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读后感_2200字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读后感2200字
我们都知道,读书的好处很多,英国作家培根有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也可给人以才干,补天然之不足。
如此说来,读书真是好事一件,但实际上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以下情况:都说读书好,但是有些书读过了跟没读一样,读后完全忘记了书中的内容。纵使看到好词好句或者精妙绝伦的话语,也很难把他们完全连贯成串,记住记牢。就连写在本上的笔记批注,久而久之也无法唤起我们当时阅读时候的感觉感受。
读书效率低下,无法转化成自己的东西,久而久之我们也开始慢慢丧失对于读书的兴趣。
而在这本《如何有效的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的读书笔记法》中,我们所遇到的读书方面的问题,都会有所解决。作者从“选书”“读书”“活用”三个角度,指导你用好笔记,经过规划梳理把这些转化为实用性的,可持续的,属于自己的技巧。
这本书的作者是奥野宣之,他是以为日本学习方法论的培训师。在日本,有人专门推广和教人授课学习方法,而他就是其中的一员。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这本《如何有效的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的读书笔记法》也是奥野宣之的代表作。
1.选书
北宋作家苏轼有言“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这是我们每个人实际上都希望达到这样的境界。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我们在挑选书目上有了更大的多样化和随意化。我们的选购途径越来越宽泛,但是我们在书目的内容选择上实际改变并不大。很多书籍大多带有塑封包装,在线下实体书店,我们很难看到书中的内容,而网购的话,我们更没办法翻阅内容,只能依赖买家对于卖家的评价进行选择。
慢慢的我们在选书上就进入了了盲区。
这时候我们不妨用到《如何有效的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的读书笔记法》里的购书清单法,找一张白纸列出表格上面用书名,作者,出版社,isbn码分别进行标注,方便进行查找。
这样的好处有两个,1.通过列清单的方法,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了,这个过程中我们是享受故事还是为了工作需要?从而明确的了解自己阅读的目的和动机,发现一些我们阅读的刚需和非读不可的书籍。
2.这也可以让我们控制读书的进度和快慢。感兴趣的问题,就可以多花时间进行阅读,从而做到有的放矢,也就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自己手中了。
当然你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一些“枢纽书”——即在不同书目中,反复出现的同一本书。为什么枢纽书会有较高的价值呢?枢纽书往往是你所阅读的书中所推荐的书,书中所拥有的价值观和体系,与你当下所阅读的书籍有较大的相似性,值得借鉴和参考,也有助扩大选书的范围。
2.读书
学生时代,我们所阅读的书籍大多应对考试和课业有关。凡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课本中所囊括的知识,考试大纲要求的重点,都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内容。
随着我们毕业,工作,社会阅历的增加,其实我们也会发现这只能让你完成同龄人水平应有的学业和任务,变成一个会读书会写字的常人,我们能腹有诗书万卷,却很难达到“通神”的结果。
“书籍不仅对那些不会读书的人是毫无用处,就是对那些机械地读完了书还不会从死的文字中引申活的思想的人也是无用的。” 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的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不然,读书就变成了一种避开思考的方式。我想,苏轼虽然注重量的积累,但是对于质的要求,也是在不断的提高的。
所以最好的方式和方法是什么呢?就是把书中转化成自己的思想,深入理解书中的要点,并且随时来进行参考。
在《如何有效的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的读书笔记法》中,作者在通读过程中更推荐我们用读书笔记的方法,也许对于刚刚接触读书笔记法的你来说,并不知道该记什么写什么,其实我们并不需要刻意去进行资料的整理收集以及系统的归纳分类,仅仅需要动笔即可。
可能有些人会纠结,当我们寻找内容的时候,是不是就显得不太容易呢?只要我们做到了作者提出的以下五点,我们就能够进行解决,1.书写的内容并不局限2.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书写3.附上日期4.灵活的进行速记和略记5.可以进行粘贴。
想要做到以上五点,实际上并不难,我们也可以将摘抄的方式与进行融合。把它做成有个人特色的笔记,重新进行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整合。
这也就是作者有提及的“葱鲔式火锅”笔记法。记得摘抄的用“⭕️”进行表示,自己写的内容将用“⭐️”进行表示。
3.活用
读书后进行记录之后并不是目的,实际上来说我们还是需要定时进行翻阅。
相信你对于艾宾浩斯曲线并不陌生,艾宾浩斯曲线的核心关键就是说记忆内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遗忘,你刚刚记忆的课文或者单词,20分钟后只剩下58%,8-9小时后只剩下35.8%,2天之后只剩下27.8%,一个月之后只剩下21.1%,当然这个剩余的比例是一个大概值,会因人而异。
所以,在《如何有效的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的读书笔记法》中,作者也强调了重读的重要性。
比如你可以在每天制定一个笔记的重读时间,这个时间自己进行灵活掌握,可以一天一次,可以一天三次。或者在固定的场景进行阅读,可以在等车或者等位前形成重复阅读的习惯,并在你认为重要的地方打上重要的标记。以便再次进行重读。
通读重读标记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准备三个标签。
1.通读中断的时候,我们夹好通读标签
2.重读在进行中断的时候夹好重读标签,重读程序之后,开始夹好标记标签。
三个标签都添加清楚之后,我们就开始写读书笔记了,或者将你的方法复述给他人听。你也能够从中发现你的问题和漏洞。
奥野宣之为我们提供了阅读方法,但是接下来的坚持,我们仍然需要靠自己。
愿我们都能腹藏诗书过万卷,早日通神登华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