400字
  • 《月亮与六便士》_读后感_400字
  • 《嫌疑人X的献身》_读后感_400字
  • 《追风筝的人》_精选读后感_400字
  • 《三体(全集)》_读后感_4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