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毛泽东传》读后感_800字

2019-09-02 11:30:57 读后感

《毛泽东传》读后感800字

1。主席生于韶山的一个封建家庭,十五岁的时候决定去读小学。
见微知著,自筹学费、克服年龄差距、说服不愿意支援孩子念书,反而用“你走了就得雇长工”如此理由阻挠的父亲可能是毛开始独立的标志性事件。
emm,主席十五岁才开始脱产学习,属于被同龄人落下好几个段位的选手,咱们还怎么好意思拿一时的落后作为继续咸鱼的理由??

2。主席打开中学生活的方式有些曲折(是的,主席没有大学学位)。
十八岁,念完小学的毛希望在长沙找到一个可以读的学校,但是申请被拒了。
这时候的主席可能还没有什么人生规划,或许是出于革命救国(时年1912,民国初年,呵想南京了)的美好愿景,毛从军了,然后六个月后便退出。
退出旧式军队后的无业游民毛润之花了六个月在省立图书馆读书,之后入学湖南第四师范学校。
emmm,读到这一段的时候特唏嘘,主席也会有曲折和迷茫的时候嘛!

3。主席在瞎折腾和革命中经常搞的自己灰头土脸。
就比如,33岁革命那年,发动煤矿工人起义失败后险些成为烈士,靠着借来的几十块钱贿赂了押送的士兵才得以逃脱。
三十而立?不存在的!
主席三十三岁的时候也可没车没房没存款,还差点没命呢。咱们小人物不要太勉强自己。

4。这本书除了关于主席的生平外,也有些关于他身边的人的爆料,一些事件的起因。
比如,长征中,与兵强马壮的红四方面军会师为什么是主席“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
再比如,从上海与绯闻一起到达延安的蓝苹是如何与毛眉目传情,经由后者改名江青?
再比如,建国后毛是被如何架空,林彪是如何神化主席,并趁主席因两场运动大失威望之时夺权?
5。阅读建议
前期需要仔细阅读。长征及之前的心理状态因为是口述完成的,所以尤其真实、精彩。
后期可能写崩了,毕竟军国大事的来龙去脉见诸文字的可能略低,同时翻译质量也可能些微下滑,导致阅读体验极差。所以我没带脑子都了后半部分。
本书没有军阀出现,基本没有战役描述,所以没有历史背景要求,放心收下这本来自主席的励志书吧。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