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有本事文艺一辈子》读后感_2200字

2019-09-27 11:14:19 读后感

《有本事文艺一辈子》读后感2200字

这本书的内容及插图给人的感觉特别亲近,描述出的一篇篇文章言语极其贴近自然,我想,我是喜欢这样的文字的。当然,看书的过程中我会不时地走神:会想到伴着自己成长的家的小院,房子由原来的破土坯房到现在的砖房,院中的杨树槐树被砍掉,又分别杏树樱桃树,也可惜死去的桃树李子树;会想出自己生活的村子二十年多年模样的变化,显著的,道路从泥土道,到矸石路,到现在的水泥路,小学、村委会的翻新;也会不禁的想到许多童趣,自己曾作为一个孩子的快乐与忧愁。所以这种走神并非说这本书不好,反而说明了它更具魔力。试想,读一本书通过时不时的思考,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已被遗忘的记忆重新焕发生机带给当事人久久的回味,说感动该不为过的。书中的文字简单朴实,又耐人寻味,就这样让读者慢慢沉浸在静谧、恬淡中……

作者的经历。除了该书,我未从其他地方查找过作者的任何资料,因此接触作者,就算作从文字中找寻这样的一个在当代的相遇。成都这座城是作者的属地,她作过一名教师,又曾经在电视台工作,后又厌倦,创业办了“阳光”工作室,我更喜欢理解为一种体验屋,远离尘世的喧嚣,供人静享惬意。读书写作,做衣服,这是作者平时的爱好工作,成为两个孩子的妈,则又是一种幸福与责任(有关记录两篇孩子言语的文字,天真可爱的让人会心一笑)。她是现代中一位相对普通却又知性的女性,透过自己的文字勾勒出温暖向阳、朴实无华的舒适感,让人着实心生敬意!

接下来谈谈文艺,这也是该书的主干。我更愿将文艺囊括在读书,写字,绘画、摄影、独奏音乐中。所有不难发现,我理解中的文艺其实是与“静”“独处”“长时间”“自我享受”挂钩的。它能让人从每日的生活中不由地拿出一部分时间,沉醉在一种自我里状态,积淀着内敛,个人状态欣喜亢奋又高度集中。文艺可以不是隐士般的沉默寡言,可以不是书呆子般的书生意气,也不是高冷,也不具备有多么的高大上,反而是一种自斟自酌、忘我的状态,也可以说是一个在人完善自己内在的过程,我爱文艺即是如此。文艺或不文艺,其实不在意别人的说道,文艺是褒义的是贬义的,也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什么?你投入其中时内心是否丰富充盈,由衷地享受它带给自己的乐趣。我常常自称“伪文青”,主要还是感觉自己修炼的不够。记得四五年前大多朋友还笑我写的是流水账,可如今他们对于我写文的状态已经习以为常,不斥不贬不赞,偶尔有几个人会看。所以我特相信时间,很相信坚持的力量,相信勤能补拙,相信这样一直“装”下去,我或许有那么一天能感受到小小的成就感,我的“文艺范”也就足了。

由于不是小说的缘故,在读过之后印象感并不特别强烈,但还是对有些话念念不忘,委婉质朴的言语,推敲一番,我略是摘抄了部分语句,愿随时间慢慢欣赏:

1.过去,我一直对世俗生活里的苦与乐抱着隔岸观火的态度,并自认为这是洒脱和超然,事实上不过是“因为得不到,所以不想要”,是在自身周围建造一层坚硬的外壳,待在里面是安全的——害怕受伤害,就先把自己伪装成刺猬。

2. 写作是和自己相处,是面对自己,是梳理自己和世界的关系的时候往深处走的一个过程。

3.我一直在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你知道吗?我花了一辈子的时间只学会了一件事:拥有就是失去的开始。而抽离于生活之外的人可以拥有暂时的平静,可是也就少了多少彻底的悲伤和欢乐。

4.你得承认,有的时候,我们的疲惫主要来自对一成不变的生活的厌倦。让生活丰富起来,也许是治疗疲惫的好办法。

5.偶尔你会发现自己是一个人,站在一个地方。一开始你抗拒这个,但很快会发现这没什么不好,你开始享受一个人走到这里,不是每个人都能走到这里,某些不可思议的美和好竟然被你一个人感觉到了——总是有语言和文字到达不了的地方。

6. 美不是说你要长得多完美,多漂亮,不是说你的身材要多好,而是由内而外生发出一种自信,一种对生活的爱,一种积极的东西。

7.不写字的时候,就是在日常事务里翻转挪腾。文字是超越日常的那一部分,有时需要,有时没有也不觉得空茫。我的文字,很多时候我看出它的软弱,但也无能为力。

8.让谈话变成对彼此的滋养。

9.偶尔也会焦虑未来的不确定,但每走完一段路的时候都能看到不同的风景,我爱这不息的变幻。

10. 想说的话越来越少,每天只做一件事情,往深了去,很深的投入。渐渐就觉得没有什么话是必须要说的了。在沉默里,很多喜悦在发生。

11.就像山坡上的一株野草,一阵风过雨过,什么都还来不及听来不及看,风就过去了雨也过去了,新的一场风一场雨又要来了,来不及道别,又匆匆迎接。

13.事实上,一个人在与庸常日子做斗争,在杂乱细碎的生活泥淖里奔命的同时还能把自己拔起来,太难了。

14.细节上的乐观往往都有宏观上的悲观主义底色。世界的本质是虚无,因此我们才要更投入,更用力地过着这眼前的每一天。这是一个无神论者的自我救赎。

15.人与人之间,终究是不能拥有完全的了解,生命与生命的连接是无奈又忧伤的,我们都注定孤独。世界那么大,哪里看得完,只愿可以心守一事,相伴到老。

16.说是妥协,倒不如是和解,跟自己和周遭和解,真真实实地站在地上,接受生活本来的样子,在有限的人生里往深处。

最后,从一本书中感受到一股清新舒适、一片诗意自然,其实是难得的享受。我们无力改变这个快节奏喧嚣的社会,但可以从书中寻求一种心底的宁静雅致。既已受此恩惠,那我定要推荐这本书,推荐给喜爱这类文字的人……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