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我们仨》读后感_800字

2019-08-24 02:29:38 读后感

《我们仨》读后感800字

纪念杨绛先生——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锺书去世。我们仨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这是杨绛先生在《我们仨》正文部分的最后两段话。2016年5月25日,杨绛先生结束了寻觅,踏上归途,享年105岁。从此以后,“我们仨”,再也不会失散了。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书写的家庭回忆录,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梦为媒,用梦境这种虚实结合的方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


在梦境里,杨绛用古驿道来指人生,驿站象征寓所,我们仨在船上相聚后又别离,杨绛先生说,这是一个“万里长梦”,“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



然而,终究是梦。即使万里,也有走完的一天。“我睁开眼睛,我正落在往常变了梦歇宿的三里河卧房的床头。不过三里河的家,已经不复是家,只是我的客栈了”。我们仨失散了。


“万里长梦”醒了,回忆正式开启,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这是《我们仨》的第二部分,详实记录了自1935年杨绛先生和先生钱锺书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到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求学之路艰辛快乐的时光,喜得爱女的欢欣与呵护,战争年代的相互扶持与成长,亲历政治运动的豁达与安然,杨绛先生用平实的文字,记录下一家三口相携度过的人生岁月,让读者与她一同沉浸于苦难与幸福、快乐与忧伤交织的人生实境中。


生活的平淡和睦,夫妻的恩爱相依,女儿的可爱孝顺,也许正是有着太多温暖和欢乐,当看到杨绛先生说“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写下“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的时候,每个人都会被这种离别的悲恸击中。战争时期上海沦陷时,钱先生曾对杨绛说“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如今,我们仨,再无生离和死别了。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