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读后感_800字
《皮囊》读后感800字
【2018子悠涂书】NO.4
阅读《皮囊》过程中,有些时候我会从几个人物身上看到一点自己的影子。在作者笔下,我们都成为了一个个行走的包裹,携带着一颗心用一具皮囊打包好。
“不清楚真实的标准时,越用力就越让人觉得可笑。”曾几何时,初出茅庐的我并不知道这世上太多的标准与繁琐的规矩,做起事情来反而没有太多顾虑与束缚。渐渐发现不去敬畏一些东西是不行的,太用力地使用技巧渐渐剔除了天真的虚妄,尚不懂得真实的世界亦不明白如何生活,这时往往用“梦想”与“责任”麻痹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就如同密室逃脱一般,只有解决了一个问题才会出现下一个问题。先慢慢了解我是谁,再去探索我从哪里来,最后思考我要到哪里去。
“不合时宜的东西,如果自己虚弱,终究会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但有力量了,或坚持久了,或许反而能成为众人追捧的魅力和个性。”看到这句,想起泽宇在课程里提到过: 不怕的是一个人一天重复一件事1000次,害怕的是一个人把一件事重复了1000天。这就是很多培训老师口中最爱说的“复利的力量”,它可以和很多东西联系起来捆绑销售。
“我常对朋友说,理解是对他人最大的善举。当你坐在一个人面前,听他开口说话,看得到各种复杂、精密的境况和命运,如何最终雕刻出这样的性格、思想、做法、长相,这才是理解。而有了这样的眼睛,你才算真正‘看见’那个人,也才会发觉,这世界最美的风景,是一个个活出各自模样和体系的人。”生活中遇到的有些人,我们与其相处中并不会一帆风顺,甚至会觉得其就是那个叫不醒的装睡的人。但当我们戴上换位思考的帽子时,也许会就会发现他不是假装,他只不过不知道怎么处理自己身上的各种渴求,只是找不到和他热爱的这个世界相处的办法。毕竟每个人身上都有太多相互冲突却又浑然一体的想法,他只是幼稚到还没搞清楚自己到底是谁。在别人眼里的我们,没准就是我们眼中的他们。
读的书越多,发现对自己的了解越多。
— 20180120