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读后感_2300字

2019-09-11 17:04:29 读后感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读后感2300字

读书的童话(两千字书评)

先说说的的读书经历:

研究生入学前,我对自己定下的一个目标就是充分利用最后的大学资源多读书(非专业书籍)。研究生之前,我读的书以文学类为主,多是中外名著和畅销书,对网络玄幻言情小说无感。后来,随着视野的拓展,认识到文学之于人生是局限的,文学之于文字的意义也是狭窄的。随后阅读的范围也拓展开来,除了自己感兴趣的,还有需要了解的知识,书单也长到需要分门别类,文学、历史、社会、心里哲学、人物传记、自然科学。另外基于对学英语的兴趣,还有一部分英文原著,学好英语也是我研究生三年的一大任务。

于是我的时间被分割为三部分,专业学习,读书,英语。貌似很正能量,然而很快我遇到一个很大的问题。作为工科研究生,大部分时间注定是要在实验室度过的,上午、下午,到晚上十点以后,我就利用早起和晚饭后一个小时读书。然而读书毕竟是脑力活动,我无法做到放下一本小说就进入机械结构的思维里。于是常处于这样的矛盾中:工作时间盯着电脑神游物外,工作效率低;读书时候又会带着工作没完成的压力。另外,我也无法做到时间的合理分配,自律能力的不足使得生活经常沦陷于美剧游戏和无所事事中,大量的时间精力被浪费了。于是,走到大学的尾巴上发现,研究生竟这么地度过了:专业学习上,学习工作效率低,时间心思被大量占用,成就单薄;读书常常被突然紧张的工作打断,也没有做到对读书的坚持,到头来也没读多少书;英语,把六级成绩刷到500以上后就进入了瓶颈期,没有进步。面对长长的书单满满的书架,深感人生命有限而书籍无限,如何选择也是个难题,常常是跟着兴趣翻开一本,没有读完就扔掉。

再说对本书的感受:

这本书讲了一个读书的童话:一个屌丝,工作烂尾,女友跑路,然后偶遇江湖读书高手拜师学艺,通过不懈努力打通任督二脉过关斩将,最后升职加薪,抱得美人归——完美!说它是童话而不是神话,是因为主人公没有创造一个商业帝国,没有一夜暴富年薪百万,他只是由屌丝逆袭成为一个享受生活美好的人,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足够了。

这本书很简单,两个小时就能读完,因为大部分的故事情节一眼明了。开卷之初,对书中以读书为主题的故事和对话感到略反感,什么神奇读书法、读书高手、改变人生之类的言语,有种被低龄化的感觉。读过几节之后才渐渐适应,读完还是由不少收获的。总结一下主要有三点:榜样力量;读书的理解;时间管理。

榜样力量:前面提到起初我对书中的故事和对话感到一些反感,是因为它们有些超现实,很难想象现实中有人这样谈论读书。这也无所谓了,不必深究,毕竟韩国人写的书,也许还有跨国界的文化思维差异。以故事实例的方式讲读书,一个效果就是对读者产生了榜样的力量,它不仅是讲读书方法,还包含了时间管理和读书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紧扣读书改变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本书关于具体一本书的阅读方法讲解很少,罗列出来恐怕连一张A4纸都用不了。然而,那些能在网上一搜一大堆的读书方法是没什么价值的,即便是对的,你知道了,也读不好一本书,就好像:明白那么多道理,可还是过不好一生。榜样的力量可以给人极大的动力,让你看到人生的更多可能性。当读到本书说的100天读33本书,一年读100本专业书的时候,会惊讶读书还可以这么玩。细想一下,三天读一本书,这完全是有可能做到的,俞敏洪在大学力不是读了500本书么,而且书里还详细说了如何做到。这对于一直想读书,立志多读书的人来说,本书是极大的推动。

读书的理解:书中将读书分三类—享受趣味;获取新知;改变人生。此前我对读书的理解是—享受乐趣;增长学识;提升心智,与它所说是一致的。当然,三个类别的界限是很模糊的,读完一本书,三种效果或多或少都会有。但是要了解读书的效果重要,这会帮助你确定读书的目的,合理安排读书时间。前面提到的我读书时遇到的困境:人的生命有限,而书籍无限,所以在什么时间读什么书就需要一个管理了。另外,明白读书的三种效果,也会帮你判定一本书或者一类书是否是值得读的,比如,你读完一本小说,想一想是在学识心智上有所提升还是仅仅获得了阅读的乐趣,如果仅仅是乐趣,那读书就成了消遣,这是否适合你当下的时间安排?如果你读书是为了提升心智改变人生,那就要有所舍弃了。在明白这些道理之后,我果断把我书架上关于历史、文学的书封存了,转而去读一些关于自律、时间管理、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书,因为我生活最大的麻烦在于大量的时间精力浪费在没有意义的琐事上,而且明明知道这一点却总是无能为力。说起来,本书就是在读了李笑来《时间的朋友》之后,从相关书籍推荐里发现的。

时间管理:100天33本书,可以说是这本书的标签,是读书之道。实现33/100的关键就在于时间管理,书中相当部分内容在讲主人公如何一点点压缩时间。有一段对话让我很受触动:

“…只要下决心这些时间是完全可以保证的,不看电视不上网就行了。”

“不看电视不上网?”

“你过去一直看电视上网,人生有变化吗?”

这就是时间管理的关键,我们每天貌似忙碌,事实上很多时间都奉献给被记忆遗忘的琐事上了。书中有一段“创造读书时间”的内容,其中有个判断时间利用价值的方法:把上个月做所的事中印象最深的5件写下来,若不能立刻想起来就说明白忙活概率比较高,如果目标明确就可以减少时间的浪费。

书中主人公读书的过程可以总结为:(1)广读—100天都33本,任何感兴趣的书;(2)精度:1年读100本专业书籍,做行业精英;(3)实践:将思想的改变转化为能力的提升。我并不迷信读书多就能取得多大成功,像李阳疯狂英语一样疯狂读书不一定就好,但我相信,适当方法下多读书,一定会有所收获,毕竟人类千年的智慧都在文字里了。所以,读书不一定能再造就一个俞敏洪般神话,但也许你就是那个逆袭的童话。

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