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读后感_2300字
《信》读后感2300字
信
东野圭吾
◆ 第2章
>> 东野圭吾通过《信》告诉了我们关于歧视的两个“真理”:一、歧视是本来存在且威力巨大的;二、歧视是理所当然必需存在的。
◆ 第6章
>> 今后不管是说穷,还是说父母双亡,谁也不会同情的。只要知道是武岛刚志的弟弟,大家都会回避的,不愿意沾上边儿。
◆ 第15章
>> 那个唯一的亲属还在拖后腿,包括这次——直贵想说,又忍住了。
◆ 第18章
>> 别有事没事地来信就好了!这就是强盗杀人犯弟弟的想法。不写回信正是想疏远的意思,你怎么就没有意识到呢?自己写的信,对弟弟来讲,是把他束缚在厌恶的过去的枷锁,怎么就不明白呢!
◆ 第22章
>>门关上以后,直贵还是那样坐着。一天中发生了各种各样的事情,来了各种各样的人,又都走了,最终还是独自一人。
只是得到了本应得到的结果,他自言自语道。放弃,对于自己已经习惯了,今后一定还会继续,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自己的人生。
◆ 第26章
>> 我自己的人生啊。我这一辈子再也不可能站到前台来了,就跟乐队不能登上舞台一样,在电器店上班却不能在店里工作。”
◆ 第27章
>>正是这样。人都有着各种关联,有爱情,有友情,谁也不能擅自将它切断。所以绝对不能认可杀人。从这个意义上讲,自杀也是不好的。所谓自杀,是杀掉自己。即便自己认为可以这样做,他身边的人不一定愿意这样。你哥哥可以说像是自杀一样,他选择了社会性的死亡。但是,他没有考虑留下来的你会因此多么痛苦。靠冲动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包括你现在受到的苦难,都是对你哥哥所犯罪行的惩罚。”
>> “方法只有一个,孜孜不倦地一点一点恢复他与社会的相容性。一根一根地增加与他人联系的线。等形成了以你为中心的像是蜘蛛网一样的联系,就没有人无视你的存在。这样迈出第一步的地方就是这里。”说着,他用手指指着脚下
◆ 第35章 尾声
>>我是不应该写信的!哥哥认为。
你想错了,哥哥。正因为有了那些信,才有了我的今天。如果没有信大概痛苦会少些,可也没有了人生道路上的奋斗和摸索。
每次看东野圭吾的书都是受益良多。这本堪称东野圭吾集大成的作品,不重推理,却在不断进行对人性的探索和把握。主人公从一次次陷入低谷,慢慢失去自我失去本心到后来幡然醒悟,作者可谓是虐了主角与读者一路才在最后在书中注入爱与希望。
其实整本书的剧情很简单,因为身体原因而失去工作的哥哥志刚为了供弟弟读大学,决定铤而走险进入一位富贵老人的家中盗窃,却因为回头拿那一袋弟弟“爱吃的”栗子而被老人发现,极度慌张之下杀害老人后被捕入狱。一夜之间,弟弟直贵从一个优秀的三好学生变成杀人犯的弟弟,同学的冷漠疏远,房东的咄咄逼人,无处着落的生活费让他无所适从,他也由此失去了进入大学的机会。此后,他的工作,他的音乐梦想,他的恋情,皆因哥哥的事情被曝光后而遭遇破灭。他也从一个正直善良,努力拼搏的少年变得圆滑世故,变得怨天尤人,变得不择手段。但是直贵终究是幸运的,他遇到了由实子,那个从一开始就喜欢他,一直对他不离不弃的傻姑娘。正是因为这一个傻姑娘,公司的社长注意到了直贵并开导他。而直贵自己也想不到,他的人生因着自己的努力,因着两位贵人的出现,居然真的在一步一步变好。
而“哥哥的信”便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因为哥哥的身份而在人生路上回环曲折的直贵越来越厌恶那一封封每月不断的嗦言碎语的与他而言毫无意义的信。他想逃避过去的一切,他想撕掉“杀人犯弟弟”的标签,可是我们都知道,“你越害怕什么,它就越会发生”。可是直贵不懂,他变得自卑而愤懑,固执地认为这是身边那些歧视他的人的错。
于我而言,第一,尽管我不赞成,我很痛心直贵一步一步变成自己不想要的模样。可是我却能理解直贵,我也忍不住替他感到愤懑不平。直贵是无辜的,杀人的是他的哥哥,大家凭什么疏远他或者是瞧不起他?直至听了社长的话后才恍然大悟。虽然直贵是无辜的,可是他的哥哥毕竟杀了人,所以直贵所受的苦难,便是对哥哥所犯罪行的惩罚。哥哥是判罪入狱就没事了,可是作为家人却平白遭受他人的疏远与歧视。所以犯罪怎么可以说是一个人的事情呢,它不仅仅赔上犯罪者自己的一生,还可以轻易毁掉两个家庭甚至更多。这时候我们所看重的“血脉亲情”,却让我们在人生的路上曲折万分,甚至终生潦倒。因此永远都不要去做那些让自己后悔的事情,指不定哪天你和你最爱的人都会由此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第二,当我看到直贵因为一次次因为自己特殊的“身份”而遭遇不公正待遇,渐渐失去那一份善良时。我忍不住痛心疾首,去谴责直贵为什么要变成这样。可是当我又看到许多评论不断地责怪直贵,说他为什么不能保持本心时,我突然醒悟,我们凭什么去指责直贵呢?对于直贵的遭遇,我们很同情,我们很为他不平,颇有几分“感同身受”的意味。可是我们终究不是直贵,他的一切我们都没有遭遇过。我自己也是前不久才想明白,这世上没有所谓的感同身受,没有经历过就没有权利去谴责他人,因为换你在那个位置上,你未必能做到像他那样。看过一篇文章,不随意评价他人便是最好的修养,人人心中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不要说我们不知道,即便知道,我们也不懂。也因为如此,真正懂直贵的只有由实子,因为有相似的经历,因为不想看着心爱的人也像自己当初一样挣扎痛苦逃避,所以由实子才会自始至终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直贵。而作为读者的我们,作为局外人的我们,倘若都多一份理性和宽容,那么这个社会,是否会变得好一点呢?我最喜欢文中尾声的写一段话“你想错了,哥哥。正因为有了那些信,才有了我的今天。如果没有信大概痛苦会少些,可也没有了人生道路上的奋斗和摸索。”希望同在人生路上探索的我们,终能苦尽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